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内容:本课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的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内容比较多、头绪比较乱的历史阶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搞混淆。本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胜利阶段一一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从战争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围绕战争展开历史的画卷,以便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对象: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仍然停留在史实本身,而缺乏对这段历史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把握。另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概念也很难一下子就能弄懂,特别是在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方面可能是一知半解。但是,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逐渐过度到理性思维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认识。高一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背景内容有一定积累,但主要停留在较为粗浅的认识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做到以理服人,用史实和现代实践来证明课本观点。此外,高一新生总体来看视野比较开阔,接受性较强,思维比较活跃,但缺乏仔细阅读教材的耐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阅读和朗读教材的环节,加强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度。教学目标:1、通过学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做的各种尝试,明确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另辟新路,从而增强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同感,坚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阐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能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梳理,明确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努力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通过本课学习,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我国近代探索复兴之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曲折,能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公共参与】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积极参加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教学难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原因。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本课学习,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要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来探索。同学们,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中国有一句老话:哪里有剥削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中国人身上所受到的压迫,才激起中国近代的反抗和革命。那么中国人受到了哪些压迫?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抗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这场革命的有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节课的总议题为: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新课讲述1】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筑梦中国》。思考:根据视频及教材内容,谈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学生回答:略。标准答案:(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然而,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取得日新月异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曾经讲到: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近代之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的和动力。辛亥革命前,我们开展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辛亥革命后,我们进行了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结果: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依旧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马克思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看到了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局限性。例如,太平军具有宗教色彩,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使命,而只想改朝换代;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只会勇敢战斗,而害怕群众;军纪不严,招收流氓无产者参军,采用引起恐惧战术,给人以凶神恶煞的印象等。这些都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教师:根据教材及材料,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学生回答: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新课讲述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党史故事汇》。思考:根据视频及教材,谈谈中国先进分子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习总书记说: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看视频《党史故事100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阅读材料】材料一:起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中心城市的,但后来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失败。失败后的部队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的农村区域,农村地区反动阶级力量薄弱,且有广大劳苦农民,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天然盟友。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有良好的群众基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反动派力量强大是不可能自动将政权交出来的,并且千方百计想消灭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中国广大劳苦人民想要真正做到当家作主,就必须用武力从根本上推翻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作为一个彻底的斗争手段,就比须成为中国革命的正确途径。材料二:两张图片教师:根据材料及所学,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探索历程?学生: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就往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教师:结合教材,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1.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2.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小结本课】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明确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知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其必然性,重点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就——新中国的成立有巨大历史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从而增强制度自信。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作为青少年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你们应奋勇向前,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下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从黑暗境地到复兴探索再到胜利曙光,教学思路清新。在回答了近代中国为什么需要“救”的基础上,探索出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层层递进,脉络明显。本课采用议题式的教学形式,通过小组探究活动、知识梳理活动以及语录探究活动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讨论不足,无法说出教师预设目标的状况以及缺乏阅读教材的耐心,教师通过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及时归纳总结学生相关知识,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本课与历史联系十分紧密,需要学生熟悉相关史实,教师需要课前布置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教学过程中贯穿历史知识,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