资源简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探索真理的精神,爱国爱民的情怀,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历史意义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课堂上是这样一种问候方式:“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那你们知道20世纪初期北大的讲台上师生间是怎么问候的吗?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咱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来了解一下原因吧。(2)讲授新课1、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其代表人物有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其主要阵地是 和 。(2)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 和 ,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倡导新文学。(3)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 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通过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问题:这则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那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复辟帝制;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其皇帝梦。)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的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问题: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由此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在社会上存在着新旧两种思潮的激烈冲突,分别是西方传入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和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社会上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那当时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种情况有何想法和行动呢?陈独秀如是说:“吾国之维新,……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除了陈独秀有这种想法之外,还有那些人有这种想法呢?咱们看几句话,猜猜他们都是谁呢?终身以新青年自居(陈独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获有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胡适)他们也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警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那么刚刚创刊的《新青年》,它的销量如何呢?咱们接下来看几则材料:材料一:1915年7月,《新青年》出完第3卷之后,因发行不广,销路不畅,一度中止出版。早期《新青年》没有多大影响,每期印数仅仅1000本。材料二:1916年初,《新青年》在中断4个月之后重新出版,一批北大教授加盟《新青年》。材料三:1917年初,《新青年》名声大振,杂志最高印数达一万五六千份。从材料中,我们能够看出《新青年》最初的发行量不太好,后来什么原因使它重新“活过来呢?(北大教授的加盟)那么北大教授的加盟对《新青年》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咱们来看一幅图片。从这副图片里我们能看到既有西装革履的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比如陈独秀,鲁迅等人,也有穿着长袍马褂拖着长辫子的人,比如辜鸿铭。从他们的衣着打扮上,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思想应该是不一样的。那么是谁把这些思想不同的人集中在北大了呢?(蔡元培)咱们来看一下蔡元培是怎么说的: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当时蔡元培在北大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学术氛围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而正是蔡元培的这一主张,使得北大能够云集各种各样的人才,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阵地。那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咱们来看几则材料:材料一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吧,病便好了”。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姓名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来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材料二: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吞金、上吊、投河以及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县长给她修建了贞洁牌坊作为表彰。问题: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很愚昧迷信;封建的旧道德草菅人命)那么当时的知识分子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会怎么做呢?陈独秀在《新青年》上这样说道:“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所说的这两位先生分别是谁呢?(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接下来咱们来看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个秀才在村子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晕过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秀才以为的断句: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实际的断句: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古代的文言文有什么不足吗?(没有标点,容易引发歧义)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主张推翻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咱们接下来看两个表格。表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1 孔子 1572 孟子 613 孙中山 17…… …… ……表二: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1 孙中山 4732 陈独秀 1733 蔡元培 153…… …… ……14 孔子 1从表一中,我们能看出儒家的传统思想依旧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到表二的时候,民主科学的思想依旧深入人心。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那么新文化运动有没有不足之处呢?咱们接着看材料:材料一: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钱玄同材料二: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从以上材料了,我们能看出新文化运动存在什么问题呢?(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这是片面和偏激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改造创新。)4、课堂小结兴起:时间、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文学革命 性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5、随堂练习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B、与立宪派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3、以下哪个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毛泽东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