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年新考纲中考《安徽历史》考点 班级: 姓名:古代篇1、先秦时期的安徽经济 P91995年在肥东的大城墩、五河县的壕城镇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亳州钓鱼台遗址均发现了炭化的麦粒,说明远古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就很达。芍陂(音quèbēi),——我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工程之一,现名安丰塘(今寿县境内)。春秋时期楚国的孙叔敖主持修建,为300年后的都江堰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商周时期,铜陵铜官山是当时全国炼铜业的中心。战国时期安徽境内最著名的城市寿春(寿县)是楚国都城,发现商业免税的通行证“鄂君启金节”。2、名相管仲 P11管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齐国为相时,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外交政策,使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与鲍叔牙真诚的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孔子赞他“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3、老子和庄子 P12老子(今涡阳人)春秋末年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道德经》。庄子(今蒙城人)战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4.1、刘安和《淮南子》 P18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淮南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保存了大量古代科学知识。4.2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主要在淮北和江淮地区。梅根冶(今池州市贵池区)是东汉三国时期最大的冶铸业中心之一。5、“文房四宝” P34笔墨纸砚古称“文房四宝”。隋唐时,宣州、歙州、池州等地兴起文房四宝手工业。宣纸产于宣州泾县,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誉,歙州“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徽墨,产于歙州。唐末奚超父子迁此制佳墨,宋徽宗时歙州改称徽州,“徽墨”由此得名。宣笔,产于宣州泾县。魏、晋、唐、宋贡品。王羲之、柳公权为求宣笔作“求笔帖”歙砚产于唐代的歙州。6、宋代书院的兴盛 P41两宋时,安徽书院多集中在皖南及沿江一带。欧阳修在颍州(今阜阳)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在龙眠山建“龙眠书院”。另外,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等名噪一时。7、清正廉洁的包拯 P40包拯,北宋庐州人(今合肥市),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面对北宋中期统治的危机,提出了整顿吏治主张,同时关心百姓疾苦,经常为民请命,人称“铁面无私包青天”。8、农学成就:孟祺参与了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农桑辑要》的编写。 元朝旌德县尹王桢写成《农书》,他还发明了木活字以及转轮式木活字。9、朱元璋 P46朱元璋,濠州(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定都应天(今南京)10、清代安徽建省 P51 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正式建省。11明清安徽经济的发展:明初安徽成为重要产粮区。天长的水稻,颍州的豆子,徽州的花生,庐州、池州、徽州三府是重点产茶区(农业)。徽州印刷业,芜湖浆染业全国闻名(手工业)。凤阳商业繁盛。清朝时,玉米、番薯开始引种。巢湖是商品米生产基地,定远为主要产烟区,利辛棉花品质优良。12、徽商 P53徽商,即徽州商帮,明清时鼎盛,徽商晋商合为当时两大商帮。商人爱读书的特点自明中期至清中期,称雄商界近300年。徽商在江南各地尤为活跃,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好儒极重文化教育,为明清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鸦片战争后徽商开始衰落,休宁商人张传颂、绩溪“红顶商人”胡光墉(胡雪岩)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商战。13、科技名流 P55程大位是明朝普及珠算的应用数学家,其著作《算法统宗》确定了算盘定式,使珠算推广开来。梅文鼎清代著名数学家,其《中西数学通》推动了数学研究的发展,被陆定一称为“一代师宗”。方以智所著《物理小识》是一部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著作。王贞仪 清初女科学家,著《星象图解》,《月食解》,《地圆说》等明清时徽州形成医学流派“新安医派”,其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汪机、吴昆和清代的汪昂。14、文学艺术 p57桐城派是清代有影响的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方苞是开创者,提倡写文章要讲究“义法”,刘大櫆、姚鼐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明末清初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新安画派”。汪士慎和罗聘列入扬州八怪之中。《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吴敬梓的代表作,抨击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摧残。芜湖铁画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清康熙年间汤鹏所创。“新安画派”也很有名。15徽派建筑 P58徽州古民居的代表是黟县西递、宏村古民居。石牌坊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歙县明代大学士许国的八角牌坊是古牌坊中的瑰宝。16、淝水之战 P25383年前秦皇帝苻坚进攻东晋,吹嘘“投鞭于江中足断其流”,东晋谢玄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打败苻坚,使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近代篇17、正视现实的进步思想家 P65桐城人姚莹,鸦片战争爆发前,预见性地提出要做好反侵略的备战工作。著有《康輶纪行》,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泾县的包世臣明确提出要提防英国以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力主抗英,还赞扬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写有《齐民四术》提出农业是立国之本,但也认识到工商业的重要性。歙县的王茂荫的货币理论具有一定的影响,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18、李鸿章与淮军 P73李鸿章,合肥人,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1861年李鸿章筹建淮军。淮军来源于庐州及其周围地区的团练,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军阀武装集体,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淮军进入全盛时期。1870年以后淮军也充当国防军。甲午战争时丁汝昌的北洋海军和陆军均失败,淮军渐衰。1885年设立台湾省,肥西人刘铭传就任首任巡抚,开发台湾,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19、岳王会 P79 1905年,岳王会在芜湖安徽公学成立,它是安徽省第一个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由陈独秀任会长,岳王会的建立,标志着安徽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 P81 1905年,吴樾刺杀清政府考察宪政五大臣,失败。1929年安庆一条大街命名为吴樾街。黄花岗起义中的安徽三英烈:宋玉琳、石德宽、程良的名字被列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上。21、安徽光复和柏文蔚督皖 P82在辛亥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安徽巡抚朱家宝接受安徽省咨议局宣布独立的建议,成立军政府,并被推举为都督。1912年7月1日,寿县人柏文蔚督皖期间进行了一、议会选举,成立省议会。二是发展教育事业;三是发行公债;四是不畏列强,严厉禁烟。柏文蔚领导安徽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最后胜利,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22、抗日烽火燃遍江淮大地 P101自七七事变后,安徽人民掀起了打击侵略者的斗争。1937年11月,日寇进攻广德,饶国华率川军在广德固守,揭开了安徽境内抗日战争的序幕。11月30日,广德失守,饶国华师长壮烈殉国。1938年5月7日,日寇接近蒙城,第173师副师长周元率军抵抗两千余人壮烈殉国。至6月上旬皖北大部沦陷。抗战期间,新四军成为安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彭雪枫开辟了淮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有“从奴隶到将军”传奇经历的新四军副军长)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3、光耀神州的皖籍抗日英雄 P106冯玉祥1926年正式走上国民革命道路,被称为“布衣将军”。1933年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展长城抗战, 方振武在1933年收复华北察哈尔重镇多伦,将日寇逐出察哈尔省。 “黄埔之英,民族之魂”——无为人 戴安澜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取得了“朗科突围战”的胜利,身负重伤牺牲。24、和平将军张治中 P108参加重庆谈判,积极主张和平,三次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25、安徽全境解放 P114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4月28日,屯溪和平解放。至此安徽全境解放。26、近代文化的演变 P117吴汝纶,桐城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派晚期代表人物;胡适,绩溪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1790年为“四大徽班”进京后,徽剧吸收“汉剧”之长发展为京剧。程长庚既是徽剧的集大成者,又是京剧的开山传人。他是京剧艺术灿烂群星中最耀眼的明珠,被中外学者誉为“老生泰斗”、“京剧鼻祖”。凤阳花鼓誉为“东方芭蕾”。27、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P110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中共中央制定了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方针。张家店战役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无后方条件下首次取得消灭国民党一个正规旅以上的大胜利,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28、江淮儿女支援淮海战役 P111 1948.11~1949.1的淮海战役是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总前委设立在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庄。在淮海战役中,江淮儿女积极配合和支援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的作战。29、渡江战役在安徽 P1121949.1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以百万之师,乘胜前进,拉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总前委就设在今肥东县撮镇瑶岗村。1949.4.20的午夜,首先在裕溪口至枞阳段发起攻击,首先登上繁昌江面的南岸。 现代篇30、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P1281949年2月,除金寨外,皖北全境解放。中共军委指示筹建中共安徽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由宋任穷任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1952年1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8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曾希圣任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合肥。朝鲜战争爆发后,安徽涌现出李家发(黄继光式的英雄)、许家朋等一批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31、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 P143从1956年到1966年我省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出现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如: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和淮南化肥厂等。32、科学技术谱新篇 P162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先后成立了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1985年开始实施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90年代又提出“科教兴皖”战略;出现了一批科学家。邓稼先(中国的两弹元勋)、陈椽(是我国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一代茶宗”,被英国科技研究中心列入《世界农业名人录》)。33、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P134从1953年开始,安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合肥诞生,是合肥锅炉厂的前身。1954年1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厂在全省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34、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 P150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首创了“大包干”制(包干到户)。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推动了安徽农村改革的进程。35、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对外贸易 P153 (新)1984年,安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到1990年,全省共批准设立三资企业176家。1990年,安徽省做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决策,确定了” 一线两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即以芜湖、安庆、铜陵、马鞍山四个城市的沿江经济区为一线,将省会合肥和旅游城市黄山列入开发开放的北南两个点。1992年5月12日,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建成,成为安徽省通向世界的重要窗口。2013年5月3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