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分子热运动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 2.教学难点: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层面 时间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图片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章第 1 节分子热运动的第 1 课时。 首先请同学们,请看图片。图中是一个的孙悟空模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大家知道,这个孙悟空模型是由若干个小颗粒积木拼接构成的。 而且,这些个小颗粒积木不仅可以拼接出孙悟空的模型,还可以拼出小鸟、房子、树木、汽车……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小颗粒积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上的各种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二、新课内容 (一)、物质的构成 : 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猜想:物质就像这个孙悟空模型一样,是由许多微小粒子构成,只是这种微粒很小,是用肉眼分辨不出来的。 直到 19 世纪,欧洲的科学家们才观察证明了: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原子、分子构成 1、用来制作金条、金首饰的金是由大量的金原子直接构成的。 通 过 积木模型,帮助 。学生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5 分2、孕育生命的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3、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就是由氧分子组成。 分子、原子有多微小?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视频: [播放视频]: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原子。 我们从视频中可以感受到,原子非常之小的。如果把原子、分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分子 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通常以直径 10-10m (0.1nm)为单位来量度。如果将 107 个分子一个一个紧紧挨着排成一列,大约长 1mm。 正因分子如此之小,大量个原子、分子凑在一起就形成了物质。 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已经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出原子。同时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物质由微小粒子组成。(二)、分子热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两张图片: 图中,人们闻到食物特别的气味,觉得不好闻捏住了鼻子。 请思考: 食物距离人的鼻子是有一段距离的,食物的气味是如何传播到人的鼻子里呢? 物质由分子构成,我们能闻到食物的味道,很可能就是食物中带有气味的分子是会运动的,当这些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里,我们就闻到气味了。这个猜想中,我们用肉眼是不能直接观察到分 子在运动,但通过闻到气味这个我们能感知的现象来进行推测的。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接下来,我们是否能够试着用这种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证明分子在运动呢? 请同学观察以下实验: [活动一]:气体扩散实验 把一个空瓶子倒扣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方,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会有什么现象?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请同学们看实验视频:[播放视频] 4 分半运动 引导学生了1、扩散现象 解物理的研 究方法(1)气体扩散通过三态扩散实验,证明分子是运动的。(2)液体扩散 (3)固体扩散 由实验可以看到,抽掉玻璃板后, (1)空气瓶中由无色到有色:说明下方的二氧化氮运动到了空气瓶中。 (2)二氧化氮瓶颜色变浅:说明二氧化氮运动到空气瓶的同时,空气也运动到二氧化氮瓶中。 两个瓶子放置一段时间,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均匀。 像实验中,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的现象,说明了气体的分子是在运动。 同时,又因为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能彼此进入对方,所以,刚才的扩散现象还说明气体分子并不是紧挨着的,分子间是有空隙。 [活动二]:液体扩散实验 气体分子在运动,液体分子运动吗?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CuSO4 溶液的扩散现象 为了更好的对比现象,老师也做了这个实验,稍有不同的是,连续每天做一个,每次拿同样的量筒用相同的方法注入同质量的清水和硫酸铜溶液。几天后,将各个量筒对比。 , 2 分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早做的量筒分界面变模糊,再静放几天,最后整个量筒颜色均匀说明分界面处的硫酸铜溶液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运动进入对方了。 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是在运动的。固体呢? [活动三] :固体扩散现象 动画:金与铅的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说明固体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扩散现象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大量事实和实验证实扩散现象表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1 分 3 分2、扩散的快慢 ——温度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什么情况下分子运动的快 什么情况分子运动的慢呢? 请大家观察这个实验: 两个大烧杯里装有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两个小烧杯是装有同种墨水,将其中一个小烧杯的墨水加热至与热水同温。用滴管分别在冷水和热水底部挤入两滴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的快。冷水:30.1℃冷墨水:29.6℃ 热水:65.5℃ 热墨水:65.5℃ 由实验现象可知: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可推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由于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分子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三态微观结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运动的,那么,在固、液气三态中,分子的运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了解固、液、气三 、态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不同,为下一节解释固液气固体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附近不停的振动,就像学生整齐的排好队,只能在原地小范围活动。 液体分子相比固体可以自由的移动,但不能移动的太远,就像学生在操场做游戏,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气体分子则向各个方向自由移动,就像学生课间自由活动,没有范围限制。 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我们将会在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 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三态的微观结构做铺垫。课后答疑 回顾图片:是否只有特定方向才能闻到食物的气味,其它方向就闻不到呢?当然不是,分子运动并没有固定方向,是朝各个方向无规则的运动的。 既然分子是运动的并且是朝各方向无规则运动的,那之前的二氧化氮扩散实验中,如果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空气瓶的下方,最终现象会有什么不同呢? 请同学们观看实验。(播放视频) 由实验可以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最终也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似乎结果与之前是一样的。这个实验结果能充分证明气体分子在运动吗? 是无法充分证明的。由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氮气体会因为受重力而下沉进入空气,也就无法证明是气体分子运动而造成的实验现象了。 同理,你现在能明白,在做 CuSO4 溶液的扩散实验时,为什么在量筒里先装清水,再用长颈漏斗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的原因了吧?如果先倒硫酸铜溶液,再直接将水倒进去,会如何?水流将会冲入 CuSO4 溶液,就像下雨水流将河水搅浑一般,虽然最终都会混在一起颜色均匀,但无法证明是分子运动而形成的现象。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情况不同,分子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个简单小结,帮助学生记忆 半分钟四、课后作业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闻到香味 2、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面选项中能正确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示意图是 ,原因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