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9《木兰诗》【教师寄语】生活是书,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准确翻译课文,把握木兰形象,体会文章的写法。3、学习木兰的品质。【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难点】准确翻译课文,把握木兰形象,体会文章的写法。【指导建议】自学反馈1、自学教材(8分钟)第一遍时,在课本上标注字音、断句;第二遍边听边有感情地跟读。2、把握基础(3分钟)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字词注音,了解作者等文学常识,完成下列填空题。(1)作者简介:《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______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__________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保留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 ) 朔气( ) 鞍鞯( ) 辔头( )鸣溅溅( ) 胡骑( ) 鸣啾啾( ) 金柝( )阿姊( ) 旧时裳( ) 帖花黄( )二、合作探究1.理解内容结合课下注释进行学习,梳理本文重点词句翻译,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15分钟)(1)重点实词①胡骑:②戎机: ③朔气:④扑朔: ⑤ 寒光:⑥铁衣: ⑦策勋:⑧百千强: ⑨出郭:⑩相扶将: 红妆: 旧时裳: 云鬓: 迷离: 傍地: 安能: 但闻:(2)通假字与一词多义:著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市鞍马: 东市:(3)译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自学指导:遵循翻译五字口诀“留、补、调、删、换”,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句意要表达清楚。)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⑦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梳理故事情节,课文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学法指导:诵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到原句划下来有感情朗读) (1)梳理《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叙述的简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究竟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自学指导:结合木兰的形象和身份理解)明确:3.写法探究(1)本文是一首民歌,文中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指出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重点句子的修辞手法。(学法指导: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读一读。)明确:(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自学指导:归纳主旨格式:通过……,表现了……,歌颂……。)三、展示交流四、拓展提升学以致用课下小组合作,查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五、课堂反馈【链接中考】2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 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3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4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 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5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6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7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8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 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9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这么安排 10 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11 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12 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13 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14 木兰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家喻户晓。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众多的女英雄。请你举出一例,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英雄行为。15 结合本文请拟一幅对联。【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