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重点难点预测】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各地自然灾害成因【学法指导】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流程】【自主学习】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_______ _____。 2.)___________ ____。3.)________ ______。 4.)______ ________。3.我国主要有三大自然灾害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2.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1.)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分组讨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类型和灾害多发的原因。4.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差异。【达标测评】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3.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程度越高),回答4~5题。甲 乙 丙 丁广东 ●● ●● ●●●●四川 ●●● ● ●●●新疆 ● ●● ●●●●山西 ●●●● ●●● ● ●4.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的特点。(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感悟:课题: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灾情。掌握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分布。【重点难点预测】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分布【学法指导】 自学辅导 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我国的干旱灾害特征:出现___________、持续__________长、影响___________。成因降水方面影响: 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_________就容易出现干旱。②不同地区的降水__________是形成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③不同季节降水量的__________对与干旱形成有直接影响。分布: ①长江以南:7月和8月雨量偏少,易产生__________②华北、东北:春旱和__________连旱特别严重③西南地区: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__________连旱比较严重。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____________不平衡。社会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用水量提高。I.耕地____________增加,灌溉面积扩大。II.北方_____________播种面积增加。III.我国人口增加,________________用水、工业用水增多。我国的洪涝灾害成因自然原因:由降水尤其是___________所形成的。I.夏季的_________带和_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II.气候异常所导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_______________、河流排水不畅。森林____________能力下降,流域汇水速度大大加快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分布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__________,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时间分布:多发生与春、夏、秋季,以_______________最为集中。【合作探究】:1.阅读P35“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2)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3)读出我国干旱灾害的严重区。2.阅读 P37“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3.阅读课本39页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雨情”, 分析:暴雨的时空组合特点4.阅读课本39页至40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总结: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5.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6.阅读 38页“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7.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达标测评】1.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2.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4.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18时前后 30 990 50 230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_________、旱涝和________等。(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 低气压、伏旱 B. 低气压、寒潮 C. 高气压、伏旱 D. 低气压、台风(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________,其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和风暴潮造成,在______季节影响我国_______地区;(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 狂风暴雨 B. 阴雨绵绵 C. 高温晴好 D. 寒冷少雨(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课题: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2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台风、寒潮的含义、路径及灾情。【重点难点预测】台风的路径、寒潮的路径【学法指导】 自学辅导 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三、影响我国的寒潮1.概念:规模________、势力较强、温度______的冷气流侵袭的现象。2.多发季节:____________.3.特点:降温快、__________、来势猛、__________、规模大、______。4.源地:北冰洋地区和_______________北部。中路:势力强,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5.侵入路径 西路:对我国______、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东路:通常只影响到我国__________地区6.危害:农牧业:北方:急剧的____________会对北方的农牧业如_________造成冻害;南方:某些 ___________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如柑橘、香蕉等有可能被冻死;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____________会覆盖草场,造成“白灾”;干旱地区:寒潮可能引起____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严重的大雪、冻雨常常会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____和_________中断。四、影响我国的台风1.概念:西太平洋热带地区__________的通称。2.多发季节: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____月,尤以____月最多。3.能量主要来源:海水蒸发旺盛,湿热的空气上升,_________而释放出大量的热能。4.路径 向西 进入 ________,在我国广东、_____沿海或越南沿海登陆。向西北 穿过 台湾岛 在福建、______、江苏沿海一带登陆。琉球群岛先向西北后转向 ______ 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5.影响1)危害I.台风灾害主要有_________、暴雨和_________。II.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造成的损失由_______的趋势。2)有利影响:缓解_________、降温消暑。【合作探究】:探究一.阅读课本43页图文资料“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思考下列问题:A.分析寒潮发生在什么季节?B.强冷空气的源地在哪里 移动方向如何?C.指图中说出入侵我国的三条寒潮路线。D.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E.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难道寒潮对人类就没有有利的影响吗?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小组讨论P47活动题。探究三:结合图2—13,及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影响我国的台风形成源地在哪里 移动方向如何?读图说出: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有几条?移动规律如何?③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④历史上台风从来没有出现过两次完全相同的路径,你能说出影响台风路径改变的因素吗?【达标测评】1.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3.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强暴雨出现在 ( ) A.台风中心区 B.外围过渡区 C.任何地区 D.中心附近环状区4.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 ( ) 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 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 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5.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 )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自主反思】知识盘点:课题:第3 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习目标】掌握我国地震灾害的成因与分布。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及时空分布。【重点难点预测】地震的成因与分布、 泥石流、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学法指导】 自学辅导 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害大2.成因:1.)我国位于_____________板块、亚欧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3.分布:不均匀、呈__________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_______。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普遍发生的原因:地形___________,雨量__________,森林覆盖率低,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2.泥石流灾害暴雨泥石流:发生在西部和____________地区气候1.)主要类型 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以西的高原上。2.)形成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__________、水文气象、__________、 (决定因素)等。人为因素:_____________、不当的开挖、堆积等。3.)分布以西 界线 以东为主要发育地区,呈__________分布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 呈_____________分布。滑坡1.)成因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____________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__________(主要外部因素)、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2.)主要活动期:每年___________月。3.)分布界 线 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差异 东西差异 东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部 密集,_________—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地区省际差异 频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合作探究】: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的原因是什么?2.以汶川地震为例,分析影响地震灾情大小的因素。项目 内 容 实 例灾情成因 自然原因 震级高震中距小震源浅发生时间特殊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建筑物抗震性差防抗震能力、意识差3.结合教材P51图2—17,回答活动题。4.结合教材P52阅读和活动题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5.比较滑坡和泥石流形成方面存在的异同相 同 点 不 同 点【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达标测评】1.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地震与火山活动有关B.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中C.5级以下的地震,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D.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2.能够诱发地震的自然灾害是 ( )A.海啸 B.滑坡 C.火山 D.台风3.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4.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 ) 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5.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正确的是 ( )A..地震、海啸 B.滑坡、泥石流 C. 沙尘暴、火山喷发 D.台风、洪涝6.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7.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12日14时31分左右,凯里市部分居民感觉明显震感;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震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温家宝总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第一线指挥救灾。回答9-12题。9.从成因上看,此次地震属于A.火山地震 B.水库地震 C.构造地震 D.陷落地震10.北京和凯里感觉到震动的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A.震级大小不同 B.震中距不同 C.地震裂度不同 D.震源深度不同11.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寒潮 ⑤泥石流A.②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12.地震的大小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速报震级为7.8级,后根据国际惯例调整为8.0级,有关地震震级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一次地震有若干个震级B.距震中远近不同震级不同C.一个8.0级地震约相当于900个6.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D.震源深度越浅震级越高【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感悟:课题:第4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习目标】了解蝗灾和鼠灾的分布。2.理解蝗灾和鼠灾的危害、成因。3.能结合实例,分析蝗灾和鼠灾对我国农业灾情的影响。【重点难点预测】蝗灾和鼠灾的危害、成因【学法指导】 自学辅导 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特点: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区域_____________。我国的虫灾1.主要类型 _____________害虫_____________害虫蝗灾1.)概况:蝗虫对我国__________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危害最严重的飞蝗具有______________习性。2.)蝗区类型:滨湖蝗区、________蝗区、内涝蝗区、__________蝗区。3.)危害:__________损失惨重;对当地____________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本就脆弱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退化。三、我国的鼠灾1.特点:种类多、_____________、分布广2.两大危害区 _________鼠类危害区_________鼠类危害区类型:1.)_________鼠害:十分严重2.)草原鼠害 使草原______________下降破坏草原3.)森林鼠害 分布:东北和_________地区危害形式 地上鼠啃食____________地下鼠啃食____________4.)危害:危害______________,破坏草原,毁灭________,________,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合作探究】:1.阅读58页材料“为什么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探究以下问题:1.)从气象、农作物和害虫天敌等方面探究我国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2.)说一说危害家乡农作物的害虫主要有哪些。3.)关于灭虫有两种看法,一是使用农药,二是培育害虫的天敌。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法好 说一说你的理由。2.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国草原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3. 防治:①人工捕杀 ②化学灭鼠 ③设立防鼠设施 ④禁止滥捕滥猎鼠类天敌4.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或常听说的生物病虫害是什么 危害程度怎样 例如,在内蒙古草原常发生蝗虫灾害,蝗虫将生长的牧草全部或部分吃光,不仅减少了地上生物量,造成畜群因草料短缺而掉膘或死亡,而且造成地表进一步裸露,加剧风蚀沙化。【达标测评】1.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危害严重的是A.粘虫 B.松毛虫 C.蝗虫 D.稻螟2.下面哪种灾害与水灾、旱灾一起被称为三大自然灾害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蝗虫3.我国东北林区最主要的害虫是A.马尾松毛虫 B.落叶松毛虫 C.云南松毛虫 D.油松毛虫4.有关森林虫灾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森林工业不会造成损失 B.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破坏C.危害不大,不足防治 D.依靠害虫的天敌即可消灭5.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A.一直干旱 B.一直多雨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6.分布于亚洲东部的鼠灾主要是哪一类型A.喜湿 B.耐旱 C.喜热 D.怕光7.在我国东北地区鼠类主要危害A.樟子松、落叶松 B.红松、马尾松C.胡杨、红柳 D.梭梭、落叶松8.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A.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 B.使用“毒鼠强”等化学药品灭鼠C.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对鼠害可以听之任之 D.禁止药物灭鼠9.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能否大量引进外来物种?10.目前,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是依靠农药。那么,你在洗菜或吃水果时应如何消除残留的农药?11.你认为在防治生物灾害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更好?菲律宾以东洋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