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资源简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营山县城北实验学校 徐和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教学方法:
1、 分组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 讨论法:学生自行讨论,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 一定还记忆犹新,那 “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
(多媒体演示战国形势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过渡]:秦王是指秦国最后一任国王嬴政,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多媒体演示秦灭六国形势动画图)
引入课题: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讲授新课
一 、秦灭六国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相应部分的问题。
1、统一六国的原因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搜索、回答。
2、过程:
[讲解] 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1、 秦朝的建立
[学生]公元前221年,都城定在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提问] 秦王朝在军事上初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下面我们来看,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秦始皇在政治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相应部分的问题。
[师生] 利用多媒体课件梳理下图关系。
[讲解] 皇帝,最高统治者。秦始皇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师生] 在地方,秦朝的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归纳] 在分封制下,诸侯王都是世袭,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权力非常大,到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再听中央的命令了;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秦朝郡县制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深远影响。
[讲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过渡] 对于这样一个大帝国,如果仅在政治上采取措施巩固统一,仍然是不够的,秦始皇还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呢?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提问]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后,文字、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 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 按不统一不便、应统一、统一后的是什么样、统一后的作用和影响四个步骤分别探讨。(见课件)
[归纳] :秦统一六国后,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来使用,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多媒体展示] 巩固统一的措施还有:统一车轨。
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
[多媒体展示] 秦朝的疆域
【思考与讨论】: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师生]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巩固练习:(见学案)
知识梳理 (见课件)
课后作业:
1.课本P45 课后活动。
2.练习册P39-43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 、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君主专制
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四、秦朝的疆域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