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题课:非常规图象的理解和应用与运动学中的STSE问题一、非常规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四类图象(1)a-t图象由v=v0+at可知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所示.(2)-t图象由x=v0t+at2可得=v0+at,图象的斜率为a,如图乙所示.(3)v2-x图象由v2-v02=2ax可知v2=v02+2ax,图象斜率为2a.(4)x-v图象x与v的关系式:2ax=v2-v02,图象表达式:x=v2-v02.2.解题技巧(1)用函数思想分析图象:图象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2)要注意应用解析法和排除法,两者结合提高选择题图象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和速度.二 、图像转换类问题解决图像转换类问题的一般流程: 例1.(2020·武汉模拟)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选项图中关于物体运动的v t图象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根据题图图象可得,0~1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 m/s2,速度v=at=t,速度为正方向,选项D错;第1 s末的速度v=1 m/s,1~2 s内a=-1 m/s2,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1 m/s+a(t-1),第2 s末,速度减小为0,选项B错;2~3 s内a=1 m/s2,初速度为0,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a(t-2)=t-2,即从第2 s末开始重复前面的运动,图象如C,选项C对,A错.例2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从t=0时刻开始的质点的 t图象(x为位移),可以推知(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B.加速度的大小是1 m/s2C.t=2 s时的速度是1 m/sD.t=2 s时位移是3 m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图线的函数表达式为=1+t,即x=t+t2,又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公式为x=v0t+at2,根据对应关系得v0=1 m/s,a=1 m/s2>0,因此质点做匀加速运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当t=2 s时,根据公式v=v0+at,求出速度是3 m/s,故C项错误;当t=2 s时, 代入表达式x=t+t2,可得位移是4 m,故D项错误.例3. 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其v2 x图象如图所示.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的初速度为4 m/s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C.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2 m/sD.汽车前10 s内的位移为15 m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初始时速度的平方为16 m2/s2,则汽车的初速度v0=4 m/s,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v2与x的关系式为v2-42=-x,再与公式v2-v=2ax对比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5 m/s2,B项正确.由v=v0+at,可得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v4=4 m/s-0.5×4 m/s=2 m/s,C项正确.因t==8 s,则知第8 s末车停止,汽车前10 s内位移x=eq \f(0-v,2a)=16 m,D项错误.例4.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险情时,立即进行急刹车,刹车后的速度v随刹车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7所示,设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当汽车刹车后的速度减小为12 m/s时,刹车的距离x1为( )A.12 m B.12.8 m C.14 m D.14.8 m答案:B解析: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由v2-v02=2ax,解得a=-10 m/s2,当v1=12 m/s时,汽车刹车的距离x1==12.8 m,B项正确.拓展点:图象信息提取问题有些图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充分挖掘图象的隐含信息(比如图象的斜率、截距、包围面积及特殊点坐标等)才能顺利解题.例5.(多选)(2019·吉林名校第一次联合模拟)做直线运动的某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抛物线)如图8所示,P(2,12)为图线上的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0,4).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质点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6 m/s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D.0~1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4 m答案:AC解析:由题知图象为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而v0=8 m/s,t=2 s时的位移x=12 m,代入解得a=-2 m/s2,则函数表达式为x=8t-t2,即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故A、C正确;vP== m/s=4 m/s,故B错误;由位移公式可得0~1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x1=8×1 m-12 m=7 m,故D错误.变式训练(多选) 汽车在限速为40 km/h的道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减速礼让,汽车到达斑马线处时行人已通过斑马线,驾驶员便加速前进,监控系统绘制出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速前该车已超速B.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C.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18 mD.汽车在3.5~5.5 s时间内的位移为10 m答案:BD解析:由题图可知,汽车减速前的行驶速度为v0=10 m/s=36 km/h<40 km/h,未超速,故A错误;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3 m/s2,故B正确;由题图可知,汽车减速过程不是做匀减速运动,因此由速度—时间图象不能精确求解汽车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的距离,故C错误;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则3.5~5.5 s时间内,x=×2 m=10 m,故D正确.二、运动学中的STSE问题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是对STS的延伸,因为由于在发展科技、生产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运动学是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是和生活、体育、交通结合紧密的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下面是运动学中的STSE问题的三个命题热点。类型一 结合汽车通过ETC通道的情景考查v t图像例1. 为了加快高速公路的通行,许多省市的ETC联网正式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假设减速带离收费岛口的距离为50 m,收费岛总长度为40 m,如图所示。汽车以大小为72 km/h的速度经过减速带后,需要在收费中心线前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36 km/h,然后匀速通过中心线即可完成缴费,匀速过中心线10 m后再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匀加速至72 km/h,然后正常行驶。下列关于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根据题述,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2.5 m/s2,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经过4 s汽车速度减小到36 km/h=10 m/s,然后匀速运动到中心线缴费。汽车从开始匀速运动到通过中心线10 m后所用的时间为 s=2 s,随后汽车开始匀加速,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再经过4 s,汽车加速至72 km/h=20 m/s,然后正常行驶,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类型二 以行车安全问题为背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例2.(2019·安徽合肥一检)强行超车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极大隐患之一。下图是汽车超车过程的示意图,汽车甲和货车均以36 km/h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其中甲车车身长L1=5 m、货车车身长L2=8 m,货车在甲车前s=3 m处。若甲车司机开始加速从货车左侧超车,加速度大小为2 m/s2。假定货车速度保持不变,不计车辆变道的时间及车辆的宽度。求:(1)甲车完成超车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若甲车开始超车时,看到道路正前方的乙车迎面驶来,此时二者相距110 m,乙车速度为54 km/h。甲车超车的整个过程中,乙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请通过计算分析,甲车能否安全超车。答案:(1)4 s (2)见解析解析:(1)设甲经过时间t刚好完成超车,在时间t内甲车位移x1=v1t+at2货车位移x2=v2t根据几何关系x1=x2+L1+L2+s代入数据得t=4 s即甲车最短的超车时间为4 s。(2)在最短4 s内甲车位移x1=56 m乙车位移x3=v3t=60 m由于x1+x3=116 m>110 m,故不能安全超车。类型三 以体育运动为背景考查多过程运动问题例2. 足球运动员常采用折返跑方式训练,如图所示,在直线跑道起点“0”的左边每隔3 m放一个空瓶,起点“0”的右边每隔9 m 放一个空瓶,要求运动员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0”上,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1”号瓶,推倒“1”号瓶后再全力跑向“2”号瓶,推倒“2”号瓶后……运动员做变速运动时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4 m/s2,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8 m/s2,每次推倒瓶子时运动员的速度都恰好为零。运动员从开始起跑到推倒“2”号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运动员可看做质点) 答案:4.5 s解析:第一阶段由“0”到“1”的过程中,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1,减速运动时间为t2,由速度关系得a1t1=a2t2①由位移关系得a1t12+a2t22=3 m②t1=1 s,t2=0.5 s。第二阶段由“1”到“2”的过程中,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3,减速运动时间为t4,由速度关系得:a1t3=a2t4,由位移关系得:a1t32+a2t42=12 m,t3=2 s,t4=1 s。运动员从开始起跑到推倒“2”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t,则t=t1+t2+t3+t4=4.5 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