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专项训练-课外阅读】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升五衔接训练题(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专项训练-课外阅读】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升五衔接训练题(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暑假四升五衔接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没人相信的男孩
宽阔的热尔草原,有穹顶般的晴空。从甘南进入四川阿坝的高原,眼前绿色柔和的风光浑然不似青海藏区。
公路颠簸,我们一路摇摇摆摆,穿过一个接一个的草场、湖泊、湿地。终于,看到了柏油路面,车里人一阵欢呼。
远远看见前方有个分岔口,柏油大路旁有条坑洼小土路。一个藏族男孩站在岔路口。我们的车速很快,一会儿就到了男孩的身旁。男孩对着我们的车打着手势。
“怎么啦?”
“前面没有路,走那条。”男孩用不(熟练 熟悉)的普通话说,用手指着那条土路。
我们都抬眼看了看两条路,看到前方(陆续 继续)快速向前的几辆车。路面区别太大了,这使得我们几乎没怎么思索,就下了判断。踩了油门,我们继续沿着大路走了下去。后视镜中,男孩没有表情地看着我们远去,然后他又转向下一辆高速驶来的车。
车开得飞快,音乐的声音很大。但这仅仅(持续 继续)了不到三分钟。前方五百米处的弯道出现了一个尽头,路面在一条河边消失。这是新的路,桥还没有开始修。
音乐被狠狠关掉,车和人有一瞬间的静止。那时,我的胃像是被剧烈地抽打了一下,阳光烧着我的脸。我已经走了五万多里,从没有过这种生理(反映 反应)。车里每个人都没有去看另一个人。
车在宽阔的路面上一下子就掉了头。我们之前的车,之后的车,纷纷掉头。那些宝马,那些别克,那些桑塔纳…
沉默中车重新回到了男孩身边。我们停了车,给男孩递上水果和糖果,很大声地说了谢谢。阳光晒着,风吹着,男孩站得久了,嘴唇开裂得厉害。
掉头的车多数并不停下来,为了赶路,立马拐向土路。
接着来的车“聪明”如故,一辆接一辆固执地沿大路飞驰下去。
在我们的后视镜中,男孩依旧徒劳地挥手、解释。但每一辆车注定了要经过他两次。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徒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胃部疼痛的原因是( )
A.藏区高原反应 B.瞬间刹车被撞 C.道路颠簸晕车 D.内心愧疚自责
4.画“ ”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环境描写,说明草原有穹顶般的晴空
B.动作描写,突出男孩的固执、疲劳
C.动作、外貌描写,表现男孩的执着、认真
D.外貌描写,衬托藏区环境恶劣
5.面对没人相信的情况,藏族男孩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两代人的美
一位老太太和她满脸雀斑的小孙子一起在动物园里游玩。很多小孩都在排队等候一位当地的艺术家用虎爪在他们的脸上画画。
队列中有个女孩子,像小喜鹊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突然,她转身发现了小男孩,对小男孩说:“你脸上这么多雀斑,都没地方画了!”
小男孩感到很难堪,就低下了头。奶奶蹲下来对他说:“我喜欢你的雀斑,我小时候总想长这些雀斑呢。”她抚摸着小男孩儿的脸颊,说:“雀斑很漂亮!”
男孩抬起头说:“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奶奶说,“你看我身上有什么比雀斑还漂亮的?”
小男孩想了一下,又认真地注视着奶奶的面孔,小声地说:“皱纹。”
6.小女孩和奶奶都对小男孩的满脸雀斑做出了评价。
小女孩的评价:______
奶奶的评价:______
7.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
A.小女孩是个善良的人,她实话实说。
B.老奶奶是个真诚的人,她客观地评价了小男孩的雀斑。
C.老奶奶是个善良的人,她用自己的话安慰小男孩,使他免受伤害。
8.请你仿照文中画“﹏﹏﹏”的句子,试着也来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男孩感到很难堪,就低下了头。”难堪的意思是______,小男孩此时此刻可能在想:______
10.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
11.读了短文,你有什么疑问?你想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她是我的朋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个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个儿童受了伤。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一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阮恒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有人问( )
医生转过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12.初读短文,我发现这篇短文先写孤儿院的一个小姑娘受了伤需要输血,再写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
13.再读短文,我又发现短文中很多句子很好地表达了思想感情。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从带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持续不断”是什么意思?这几个句子三次写阮恒的哭泣,是什么描写?你从中读出了阮恒什么样的情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阅读。
______
①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随父亲从乡村小学调到镇里的重点小学去念书。这里教学条件要好得多,但老师讲课的内容很多是我无法听懂的。这成了我紧张不安的重要原因。一是害怕因此成绩跟不上大家,还害怕同学们的耻笑和奚落。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喜欢提问。同学们都高高举起右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而我则往往连老师提问的是什么都听不懂,所以我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的驱使,有几次对不会的问题我也违心地举起了手,可最后还是露馅了。
②那是一堂数学课,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刚调来的姓刘的女老师。刘老师出了一道关于汽车相遇的应用题时,我习惯性地举了手。但这次刘老师偏偏就点了我:“请马小东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③当我意识到刘老师甜甜的声音确确实实是在叫我时,我的脑袋“嗡”的一下蒙了。我低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因羞愧而发烫,隐约听到旁边的同学在嬉笑:“不会还装模作样,骗人呢!”我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
④那堂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直到放学仍一个人呆坐在教室里,满肚子的委屈和孤独使我非常渴望有个人能安慰我。就在我泪流满面时,一双温暖的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我吃惊地回头,看到了刘老师亲切的笑容。刘老师耐心地问清了我的实际情况后,微笑着与我达成协议:“这样吧,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就和大家一样举起右手,如果你不会,你就举起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是会还是不会了。”
⑤从此,每次面对提问,我都可以举手了。刘老师总是仔细地看清我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才叫出我的名字,每每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
⑥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幸福的童年,令我至今仍心存一份感激。
15.在刘老师和“我”谈话之前,“我”举手是因为______。在谈话之后,“我”举起左手的意思是______,举右手的意思是______。(填写序号)
①真的能回答问题 ②虚荣心的驱使 ③不会回答问题
16.“我”的心理变化,正确的是哪一项?在序号上打“√”。
①伤心——委屈——害怕——感激
②害怕——感动——委屈——伤心
③委屈——害怕——羞愧——感动
④害怕——羞愧——委屈——感激
17.给文章取题目,最适合的是哪一项?在序号上打“√”。
①我转学了 ②我露馅了 ③举起你的左手 ④甜甜的声音
18.你认为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飞机为啥是白色的
①在日本大学物理系的新生课堂上,工藤聪一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飞机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确实,世界上大约90%的飞机外观都是白色的。
②“白色好看吧”“白色更显眼”……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
③工藤聪一教授摇了摇头。他告诉大家,最初,除了军用飞机外,其他飞机基本上都赤裸着金属机身。喷气式飞机诞生之后,飞机开始飞到1万米以上的高空,受到( )的阳光照射,并与灰尘碰撞,飞机的机身很容易产生金属疲劳。为了保护机身,人们才开始为飞机涂色。
④涂成什么颜色?这是一个问题。在市面上各种颜色的涂料中,最便宜的要数白色。通常用于飞机的普通涂料中,白色涂料要比彩色涂料便宜17%。
⑤“原来是成本问题呀!”有同学大声说。工藤聪一教授点点头,接着说:“不仅如此。”
⑥原来,要给飞机涂上彩色涂料并让颜色显得( ),还得先涂上一层白色涂料打底,之后才能开始上色。一架大型飞机的涂料用量约为570升。如果涂成白色,成本约为300万日元。如果涂成红色,那么不仅得涂上白色底漆,还得加上红色涂料约354万日元的成本,其总成本约为654万日元——是涂白色涂料的两倍还要多。
⑦当然,涂料对机身的重量也有影响。涂上白色涂料后,机身重量约增加250公斤,而涂红色涂料的话,还要再增加约250公斤的重量。如果从东京飞往伦敦,那么这些额外重量将会耗费约5.5万日元。
⑧工藤聪一教授笑了笑继续说,无论是生锈、漏油还是其他故障,白色机身都令这些异常迹象更为显眼,因此从检查便利性上来说也具有优势。
⑨最后,工藤聪一教授总结说:“其实,每一个看似( ),甚至理所当然、毫无科学价值的现象背后,都经过了科学家无数次的研究和验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研究,会让我们用更敬畏、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科学。”
19.在文中括号里依次填上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强烈 好看 简洁 B.猛烈 清晰 简单
C.强烈 清晰 简单 D.猛烈 好看 简洁
20.飞机为啥是白色的?请根据上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确实,世界上大约90%的飞机外观都是白色的。”这句话中的“大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①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②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③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样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④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人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⑤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⑥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⑦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⑧“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⑨“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⑩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23.联系上下文,为文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近义词,将序号填在( )里。
(1)慈祥( ) A.温暖 B.详细 C.慈悲 D.和蔼
(2)规劝( ) A.劝说 B.规范 C.发动 D.演说
(3)犹豫( ) A.犹如 B.果断 C.迟疑 D.挣扎
24.文中第①段有三个描写大西洋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时的环境_______。
2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文中最具有震撼力的一个动词是“跪”,其中包括黑人孩子的跪和老船长的跪,他俩跪在地上的意图是相同的。( )
(2)正是因为小男孩认为船长一定会来救他的,才使他坚持到了最后。( )
(3)小男孩相信船长一定会来救他的,这份信任船长应该感到幸福。( )
(4)第四自然段写其他人的话的作用是通过对比,反衬船长是个负责任的人。( )
26.事情的经过已填好,请你试着写出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 )——(孩子拼命求生,船长发现孩子失踪后决定返航)——( )
本文第______自然段点明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阅读理解。
二十美金的价值
①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儿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②“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③“什么问题?”
④“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⑤“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⑥□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儿(要求 哀求)道。
⑦“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⑧“哦。小孩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
⑨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⑩小孩儿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 安静)下来了,心想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你睡了吗?”
“爸,还没有,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大凶了。”父亲说,“我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儿,这是你要的十美金。”
“爸,谢谢您。”孩子高兴地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不解地问。
“因为原来不够,但现在凑够了。”孩子回答,“爸,我现在有二十美盒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28.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打“√”。
29.给短文第⑥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31.小男孩向爸爸借十美金,爸爸发怒了,原因是( )(多选)
A.爸爸认为小男孩借钱是为了买毫无意义的玩具。
B.爸爸认为小男孩很自私,不懂得爸爸工作的辛苦。
C.爸爸知道小男孩希望他早点回家,可以一起吃晚餐。
D.爸爸认为小男孩提出借钱的要求很不合理。
32.第 自然段中,爸爸为什么要向小男孩道歉,并给了他十美金?
__________________
33.小男孩向爸爸借十美金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__________________
34.请在文后的横线上给文章加一个结尾。
35.短文第①自然段写“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第 自然段写“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熟悉 陆续 继续 反映
2.白白地耗费力气
3.D
4.C
5.男孩依旧挥手、解释。从中体会到男孩执着、认真,善良的品质。
6. 你脸上这么多雀斑,都没地方画了! 雀斑很漂亮!
7.C
8.这个老巫婆像个乌鸦一样,声音嘶哑地咒骂着这个小姑娘。
9. 难为情 哎!她说的对,我的脸上全都是雀斑,我还是走吧。
10. 动作 语言 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11.文中的老奶奶为什么要说小男孩的雀斑很漂亮?
解决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
12. 阮恒主动献血,但内心非常痛苦 在医生的安慰下,阮恒的痛苦解除了 阮恒勇于拯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品质
13. 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十分犹豫。 持续不断是接连不间断的意思。三次写阮恒的哭泣是动作描写,从中读出了阮恒心里越来越难过却又极力克制的情绪变化过程。
14.“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15. ② ③ ①
16.④
17.③
18.刘老师是一个关心学生,懂得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19.C
20.①成本问题,涂白色涂料成本最低。②涂白色涂料对机身的重量影响小,减少耗费。③白色涂料令机身的异常迹象更为显眼,从检查便利性上来说也更有优势。
21.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90%是估算的数据,并不是精确的数据。若去掉“大约”,则语言不够严谨。
22. 为什么要给飞机的机身涂色呢? 从文中可找出答案。(因为飞机飞到1万米以上的高空后,会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并与灰尘碰撞,飞机的机身很容易产生金属疲劳,为了保护机身,必须涂色。)
23. D A C
24. 烟波浩淼 波涛滚滚 风大浪急 极其恶劣
25. × √ √ √
26. 孩子不慎掉进海中 船长救起了孩子
27.
28.哀求 辛苦 安静 平静
29.“ 。 , ?” 。“ , 。”
30.主要讲了一位年仅十岁的小孩子,向爸爸借二十美金,要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希望与爸爸共进晚餐的故事。
31.AB
32.因为爸爸反思自己,认为自己对孩子太凶了,而且想到孩子平时很少要过钱,所以才会给给孩子道歉,并给了孩子十美金。
33.因为小男孩要买爸爸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好爸爸一起吃顿晚餐。小男孩缺少父爱,懂事。
34.将这个故事与你所喜欢的人分享,但更重要的是与你所爱的人分享这价值20美金的时间——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我们不应该不花一点儿时间来陪那些在乎我们、关心我们的人,而让时间从手指间溜走。
35.前后照应 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前面介绍了“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后面才会有孩子“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的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