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
2.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性质
3.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
4.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
关键能力:
1.理解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2.掌握联言判断的含义、结构、要求和意义;
3.掌握选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要求和意义;
4.掌握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
二、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正确认识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性质,学会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性质。
2.公共参与: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2.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3.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教学难点
1.假言判断的真与假
2.学习复合判断的社会生活意义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
思考: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仙鹤的话中使用的是复合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也就是说,如果分析简单判断的结构,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复合判断是由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也就是说如果分析复合判断的结构,直接构成他的要素是判断。这里的判断既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
2、新课讲授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牛刀小试】
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
电视剧《党醒年代》: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的辩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英语,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如果爱国没有立场,我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打倒袁世凯。
只有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
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思考:请从材料中找出两个相同复合判断的语句。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2.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牛刀小试】下面是联言判断“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并且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这句话的联言支、联结项、联言支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散文文笔生动(联言支),并且(联结项)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联言支)。
探究与分享1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思考:(1)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1)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2)①材料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②启示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联言判断,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探究与分享2
小品《不差钱》中,两位小品演员的对话如下:A演员:面多少钱一碗?
B演员:80
A演员:那卤多少钱?
B演员:那是免费的。
A演员:那给我一碗卤。
思考:(1)这个时候观众都笑了,但为什么笑呢?
(2)如何评判联言判断的真假?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1)B演员的意思是:面80元一碗,并且卤是免费的,这是个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只有在它的所有的联言支都真的情况下真。只要其中一个联言支为假,则整个判断为假,所以观众笑了。
(2)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一个联言判断只有当其每个联言支都真时,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只要其中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整个判断就是假的。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探究与分享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
汉之所以不能持竿回家,是因为他没有找到持竿进城的正确方法,即憨汉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种可能性——前后纵向。从选言判断的角度讲,是他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
思考:(1)什么是选言判断?如何认识选言判断的构成?
(2)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有何意义?结合背景材料,说明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1)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2)①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②材料中憨汉的话涉及的是相容选言判断,但该选言判断没有将对象的可能情况穷尽。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知识总结:选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2.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3.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5.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牛刀小试】1.下列语句中,属于选言判断的是( )
A.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B.时已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D.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
学生交流作答
点拨:选项A项中,联结词的语言标志是“不就”相当于“要么……要么……”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表达为“要么鱼死,要么网破”,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A入选。选项B、D两项都没有明显地表示联结词的语言标志,但这两个句子明显地表达了它同时断定了对象的几种情况因此,二者是联言判断,故BD不选。选项C项句子中前句断定了“人不犯我”是“我不犯人”的必要条件(可“不看作联结项);后句断定了“人犯我”是“我犯人”的充分条件,因此,这个句子表达的是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C不选。故选A。
2.某班同学就“正确运用判断”相关内容进行研讨。请帮他们选出符合选言判断逻辑结构的语句( )
A.如果天下雨,地上就湿
B.没有满18周岁,就没有选举权
C.这场比赛,要么赢,要么输,要么平
D.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
学生交流作答
点拨:“这场比赛,要么赢,要么输,要么平”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符合题意。“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属于联言判断,D与题意不符。故选C。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探究与分享
深秋的一个傍晚,年过半百的爱因斯坦专门来到柏林东区哈顿街工人学校,为工人讲解科学知识。一位中年工人好奇地问:“爱因斯坦教授,听说您创立的相对论,世界上只有十几个人懂得,是这样的吗?”爱因斯坦慢慢吸了口气说:“哎,那不过是夸张的说法。”沉思片刻,他风趣地解释说:“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1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如果你坐在热火炉上,片刻就像1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的意义。”
思考:什么是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认识对象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是条件联系。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
过渡:结合材料P40-P41,思考什么是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有哪几部组成的?
知识归纳:假言判断
(1)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2)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4)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牛刀小试】1.下列假言判断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若某数能被4除尽,则它就能被2除尽
B.如果不认真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C.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D.只有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生交流作答
点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ABC均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只有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与其他三项不同。故选D。
2.下列判断是假言判断的是( )
A.小丽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事,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B.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C.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壮丽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交流作答
点拨: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A属于选言判断,A不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B属于假言判断,B应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C属于联言判断,C不选。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D属于简单判断,D不选。故选B。
3、课堂小结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