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各小组自主收集整理诗人与诗作相关资料,通过课堂展示交流,做到“知人论世”。二、通过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采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品鉴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掌握炼字或者炼句题目的答题步骤。三、在鉴赏与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对于词牌的理解尝试写作。教学过程:导入:【课前诵读1分钟】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在诗人韦庄的笔下,乡愁的“还乡须断肠”的哀怨;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江南两岸的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样的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纳兰的这首《长相思》。2、教学环节环节一:预习交流,知人论世(5组)作者简介:纳兰性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2.词牌:长相思:____唐教坊曲_____曲。调名取自南朝乐府“___上言长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下言久离别________”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原有平仄两格。双调三十六字。平韵格为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仄韵格如是压仄韵。3.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诗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教师明确并补充】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长相思词牌:唐教坊曲。《古诗十九首》中有“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得此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后主李煜有词名《长相思令》。宋人林逋《长相思》中有“吴山青”,故又名《吴山青》。相似的还有:张辑有“江南山渐青”,又名《山渐青》;张先词名《相思令》;赵鼎词名《琴调相思令》。金代嘛钰词名《长思仙》。元代仇远词名《越山青》;王行词名《青山相送迎》。明人孙秉宗词名《长思令》。清人沈谦新翻仄体词名《叶落秋窗》等。原有平仄两格。双调三十六字。平韵格为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仄韵格如是压仄韵。别有四十四字三首联章一体。唐时张继《长相思》一首,令狐楚二首,俱乐府诗,非词体格。《长相思》词牌共录入平仄韵十三体(参考文献《中华词韵(增订本)》谢映先,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李煜、白居易、陈东甫、林逋、晏几道、万俟咏、纳兰性德、王灼、欧阳修等环节二:合作探究,重点解读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涉及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塑造了一幅怎样的场景?(1组)【明确并补充】意象:山、水、俞关、千帐灯、风、雪、意境:孤寂清冷、萧瑟凄凉注意:用词应当非常的准确,简练。2.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在何处?(2组)【教师明确并补充】答案:主题——相思。“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3.以景写情是这首词最大的特色,“夜深千帐灯”历来被人称道,请写出这句丰富的意蕴。(3组)明确:① 出征将士野外扎营场面壮观,透着灯光的营帐漫山遍野;② 夜深了,出征将士丝毫没有睡意,他们在思乡怀亲。4.(4组)《长相思》这首词中最能揭示其主旨的是哪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边关之地行军艰辛环境苦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聒碎乡心梦不成;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环节三:高效点拨,方法总结【课中小结一分钟】“炼字”或“炼句”题目答题步骤与注意事项:【炼字或炼句】(一)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二)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三)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四)、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达到怎样的效果环节四:实战演练,拓展探究长相思·一重山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明确】 首词的主题是相思。②“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③“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末句“一帘风月闲”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明确】运用拟人和反衬表情达意。清风拂帘,明月照帘,一切显得闲静(悠闲)。然风月不知人心,帘闲而人心乱,不静不闲的,是主人公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环节五:归纳内化,课堂小结1.在鉴赏完成这两首词后,请总结 “长相思”这个词牌有哪些规律?【规律】《长相思》,词牌名。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1、此词牌仄韵调名为《页落秋窗》。2、《长相思》词牌之调:双调, 3、《长相思》词牌句数:共八句,前后半阕各四句。 4、《长相思》词牌句式:3375;3375。 5、《长相思》词牌字数:上下阕各十八字,共三十六字。 6、《长相思》词牌韵脚:上下阕各四句,每阕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7、《长相思》词牌特殊的共性与不同性: 8、《长相思》词牌上下两阕前两句通常各叠后两字。 9、《长相思》词牌上阕首句也可不押韵,后阕首句也可不押韵。环节六:应用提升,学以致用1.从以下两个主题中任选其一,完成“长相思”这首词的写作相思——流落他乡相思——离人忧思【课外拓展】之一《长相思》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之二《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之三《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之四《长相思》陆游 暮山青。暮霞明。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 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城。莼丝初可烹。之五《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之六《长相思》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之七《长相思》欧阳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