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正交分解法在平衡问题中的使用 学案-2023届高三物理暑期衔接课程(word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0 正交分解法在平衡问题中的使用 学案-2023届高三物理暑期衔接课程(word版学案)

资源简介

专题10 正交分解法在平衡问题中的使用
一.力的正交分解法
1.定义: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的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2.目的:将力的合成化简为同向、反向或垂直方向的分力,便于运用代数运算公式解决矢量的运算,“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成”。
3.适用情况:适用于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合成。
4.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轴和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2)正交分解各力:把不再坐标轴上的力向轴上做投影,采用余弦分解法。
(3)分别求出轴、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4)求共点力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设与轴的夹角为,则tan=,即与轴的夹角为arctan。
典例分析
例1.在同一平面上共点的四个力分别为N、N、N、N,方向如图所示,求其合力(已知sin37°=0.6,cos37°=0.8)。
二、利用正交分解方法处理多力平衡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
(3)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4)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轴和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
(5)根据平衡条件,分别列方向,y方向的平衡方程.
典例分析
例2.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质量为m 的木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动木块,如图所示,使木块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若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
巩固练习(作业10)
1.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内,大小分别为1N、2N、3N、4N、5N、 6N的六个力共同作用于一点,其合力大小为( )
A.0 B.1N C.2N D.3N
2.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sinθ
D.(M+m)g-Fsinθ
3.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木块和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分别给它们施加一个大小为F的推力,其中给第一、三两木块的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这时三个木块都保持静止.比较它们和水平面间的弹力大小N1、N2、N3、和摩擦力大小f1、f2、f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1>N2>N3,f1>f2>f3
B.N1>N2>N3,f1=f3C.N1=N2=N3,f1=f2=f3
D.N1>N2>N3,f1=f2=f3
4.如右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 B.F=mgtan θ
C.FN= D.FN=mgtan θ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使物体沿着墙匀速运动,则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外力F的大小如何?
巩固练习(作业10)答案
A
D
B
A
答案:当物体沿墙匀速下滑时,受力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F1sinα+F=mg ①
=F1cosα ②
又有F=μ ③
由①②③解得F1=
当物体匀速上滑时,受力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
F2sinα=F+mg ④
=F2cosα ⑤
又有F=μ ⑥
由④⑤⑥解得F2=.
答案:或
37°
37°
特别提醒:求解平衡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能多力,也不能少力,对于三力平衡,如果是特殊角度,一般采用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非特殊角,可采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对于多力平衡,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
1N
2N
3N
4N
5N
6N
60°
60°
60°
60°
60°
60°
F
F
F
1
2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