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分析】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兴起给西欧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迎来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西欧开始了脱胎换骨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教材,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兴起了西欧城市和封建庄园经济。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的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回到中世纪末,感受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展示课件3: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展示课件4:【自主学习】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仔细阅读课本,找出你认为的“变化”有哪些?(温馨提示:可从以下方面)农业、商业、手工业、农村、城市。
【新课探究】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展示课件5:(分析讨论农业什么变化)11世纪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是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同时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学生答:
教师结论:垦殖运动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展示课件6---7:知识拓展(同学们讨论一下,克莱门特的身份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图回顾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认识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
展示课件8:(分析讨论农业什么变化)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学生答:
教师结论:货币地租代替了劳役地租,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增加(反映了庄园制衰落)教师讲解: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垦殖运动和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增加现象,这现象反映了中世纪末土地关系的变化。
展示课件9:(分析讨论农业什么变化)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学生答:
教师点评:租地农场的出现
展示课件10---11: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租地农场出现的原因,租地农场形成和特征,教师总结:租地农场是因为土地关系变化,导致农场主靠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这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就是农业资本主义化。
展示课件12:分析讨论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学生答:
教师总结: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农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展示课件13:分析讨论商业有什么变化
学生答:
教师总结: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展示课件14:从图片获悉: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过渡:随着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
展示课件15:(根据内容分析讨论手工业有什么变化)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学生答:
教师总结: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展示课件16:(根据内容分析讨论手工业又有什么变化)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学生答:
教师总结:出现雇佣关系和集中的手工工场
展示课件17:阅读材料,概括手工工场的特征:材料一: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材料二:···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部门也出现了这种资本与劳动的分离。
教师展示:雇佣关系 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工合作 面向市场 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展示课件18:教师总结:商人提供生产原料和统一生产工具给工人,工人靠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他们之间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在统一的地点生产,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这是手工工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展示课件19:农业和手工业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意义: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展示课件20:过渡:伴随生产方式的变革,欧洲社会结构的变化,欧洲社会阶层新旧更迭。农村富裕农民、城市市民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展示课件21:哪些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学生答:农村中富裕的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哪些是城市中一股新的阶级力量?
学生答: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本课小结】展示课件24:先学生总结,后教师总结
【随堂训练】展示课件25---27: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出现了一些新的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垦殖地区
②一些农奴获得了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③出现了租地农场
④庄园制度出现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欧洲手工业发展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②手工业者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③农村出现了手工工场
④手工业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②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③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④成为强化王权的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②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租地农场”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④城市居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西欧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
【教学反思】: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西欧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从运用识图片、读教材、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