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2.夏商周的发展与变革 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2分)(2021·泰安)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禹传子,家天下 B.西周分封制C.秦始皇统一六国 D.东汉光武中兴2.(2分)(2022·安徽)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3.(2分)(2020·沈阳)下图是西周青铜器伯卣(you)。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A.铸造业方面 B.制瓷业方面 C.造船业方面 D.纺织业方面4.(2分)(2022·重庆)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突出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A.传承性 B.多元性 C.交互性 D.同一性5.(2分)(2021·东营)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一齐桓公称霸 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 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分)(2022·重庆)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21教育网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7.(2分)(2020·重庆)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8.(2分)(2022·江西)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21·cn·jy·com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9.(2分)(2022·云南)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硕大壮实的主根。主张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提倡“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的历史人物是( )A.华佗 B.岳飞 C.孔子 D.司马迁10.(2分)(2020·眉山)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 ) www.21-cn-jy.comA.全面否定 B.照抄照搬 C.全面超越 D.继承发展二、填空题(共1题;共4分)11.(4分)(2020·黔南州)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1)(1分)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的国王是 。(2)(1分)1279年,元朝完成全国统一时在位的皇帝是 。(3)(1分)19世纪中期出版的《物种起源》,其作者是 。(4)(1分)15世纪末,“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 。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70分)12.(25分)(2020·大兴安岭)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2·1·c·n·j·y﹣﹣《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法令规定:⑴解除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从法令颁布之时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享有担任公职、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⑵农奴要获得自由,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在赎金付清之前,农民还对地主负有“暂时义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四: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21·世纪*教育网﹣﹣《人民日报》(1)(5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巩固统治?而西方的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什么政治制度发展到高峰?2-1-c-n-j-y(2)(5分)依据材料二写出,农奴要获得自由,必须向地主缴纳什么?这次改革是在哪国进行的?(3)(5分)材料三中“辛亥革命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处推翻的是哪一王朝的统治?哪位革命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1*cnjy*com(4)(5分)材料四表述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于哪一年?哪一事件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来源:21cnj*y.co*m】(5)(5分)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13.(20分)(2020·成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并相互交流,交相辉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探究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成果材料一:图6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7 后世流传的一种 图8 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局部)《论语》版本(书影)【探究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果材料二:图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众神或坐或立,谈笑宴饮,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画中盛放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如画中右侧附图所示),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图9【探究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材料三:意大利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始终是西方文化之源,她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在欧美诸国中也遥居领先地位。从丝绸之路到马可·波罗,乃至利玛窦首传西学,郎世宁饮誉艺坛(注:利玛窦、郎世宁都是明清时期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在科学、绘画、建筑等领域推动了西学的传播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中意文化交流史上始终不乏辉煌的篇章。21*cnjy*com——据朱龙华《从“丝绸之路”到马可·波罗——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1)(5分)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片编号即可)在材料一中任选两幅图片,分别说明其对应的文化成果的价值。(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神宴》中神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画家为什么会这样塑造?(3)(5分)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当时的欧洲,符合真实的历史吗?请说明理由。(4)(5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认识。14.(15分)(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粮食却是大问题。要想多收获粮食就需要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就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唯一能够解决这个困局的办法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比如水利技术和冶金技术)。——吴军《全球科技通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5分)为提高粮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有哪些表现?(请列举2例史实。)(2)(5分)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根据材料二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5分)材料三反映出世界人口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综上,谈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5.(15分)(2020·包头)材料一:材料二: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材料三:(1)(5分)指出材料一中图2到图3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维护国家统的丙例史实。(3)(5分)根据材料三的史实,分别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6.(20分)(2020·沈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8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选自 《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二:——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1853~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四: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 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根据材料-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 并依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2)(5分)材料二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改革有关 写出这一改革发生在哪一世纪 (3)(5分)材料三反映出幕府统治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4)(5分)材料四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改革要求 17.(20分)(2021·泰安)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材料二材料三(1)(5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5分)图一是战国时期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图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分别指出两个水利工程起到的重大作用。(3)(5分)依次指出图三、图四货币的发行朝代。图五与图三、图四货币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4)(5分)周平、李大龙著述的《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指出:“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阅读表格内容,归纳元朝、清朝治理边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还设置地方机构实行有效管辖。清朝 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反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18.(20分)(2022·邵阳)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从《竹书纪年》…到文学、史学、农学、医学等,…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邵聪同学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简表(部分)类别 成就思想 孔子:“仁”;老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伟大工程 都江堰、大运河、长城、故宫科技 四大发明、曲辕犁、简车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文学 唐诗、宋词、四大名著…… ……材料三:截止2021年6月,邵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岩鹰拳、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等共16项。…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加深认同感、增强历史感、提升幸福感等方面,尤其彰显出它的重大现实意义。——摘编自《邵阳新闻网》(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史学、农学、医学方面的优秀著作(各一例)。(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表述作出正误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②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③春秋战国时期曲辕犁和筒车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④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3)(5分)根据材料三,指出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4)(5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9.(20分)(2021·桂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邹、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陈独秀)总结出,只有在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觉醒之后,只有在旧社会和旧文明有了根本的改变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他认为若没有一种新的出版物,这种解放是不可能达成的……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这个月刊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材料三 他将人类这一最高思想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并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完整的明确的道路一毛泽东道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跟从这条道路,……在苏维埃土地革命时,创造了伟大的红色区域和红军,毛泽东同志是红色区域和红军的创造者与领导……——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5分)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现象”是哪一个思想局面的表现?根据材料分析“诸;子百家”活动产生的影响。(2)(5分)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张。《新青年》成为哪一场思想运动的重要阵地?(3)(5分)材料三中“毛泽东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什么思想?写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区城”的地点及意义。(4)(5分)材料中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20.(15分)(2020·山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李老师以“智慧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解读名言﹣﹣汲取思想智慧)子日:“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摘自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任务二(观察场景﹣﹣感悟政治智慧)任务三(以史为鉴﹣﹣阐释外交智慧)《联合国家宣言》万隆会议 欧共体 中美建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1)(5分)从孔子的思想主张中能汲取哪些智慧?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智慧“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5分)如下图的场景反映出两国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政治智慧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3)(5分)外交智慧是指在外交活动中,既要最大程度地保护本国利益,又要通过妥协互让,达到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请以“僵局 破局”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再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A 符合题意;BCD 项发生在世袭制开始之后,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C【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及所学知识可得,秦国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这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 项正确;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夏朝建立后出现的,排除 A 项;分封制取代世袭制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3.【答案】A【知识点】青铜艺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可知,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铸造业方面,故A符合题意;唐代在制瓷业方面成就很大,南宋在造船业方面成就很大,三国时蜀汉在纺织业方面成就很大,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时期青铜艺术的有关知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除刻紋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4.【答案】B【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甲骨文【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在建筑方面的文明成就;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在法制方面的文明成就;古中国的甲骨文体现了在文字方面的文明成就。题干图片体现了古代不同文明地区文明的多元性,故B符合题意;选项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古代文明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5.【答案】B【知识点】“开元盛世”;春秋争霸;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女皇武则天【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①正确;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②正确;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之后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促进唐朝继续发展,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唐玄宗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故排除ACD。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管仲改革、文景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等相关史实。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理解和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形成,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B 项正确;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排除 A 项;齐桓公称霸中原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思想上的变化,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7.【答案】A【知识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为秦开帝业 ”,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商鞅变法为后来秦国开创帝业打下了基础,强调商鞅变法成效巨大,故选项A符合题意;B. 孝公确立皇帝制度,不符合史实;C.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符合题意;D. 战国时期大国争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不要向外延伸。8.【答案】B【知识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符合题意;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A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变革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C表述错误;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D表述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得秦国富国强兵即可作答。商鞅变法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变法的背景、人物、内容及影响。9.【答案】C【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解析】【分析】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如“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选项C正确;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 C 。 www-2-1-cnjy-com【点评】 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D【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解析】【分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把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具体的施政纲领,要求统治者改善民生,爱护百姓,D正确,ABC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贡献及评价。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把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具体的施政纲领,要求统治者改善民生,爱护百姓。11.【答案】(1)汤(2)忽必烈(3)达尔文(4)哥伦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故答案为:(1)汤(2)忽必烈(3)达尔文(4)哥伦布【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12.【答案】(1)分封制;奴隶制民主政治。(2)赎金;俄国。(3)清朝;孙中山;三民主义。(4)开国大典;1949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两个一百年”。(5)①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②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③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④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⑤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1cnjy.com【知识点】三大改造;西周的分封制;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雅典民主政治;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巩固统治; 而西方的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到高峰;(2)依据材料二信息“ 农奴要获得自由,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可以看出, 农奴要获得自由,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四表述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①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②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③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④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⑤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故答案为:(1) 分封制;奴隶制民主政治。(2) 赎金;俄国。(3) 清朝;孙中山;三民主义。(4) 开国大典;1949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两个一百年”。(5) ①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②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③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④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⑤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点评】本题的前四题,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都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3.【答案】(1)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图6。图6: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证明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为文化的记录、传承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图7:《论语》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主张,成为历朝历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对整理、传承文化经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图8:造纸术的发明革新了书写材料(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特点:人神同形同性(神的形象、举止与人无异)。原因:画家受文艺复兴影响,倡导人文主义;提倡张扬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现世生活。(3)符合。理由: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连通了亚洲和欧洲;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是亚洲商品转运欧洲的集散地;明朝制瓷业发达,青花瓷畅销海内外。(4)中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虽有冲突,但交流不断,互进互促,共同发展(或“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相互交流,交相辉映”)。【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甲骨文;孔子的贡献及评价;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信度最高的是第一手资料,包括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等,在材料一中,图6属于第一手资料,因此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图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6: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证明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为文化的记录、传承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图7:《论语》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主张,成为历朝历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对整理、传承文化经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图8:造纸术的发明革新了书写材料(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群神宴》中神的形象人神同形同性(神的形象、举止与人无异);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画家受文艺复兴影响,倡导人文主义;提倡张扬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现世生活。(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当时的欧洲,符合真实的历史 ,理由是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连通了亚洲和欧洲;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是亚洲商品转运欧洲的集散地;明朝制瓷业发达,青花瓷畅销海内外。(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中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虽有冲突,但交流不断,互进互促,共同发展(或“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相互交流,交相辉映”)。故答案为:(1) 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图6。图6: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证明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为文化的记录、传承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图7:《论语》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主张,成为历朝历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对整理、传承文化经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图8:造纸术的发明革新了书写材料(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 特点:人神同形同性(神的形象、举止与人无异) 。 原因:画家受文艺复兴影响,倡导人文主义;提倡张扬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现世生活。(3) 符合。理由: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连通了亚洲和欧洲;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是亚洲商品转运欧洲的集散地;明朝制瓷业发达,青花瓷畅销海内外。(4) 中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虽有冲突,但交流不断,互进互促,共同发展(或“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相互交流,交相辉映”)。【点评】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只有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组织语言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14.【答案】(1)铁器、牛耕、都江堰、育秧移栽技术、曲辕犁、占城稻等(2)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飞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交通工具的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3)世界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人口过快且持续增长;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盛唐经济的繁荣;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解析】【分析】 (1)为提高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改进表现如:铁犁牛耕的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修建,耦犁、耧车以及曲辕犁等发明。为了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一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果;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运输成本的降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出 世界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人口过快且持续增长;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5.【答案】(1)由分裂到统一。原因: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大计。(2)史实: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喝尔蒙古势力:雅克萨战役,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复台湾: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3)中国坑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敌人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家地位得到提高。【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解析】【分析】⑴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由分裂到统一。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有,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大计。⑵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康熙帝……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可知,史实有,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喝尔蒙古势力,雅克萨战役,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复台湾,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⑶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中国坑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敌人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家地位得到提高。故答案为:⑴由分裂到统一。原因: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大计。⑵史实: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喝尔蒙古势力:雅克萨战役,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复台湾: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⑶中国坑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敌人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家地位得到提高。【点评】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秦灭六国、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相关史实。所设置的问题,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难度不大。16.【答案】(1)变法(改革) ;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大化改新;7世纪(3)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国家的入侵)(4)政治制度【知识点】戊戌变法;商鞅变法;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⑴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可知,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可知,这体现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⑵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7世纪,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进入到封建社会。⑶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香港,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可知,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民族危机严重。⑷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可知,这体现了政治制度上的变革。故答案为:⑴变法(改革) ;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⑵大化改新;7世纪⑶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国家的入侵)⑷政治制度【点评】本题以“改革”为主线,考查了商鞅变法、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相关史实。所设置的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17.【答案】(1)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王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2)图一: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图二: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图三:秦朝。 图四:西汉。 图五:携带方便,更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4)设置管理机构、平定叛乱、实行册封制度、妥善安置回归部族、颁布法律文件。【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大运河的开通;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李冰与都江堰【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颁布推恩令的措施,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图一是战国时期的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都江堰,图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3)图三、图四货币的发行朝代是秦朝、西汉。图五与图三、图四货币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优势是携带方便,更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4)据表格可知,元朝、清朝治理边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包括设置管理机构、平定叛乱、实行册封制度、妥善安置回归部族、颁布法律文件等。【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都江堰、隋朝大运河、元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18.【答案】(1)《史记》;《齐民要术》;《伤寒杂病论》。(2)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3)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4)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史记》与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史学、农学、医学方面的优秀著作分别有《史记》《齐民要术》《伤寒杂病论》。(2)①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故题干表述正确。②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题干表述正确。③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故题干表述错误。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小说。故题干表述正确。(3)根据材料三可知,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是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孔子、都江堰、唐代农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史记》是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北魏末年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19.【答案】(1)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2)创办新的出版物进行思想启蒙,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和解放。新文化运动。(3)工农武装思想。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根据“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得出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对当时来说主要是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对后世来说主要是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2)根据“只有在旧社会和旧文明有了根本的改变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他认为若没有一种新的出版物,这种解放是不可能达成的”得出是创办新的出版物进行思想启蒙,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和解放。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3)根据“在苏维埃土地革命时,创造了伟大的红色区域和红军,毛泽东同志是红色区域和红军的创造者与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区城”的地点井冈山根据地,其意义在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的身上体现出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以及影响、陈独秀的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区城”的地点及意义等知识。20.【答案】(1)做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重视道德规范和个人修养;以德治国;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社会才能和谐等。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出现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成立共和国到封建王朝复辟再到光荣革命,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分歧通过议会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香港、澳门在近代史上分别被英国、葡萄牙殖民统治,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洗血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僵局 破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处理国际关系有赖于灵活的外交政策,打破外交困境,营造良好的外交环境。如二战中,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战火扩大,全世界都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20世纪70年代,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智慧推动中美关系不断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对抗,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可见,灵活的外交政策彰显外交智慧,国家间应该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由此可见,灵活的外交政策彰显外交智慧,国家间应该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孔子的贡献及评价【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智慧主要有,做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重视道德规范和个人修养;以德治国;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社会才能和谐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出现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⑵根据图一,可知,图片描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蕴含的智慧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成立共和国到封建王朝复辟再到光荣革命,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分歧通过议会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根据图片二,可知,图二描述的是香港回归,其中蕴含的智慧是:香港、澳门在近代史上分别被英国、葡萄牙殖民统治,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洗血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⑶本题是历史小作文,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如下:僵局 破局;论述: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处理国际关系有赖于灵活的外交政策,打破外交困境,营造良好的外交环境。如二战中,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战火扩大,全世界都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20世纪70年代,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智慧推动中美关系不断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对抗,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可见,灵活的外交政策彰显外交智慧,国家间应该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点评】本题以“ 智慧之光 ”为主线,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古今中外的有关思想智慧、政治智慧、外交智慧等相关史实。内容涉及了孔子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传播、君主立宪与《权利法案》、“一国两制”香港回归、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等相关史实。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194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10.3%)主观题(占比) 174.0(89.7%)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0.0%)主观题(占比) 10(50.0%)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填空题 1(5.0%) 4.0(2.1%)材料分析题 9(45.0%) 170.0(87.6%)单选题 10(50.0%) 20.0(10.3%)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75.0%)2 容易 (15.0%)3 困难 (10.0%)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文艺复兴 20.0(10.3%) 132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4.0(2.1%) 113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4.0(2.1%) 114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0(1.0%) 15 雅典民主政治 25.0(12.9%) 126 澳门回归 15.0(7.7%) 207 香港回归 15.0(7.7%) 208 三大改造 25.0(12.9%) 129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0(1.0%) 510 西周的分封制 27.0(13.9%) 2,1211 新航路的开辟 20.0(10.3%) 1312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0.0(10.3%) 1313 战国七雄 15.0(7.7%) 1514 工农武装割据 20.0(10.3%) 1915 “一国两制” 15.0(7.7%) 2016 戊戌变法 20.0(10.3%) 1617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5.0(12.9%) 1218 大运河的开通 20.0(10.3%) 1719 《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15.0(7.7%) 2020 青铜艺术 2.0(1.0%) 321 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35.0(18.0%) 15,1722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20.0(10.3%) 1723 商鞅变法 39.0(20.1%) 7,8,15,1624 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0.0(10.3%) 1725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5.0(12.9%) 1226 金字塔 2.0(1.0%) 427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0(7.7%) 2028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15.0(7.7%) 1429 李冰与都江堰 20.0(10.3%) 1730 《史记》与司马迁 20.0(10.3%) 1831 新文化运动 20.0(10.3%) 1932 中日建交 15.0(7.7%) 2033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5.0(7.7%) 1534 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15.0(7.7%) 2035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20.0(10.3%) 1836 春秋争霸 2.0(1.0%) 537 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35.0(18.0%) 15,1738 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4.0(2.1%) 1139 甲骨文 22.0(11.3%) 4,1340 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20.0(10.3%) 1841 女皇武则天 2.0(1.0%) 542 中美建交 15.0(7.7%) 2043 盛唐经济的繁荣 15.0(7.7%) 1444 夏、商、西周的更替 4.0(2.1%) 1145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20.0(10.3%) 1946 大化改新 20.0(10.3%) 1647 开国大典 25.0(12.9%) 1248 “开元盛世” 2.0(1.0%) 549 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20.0(10.3%) 1350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0(1.0%) 251 《汉谟拉比法典》 2.0(1.0%) 452 汉武帝的大一统 20.0(10.3%) 1753 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59.0(30.4%) 9,10,13,18,2054 日本明治维新 20.0(10.3%) 1655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25.0(12.9%) 1256 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15.0(7.7%) 2057 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32.0(16.5%) 6,14,15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