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4《孙权劝学》【教师寄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义,翻译课文。2、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积极好学的习惯,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学习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指导建议】一、自学反馈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自学指导:先听微课录音的朗读,根据平台提供的朗读指导读顺课文,注意读出感情,然后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然后对照平台上微课用红笔更正。)(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朗读指导: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读准下列字音。卿今当涂掌事( ) 孰若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 )二、合作探究1、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卿今当涂掌事 ( )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见往事耳 ( )蒙乃始就学 ( )( ) 即更刮目相待 ( )肃遂拜蒙母 ( )(2)虚词积累蒙辞以军中多务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结友而别 ( )(3)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实词在译句中的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⑤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孙权为什么要权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3、课文中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学法指导:从文中找关键句子分析。)4、人物探究①如何评价文中的孙权、吕蒙、鲁肃?(学法指导:从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加以分析。)②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从三个人物不同的角度来谈谈。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自学指导:归纳主旨格式:通过……,表现了……,歌颂……。)三、展示交流四、拓展提升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题目: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C.何不炳烛乎( ) D.孰与昧行乎 ( )2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A、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B、少而好学 (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D、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用当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少而勤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 晋平公担心学欠好的原由是__ _ __,吕蒙不肯学的原由是_ __。5.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词,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五、课堂反馈【链接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孙权劝学》(全文)。[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抒。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见往事耳(2)及鲁肃过寻阳(3)当“日知其所亡”(4)遂七年不返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何异断斯织乎?16.[甲][乙]两文都描写“劝学”,试结合两文内容分析孙权和乐羊子妻不同的“劝学”方式。【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