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竖直上抛运动—【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初升高衔接预习讲义(第二章)(word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竖直上抛运动—【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初升高衔接预习讲义(第二章)(word版学案)

资源简介

竖直上抛运动
一、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性质
先做向上的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g。
3.处理方法
(1)分段法:具有对称性
选向上为正方向
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v=v0-gt,h=v0t-gt2
下落阶段:自由落体,v=gt,h=gt2
几个典型的物理量
上升时间:t== ;
上升的最大高度:h=eq \f(02-v,-2g)=eq \f(v,2g) ;
在t=时刻,整个过程位移为零,即回到抛出点。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v=-v0.
速率对称:上升与下降经过同一点速率相等。
时间对称:t上=t下=
(2)整体法
将竖直上抛运动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取整个过程分析,选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有
速度公式:v=v0-gt
位移公式:h=v0t-gt2。
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
位移时间关系式:h=(v0+v)t/2
若v>0,上升阶段;v<0,下落阶段;
若h>0,在抛出点上方;h<0,在抛出点下方.
注意:使用整体法时,必须注意方程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
(3)v t图象
注意: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落阶段,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也可能造成路程多解.
【典例精析】
例1.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石子上升的最大高度及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
(2)石子抛出后到达距抛出点下方20 m处所需的时间.
答案:(1)20 m 4 s (2)(2+2 ) s
解析:解法一:(1)上升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v0=20 m/s,a1=-g,v=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v=2ax,v=v0+at得
石子上升的最大高度:H=== m=20 m;
上升时间:t1=== s=2 s
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v0′=0,a2=g,回到抛出点时,x1=H,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
下落到抛出点的时间:t2= = s=2 s
t=t1+t2=4 s
所以最大高度H=20 m,从抛出点抛出到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为4 s.
(2)到达抛出点下方20 m处时,x2=40 m,从最高点下落到抛出点下方20 m处所需的时间:
t2′= = s=2 s
t′=t1+t2′=(2+2) s
所以石子抛出后到达距抛出点下方20 m处所需的时间为(2+2) s.
解法二:(1)全过程分析,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v0=20 m/s,a=-g,到达最大高度时v=0,回到原抛出点时x1=0,落到抛出点下方20 m处时x=-20 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最大高度:H== m=20 m
回到原抛出点时:x1=v0t1-gt,t1== s=4 s
(2)到达距抛出点下方20 m处时:x=v0t2-gt,代入数据得-20=20t2-×10t
解得
【变式训练】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经过抛出点的上方h=5 m处的时间间隔Δt=2 s,则小球的初速度v0为多少?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0 m/s 2 s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小球运动的情景图,如图所示.小球先后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Δt=2 s,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小球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t1==1 s,小球在A点处的速度vA=gt1=10 m/s;
在OA段有v-v=-2gs,解得v0=10 m/s;
小球从O点上抛到A点的时间
t2== s=(-1) s
根据对称性,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总时间
t=2(t1+t2)=2 s.
【自我检测】
1.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
A.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零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C.有向下的速度和加速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物体速度为0,但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B正确。
2.(多选)(2019年衡水市武邑中学测试)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答案:AB 
解析:初速度为v0=30 m/s,只需要3 s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1=eq \f(v,2g)= m=45 m,再自由下落2 s,下降高度为h2=gt=×10×22 m=20 m,故路程为65 m,A正确;此时离抛出点高度为25 m,位移方向竖直向上,B正确;此时速度为v=-10×2 m/s=-20 m/s,速度改变量大小为50 m/s,C错误;平均速度为v== m/s=5 m/s,D错误.
3. (多选) 一只气球带着一小石子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小石子脱离气球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
A.石子上升阶段比气球运动快
B.石子追不上气球
C.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
D.当小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时的位置距脱离气球的位置5 m
答案:BD 
解析:石子脱离气球后,先以10 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匀减速),速度小于气球的速度,选项A错误,B正确;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错误;小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1 s,该时间内石子的位移x1=·t=5 m,选项D正确.
4. 某同学身高1.8 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高度的横杆(如图所示).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 m/s2)(  )
A.2 m/s B.4 m/s C.6 m/s D.8 m/s
答案:B 
解析: 该同学竖直方向的运动为竖直上抛运动,考虑上抛过程重心的运动,可认为人的重心在身体的中点.身体横着越过1.8 m的横杆,此时重心高度约为1.8 m,起跳时重心高度约为0.9 m,所以竖直上跳的最大高度为h=1.8 m-0.9 m=0.9 m,所以起跳时竖直分速度v== m/s=3 m/s≈4 m/s,选项B正确.
5. 某一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在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需时间为4 s B.从抛出到最高点所需时间为2 s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 m D.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5 m
答案:C 
解析: 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v==,则初速度v0=10 m/s,质点上升过程所用时间t1==1 s,上升的最大高度h=vt1=5 m,质点上升到最高点后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得,下落时间t2==1 s,则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需时间t=t1+t2=2 s.只有选项C正确.
6. (多选) 某人站在高为20 m的平台边缘,以1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5 m处的时间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
A.1 s B. s C.2 s D.(+1) s
答案:AD 
解析: 若把石子的整个运动过程当作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取向上为正方向,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x=v0t-gt2,如果石子在抛出点上方的5 m处,则5 m=10 m/s×t1-×10 m/s2×t,解得t1=1 s;如果在抛出点下方5 m处,则-5 m=10 m/s×t2-×10 m/s2×t,解得t2=(+1) s(舍去负值),选项A、D正确.
7.(多选)(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三中测试)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v t图像分别如图中直线甲、乙所示.则(  )
A.t=2 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被抛出至落到地面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被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
答案:BD 
解析: t=2 s时甲上升的高度h=×2 m=40 m,由于甲、乙抛出点间的距离未知,因此不能确定两球此时的高度差,选项A错误;t=4 s时,甲球的运动时间为4 s,乙球的运动时间为2 s,由图像可知,这时甲、乙相对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选项B正确;由于两球抛出点不在同一高度,因此两球从被抛出至落到地面的时间间隔不相等,选项C错误;两球被抛出时速度相等,因此从被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相同,均为3 s,选项D正确.
8.(2019年吉林省吉化联考)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
A.g(T-T)     B.g(T-T)
C.g(T-T) D.g(Ta-Tb)
答案:A
解析:由时间对称性得:
Δh=g(T-T)。选项A正确。
9.(2019年辽宁省辽阳一中期末测试)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可能为(  )
A.10 m B.20 m
C.30 m D.50 m
答案:B
解析: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物体位于抛出点上方时,即x1=10 m,
其路程可能为:
s1=x1=10 m,故A可能;
s2=xm+(xm-x1)=30 m,故C可能。
当物体位于抛出点下方时,即x2=-10 m
其路程为:
s2=2xm+|x2|=50 m
故D可能、B不可能。
10.(多选)(2019年豫西名校测试)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一物体a,与此同时物体b从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v0>,则两物体在b上升过程中相遇
B.若v0=,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若 D.若v0< ,则两物体不可能在空中相遇
答案:ACD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设信息找到两球运动的位移关系。若物体b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与a相遇,则:b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t=,sa=gt2,sb=,sa+sb=h,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0=。当两物体a、b恰好在落地时相遇,则:t1=,此时a的位移sa′=gt=h,计算得出:v0′=,所以,A、C、D正确,B错误。
11. 如图所示,A、B两棒长均为L=1.0 m,A的下端和B的上端的竖直距离s=20 m.若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v0=40 m/s.(g取10 m/s2)求:
(1)A、B两棒何时相遇;
(2)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答案:(1)0.5 s (2)0.05 s
解析:(1)设从A、B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1两棒相遇
A下落的高度h1=gt
B上升的高度h2=v0t1-gt
相遇时s=h1+h2
s=gt+v0t1-gt
解得t1=0.5 s.
(2)设从A、B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2两棒分离
则s+2L=gt+v0t2-gt
解得t2=0.55 s
所以两棒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Δt=t2-t1=0.05 s.
12.(2019·辽宁实验中学期中)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 m/s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出,物块经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 s内物块的位移是4 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物块从被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此竖直井的深度.
答案:(1)1.2 s (2)6 m
解析: (1)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对上抛物块被接住前1 s内的运动有
h′= vt0-gt
将h′=4 m、t0=1 s代入得
4 m=v×1 s-×10 m/s2×(1 s)2
解得物块被接住前1 s时的速度v=9 m/s
由v=v0-gt1得
物块从被抛出到被接住所经过的总时间为
t=t1+t0=+t0=1.2 s.
(2)竖直井的深度为
h=v0t-gt2=11 m/s×1.2 s-×10 m/s2×(1.2 s)2=6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