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 及思想艺术特点。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繁荣的基本史实。3、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及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难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 明朝及清朝前期经济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产生。另一反面明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文学作品。喜剧也在相同的背景下产生发展。【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学习习惯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因年龄原因好奇心比较强,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音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大英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也有评论家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只有一部《红楼梦》它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那《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带着好奇开启我们的文化之旅。(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及思想艺术特点。2、我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繁荣的基本史实。3、我能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及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 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出示自学指导1、阅读课文,包括文中的正文、资料及图表,用红笔勾画重点信息,并记忆重要内容。2、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难”处。(一)自学教材 多媒体展示,分组检查。教师适当指导学困生自学《红楼梦》1.作者: 、高鹗。2.内容:以贵族青年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记载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3.思想性;小说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________ 和________ ,揭露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传统礼教、________解放、敢于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艺术特点:《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以严谨的 、清晰的 ,精炼的 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极高的水平。昆曲与京剧艺术1.昆曲:(1)兴起:原是流行于______昆山一带的昆山腔。(2)发展:明朝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__》。(3)顶峰: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洪昇的《______》、孔尚任的《 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4)衰落:清朝中期以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走向衰落。2.京剧(1)背景: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2)形成: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______”,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3)发展: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成为主要剧种。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出准确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多媒体展示:曹雪芹与《红楼梦》;简单介绍作者的遭遇和写作过程。贾宝玉与林黛玉图片:简单介绍两人的叛逆和爱情悲剧。昆曲的发展过程及作品;简单介绍昆曲有六百多年历史,百戏之祖,称霸戏坛三百年左右。京剧四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的特点。通过播放音频资料昆曲----- 《牡丹亭 -------- 游园》 ,京剧-------《苏三起解》体会戏曲之祖-昆曲和国粹-京剧的不同艺术魅力,加深对戏曲的认识,进一步体会传承与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性。(二)自学检测 多媒体展示 (要求学生准确规范的回答)1.(2016 玉林中考)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 B.《红楼梦》C.《牡丹亭》 D.《本草纲目》2.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罗贯中(1) 质疑问难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者老师帮你解答。三、后教环节(15分钟)过渡语:曹雪芹结合家族的遭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写成了巨著《红楼梦》,让我们再次体会巨著的魅力读课文第一目,结合图片资料,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核对答案,解决疑问,班内展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 纵读诗书也枉然。材料二:“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 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出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流行语?(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读《红楼梦》的视角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读这部书的益处。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精讲:《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表面看,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曹雪芹以自己经历为蓝本,在小说中通过人物的悲剧及四大家族的悲剧来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小说的反抗意识,批判精神也尤为突出,因此是一部思想性及强的小说。而小说的严谨结构、生动语言、生动情节又造就了它极高的艺术性。不仅如此,《红楼梦》还是一部百科全书,书中涉及中国的医学、建筑、饮食、史学、诗词、酒文化等,吸引了众多的读者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四、当堂训练(约12分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反思纠正。1、揭示了专制王朝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2、该作品描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是昆曲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是( )A.《窦娥冤》 B.《牡丹亭》C. 《长生殿》 D.《桃花扇》列举:明清的时期的小说和戏曲作品及作者。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红楼梦》、昆曲艺术、京剧艺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想法、什么疑惑请写在导学案上。板书 21课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1、《红楼梦》 作者______ 时间______内容______艺术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性2、昆曲和京剧昆曲-----百戏之祖 六百多年历史代表作品: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D.孔尚仁《桃花扇》京剧-----国粹,二百多年历史教学反思:本课采用的是三效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一评价”:导入,先学,后教,训练,评价贯穿始终。整节课借助导学案学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在构思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活动多样性,大量时间交给学生,在复习-----设疑---质疑 ---– 解疑---探究-----所悟中领略历史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在动中感,在悟中动。学生的专注、合作、创新、倾听意识大大增强,每名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能充分挖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