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内容目标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多角度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 “开元盛世”的学习,体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2)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教昌盛,民族和睦,出现了“盛世气象”,体会安定统一对于国家振兴的重要性,培养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了解唐朝在当时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1)唐太宗和“贞观之治”。(2)唐玄宗和“开元盛世”。2、教学难点多角度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相关时事从科技上引出课题。2、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课件演示,增加历史学习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课堂气氛。利用爱国情操来感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讲授新课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1)四个人物:(分组讨论探究,然后叫小组派代表呈现讨论结果)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2)两个概念: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及解决办法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 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2.“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发展之间有类似的特点,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二)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逐步培养的方法。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只要求学生客观地论其功过,以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弓[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武则天,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三是由于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武则天从政的表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 性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对唐玄宗的评价,可以由学生概括其功绩: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五、教师总结自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想得到发展首先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社会安定,和平的环境)同学们应该从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六、课堂练习七、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唐朝的建立---唐高祖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教学反思:1、 在备课过程中使我认识到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课文的疑难问题处较多,适合采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2、在教学过程中觉得各个教学内容和各个问题的讨论探究似乎没有很流畅地衔接,教学活动缺乏浓厚的氛围。原因是没有作好知识的铺垫和连贯,情境创设和问题的设计还不够形象生动。今后要更加认真、细致地备课,了解课文知识脉络,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