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9.3大气压强说课课件(共38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9.3大气压强说课课件(共38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9.3 大气压强
XXXX中学
X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1
3
5
7
2
4
6
8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大气压强”安排在“压强”,“液体的压强”之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之前,在知识结构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为高中分子动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大气压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知识 储备 学习了压强的计算公式P=F/s、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液gh。
心理 特点 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接触新知识点时会感到困难,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可能 出现的问题 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抽象思维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原理、方法
3.掌握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4.知道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探究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过程,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
3.通过观察,感知大气压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大 气 压 强
三、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和探究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大 气 压 强
四、重点 、难点
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
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 气 压 强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探究实验、理解重点
大 气 压 强
六、学习方法
亲身感受
观察实验
实验探究
大 气 压 强
六、教学过程
大 气 压 强
感 受 大 气 压
测 量 大 气 压
回 顾 历 史
生活中的大气压
1、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
(一)回顾历史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
2、分离塑料吸盘
(二)感受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液体 气体
重力 有
流动性 有
压强(有无) 有
压强方向 向各个方向


(二)感受大气压
实验一:杯盖提杯
六、教学过程
装满水的杯子是如何被杯盖提起的?
为什么用手堵住吸管的一端,吸管中的水会被“吸”住,一旦松手水却流下?
六、教学过程
(二)感受大气压
实验二:吸管吸水
鸡蛋为什么会被“吞进”瓶中?
六、教学过程
(二)感受大气压
实验三:吞蛋实验
大气压力:
空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施加的力
大气压强:
用大气压力除以相应的受力面积,
得到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二)感受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二)感受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二)感受大气压
(二)感受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液体 气体
重力 有 有
流动性 有 有
压强(有无) 有
压强方向 向各个方向

向各个方向
提问:
怎样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d=4cm
S=πr2=3.14×22=12.56cm2
∵P=F/S
∴F=PS=1.01×105×12.56×10-4
≈120N
1、实验目的: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
3、实验原理:P=F/s
2、提供器材:内壁经过润滑处理、容积为1ml的玻璃注射器(活塞尾部系好细线)
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1、大气压力F的测量:
是否将活塞推到底 是否用手指堵住针孔端
是 是
否 否
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活塞,活塞被拉动的瞬间,记录测力计示数,即为大气压力F。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2、受力面积S的测量:
(1)测量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
用注射器的容积V除以l,得到S。
(2)用注射器的容积除以针管表面的刻度,得到S。
(3)测量活塞尾部直径,求出面积S。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近似看成不接触空气,
所以不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实验数据
大气压力 F (N) 容积V(ml) 容积所对应长度l(cm) 受力面积S (cm2) 大气压强P(105Pa)
2.8 1 3.5 0.28 1.0
通过探究实验:
(1)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力及其作用面积的理解。
(2)比较准确地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P=F/s=2.8N/0.28cm2=1.0×105Pa
(3)知道了大气压强很大。
(三)测量大气压
六、教学过程
严谨的科学态度
托里拆利实验
精确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托里拆利实验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1、回顾:
之前对液体压强的学习,思考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2、计算:
P=ρ液gh
=13.6×103×9.8×0.76
≈1.013×105Pa
3、标准大气压
P0=760mmHg≈1.013×105Pa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提问:
为什么托里拆利实验用的是水银,而不是生活中常见的水?
计算:
让学生交流讨论,利用液体压强公式 P=ρ液gh,得出结论
1.01×105=ρ水gh
h≈10m
六、教学过程
(三)测量大气压
1、对人身体的影响:
人的呼吸
高山病
拔罐子
2、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用吸管喝饮料
吸钢笔水
高压锅
提问:请同学试着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并再
举一些熟悉的例子。
六、教学过程
(四)生活中的大气压
3、与高度的关系:在海拔3000内,每升高10米,大气压下降约100Pa。
六、教学过程
(四)生活中的大气压
七、板书设计
大 气 压 强
一、概念
1、大气压力
2、大气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粗略测量
实验原理:P=F/S
第三节 大气压强
三、生活中的大气压
1、对身体
2、对生产生活
3、与高度的关系
2、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原理:P=ρ液g h
标准大气压:
P0=760mmHg=1.013×105Pa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