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中课前自主学习型学案1(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主编 (地理组)审核教材序列必修一课 题大气的受热过程编 号班 级小 组姓 名学习目标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移动规律学会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降水)的影响.学法指导基础层次1.请同学们回顾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与风的直接原因。2.你知道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与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形式分别是什么吗?3.你知道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吗?其中赤道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形成因素是什么?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呢?4.请你结合教材图2----33说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及规律。仔细阅读课本认真读图探究层次通过读图预习熟悉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归纳总结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理解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假设地球不自转且地球表面均匀,即只考虑赤道与两极间的冷热差异,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式如何?(简单图示)(2)如果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地表的海陆差异,请你在下图中画出三圈环流,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解决步骤:步骤一:理解低纬环流的形成原理。步骤一:理解中纬环流的形成原理。步骤一:理解高纬环流的形成原理。(3)总结: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规律:[识记技巧]①气压带风带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带、风带;②近地面是低压的,垂直方向上空气为_______运动,近地面是高压的,垂直方向上空气为________运动;③垂直运动确定后,水平运动(风带)的方向即可确定(注意近地面风向北半球往 偏,南半球往 偏。)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问题与收获灵石一中自主学习型学案2(高一)年级(地理)学科()主编(地理组)审核教材序列必修一课题大气的受热过程编 号班 级小组姓 名自主检测右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局部环流示意图。(1)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2)M地所吹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2-3题。2.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3.此刻,北京时间为A.11时 B.17时 C.次日5时 D.次日2时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4—5题。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5.若该图表示我国某大城市在大范围大气稳定的情况下,与周围农村之间的局部环流,则A.甲处吹西北风 B.营造城市绿地可使该环流更加增强 C.该环流易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范围扩大 D.甲地表示城市地域能力检测3.读右下图,填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字母所在气压带名称是:A. ,B. ,C. ,D. 。(2)在气压带之间画出各风带的风向,并注出各风带的名称。(3)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成的?(4)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的情况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如何变化?读下面的大气环流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3)位于我国南极中山站(南极圈以内)的五星红旗始终飘向 方向。知识建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