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学习重点:1.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学习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学法指导:1.细读课文,画出每段文字中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指能够概括文段内容或承上启下的句子),根据这些句子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2.对照相关的文体知识,反复阅读课文,深入体会。【课中导读】第二课时同学们,《敬业与乐业》不但是一篇议论文,还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演讲词。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演讲词语言方面的特点。一、语言品析1.“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这句话中“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用“机器”之喻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消化面包的机器”是指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人。用“机器”之喻,使演讲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2.为求语句简洁,将“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改为“今日,我讲,诸君听”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今日大热天气”,是作者结合演讲时的情境,随机加入的与听众现场交流的内容,这样显得亲切自然,讲演效果也好。“喊破喉咙”“扯直耳朵”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有感染力,突出了“我们好苦”。3.“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话改为“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 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以。原句是反问句,用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更加强烈,更适合于演讲,能够增进与听众的交流。4.“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删除画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以。原文不但语言通俗,就像在和听众闲话家常一般,有亲切感,而且有强调作用。二、语言特色(一)内容论证方面:条理清晰、论据生动1.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2.课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的论述想想它们的意思和作用。(1)《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明确:提出”敬业乐业“的论点。(2)《论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明确:意思是无所事事的人难以培养,从反面论证说明无业的害处。(3)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明确:意思是专一于某一件事,就是敬。为我们解说什么是敬。(4)《庄子》:佝偻丈人的故事明确:说明做事专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二)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4.设问巧妙。三、合作探究1.“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普遍意义是什么?示例:“业”在此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如学生的学业,老师的教学。老师专注于教学,教学相长,让学生学有所得,把教学做得圆满就是“敬业”;老师寓教于乐,从教学中得到乐趣,便是“乐业”。“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在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敬业”的要求。可见“敬业与乐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普遍的意义。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认同作者的衡量标准吗?为什么?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是合理的。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圆满,他“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个标准立足于现实,不好高骛远,容易让人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示例二: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不够合理。做出大成就者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能克服困难,充分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到圆满,做到极致。作者的这种观点很容易成为某些人的借口,削弱他们追求成功的积极性。示例三:如何看待这个标准,语境不同,人生观不同,看法也不同。如果说,上时代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的话,那么这一标准是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因为现代社会更提倡主动进取、勇于挑战的人生观。3.讨论: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他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谈一谈。明确: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中国人生哲学。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报负,不能满足于现状的人生观。四、感悟启迪1.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2.学了本文,大家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明确: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五、随堂练习阅读课文第6、7两段,回答问题。1.选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人生要敬业。2.你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的含意?【示例】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人不能简单为了活命而劳动,应当学会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3.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举例论证。具体准确地论证了“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证明“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的观点,说服力强。六、作业布置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课后导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解释下列词语。(1)层累:________________(2)骈进: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1)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作者列举了四件事例驳斥了“_____________”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四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4.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段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2)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別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3)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答案】1.(1)重重叠叠的层次;(2)一同前进。2.《论语》 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3.(1)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2)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4.(1)“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2)身入其中 奋斗刻苦 勇于争胜 领略趣味 (3)第一句话为“第四”点作结,又起道理论据的作用,使论证更充分;第二句话是为全段作结,又起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作用。一举多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学习重点:1.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学习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学法指导:1.细读课文,画出每段文字中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指能够概括文段内容或承上启下的句子),根据这些句子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2.对照相关的文体知识,反复阅读课文,深入体会。【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语言品析1.“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这句话中“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用“机器”之喻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2.为求语句简洁,将“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改为“今日,我讲,诸君听”可以吗?为什么?明确:3.“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话改为“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 可以吗?为什么?明确:4.“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删除画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二、语言特色(一)内容论证方面:条理清晰、论据生动1.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2.课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的论述想想它们的意思和作用。(1)《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明确:提出”敬业乐业“的论点。(2)《论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明确:意思是无所事事的人难以培养,从反面论证说明无业的害处。(3)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明确:意思是专一于某一件事,就是敬。为我们解说什么是敬。(4)《庄子》:佝偻丈人的故事明确:说明做事专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二)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4.设问巧妙。三、合作探究1.“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普遍意义是什么?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认同作者的衡量标准吗?为什么?3.讨论: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他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谈一谈。四、感悟启迪1.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2.学了本文,大家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五、随堂练习阅读课文第6、7两段,回答问题。1.选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你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的含意?3.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2)《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六、作业布置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课后导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解释下列词语。(1)层累:________________(2)骈进: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1)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作者列举了四件事例驳斥了“_____________”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四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4.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段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2)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別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3)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学生版).doc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