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1.《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 在地球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这些问题既富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包含 科学的理性追求。而《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就是一位 同学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所找到的一篇阅读材料。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 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 索。
这篇课文一共有十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 1、第 2 自然段为第一 部分,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 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 3、第 4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列出生 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 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 5-8 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 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最后 两个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 索。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层次。宇宙这么大,怎样揭开宇宙生命之谜呢?课文 把探索的重点放在了太阳系,对太阳系以外的太空只作了简略介绍。在太阳系的 八大行星之中,首先排除了水星、金星等六大行星上有生命存在,重点研究的是 与地球十分相似的火星。这样的表达,有条不紊,层层深入,为读者准确把握主 要信息提供了便利。
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严谨、准确,逻辑性很强。比如,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 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前一句是从理论上作出的猜测,“绝不是”,显得非常 肯定,因为有充足的理由;后一句是目前的现实状况,“至今尚未找到” ,是因 为人类认知能力有限、探索范围有限。“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至少”说明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这证明, 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这句话很谨慎地下结论,说明 地点只是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而且只是火星的“表面”没有生命存在,并 没有说火星深处是否有生命存在。课文中这样表达严谨的句子还有多处。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有一些 生动的描写,能让读者保持阅读的兴趣。课文从古代神话谈起,既引出说明的话 题,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作者还提到了意大利天文学家的观察,人 们据此猜测火星上有运河、有四季交替、有草木枯荣,这里一方面吸引读者继续 阅读,好像马上就要揭晓火星有生命存在,另一方面也真实再现了人们对火星认 识和了解的过程。
本课的学习提示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往 往是先有阅读目的,再根据阅读目的去寻找阅读材料。“寻找阅读材料”,是“有 目的地阅读”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呈现了一位 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安排这六处批注,意图有两个。 一是为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首先浏览 文章,过滤跟自己阅读目的没有关系的内容,然后针对有关系的部分展开仔细阅 读,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阅读方法比如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 等方法,得出重要信息,最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借助查找到的相关资 料加以判断,去除不准确的信息,留下准确的信息,得出结论。二是向学生展示 “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 梳理。最后一条批注特别需要我们注意,因为本文提供的关于火星的资料只截止 到 1975 年,那么,最近四十多年里,科学家们对火星的研究又有哪些新的进展, 需要学生从课外去搜集、整理。
课后的两个练习,一是引导学生对自己阅读时的做法进行梳理和小结,并以 一位同学分享自己阅读方法的形式,给学生一些启发,也对旁批中没有涉及的方 法进行了补充。比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比较、 判断。这个意识和方法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结论的可信度。二是安排了两个新 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再去读文解决,从而将在本单元中学习的阅读策略继续加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巩固。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了阅读策略单元的专门训练,这些阅读策略主要包括 学会预测、学会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等。经历了低中年级的学习 后,高年级的学生自我监控意识开始发展,他们可以开始独立地选择和运用较为 熟悉的阅读策略。课文中的旁批是一个熟练阅读者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呈现阅读思 考的过程。在学生亲历了阅读实践之后,可以结合旁批找到差距,从而引领学生 在策略运用上从单一走向综合。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文中旁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策略,了解思维过程。
2. 能借助课后习题,熟练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阅读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根据阅读目的,借助文中旁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了解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根据阅读目的,灵活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阅读目的,灵活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
一、明确要求,准备学习
二、看图猜星,导入新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提出了“地球之外是否 存在生命”这个问题,按照“假设、验证、结论”这个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进 行了一系列探索。利用“看图猜星”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对探索宇宙生命之 谜的兴趣。】
板块二 目标导学
一、回顾有目的阅读的方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策略的习得是一个经历反复实践的过程,开课对上一节课《竹节 人》 中习得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回顾,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 知识点讲解
一、借助提示,明确目的
( 一) 阅读导语,明确阅读目的。
(二) 根据阅读目的,预测阅读重点。
二、 自主阅读,分享交流
( 一) 运用旧知, 自主阅读
学生根据阅读目的,运用学习《竹节人》时学到的方法,快速地阅读课文, 填写学习单。
(二) 汇报学习单,交流方法。
学生汇报完成阅读任务情况和填写学习单的过程。
(三) 借助表格,归纳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学习单进行归纳小结。
阅读目的: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相关段落 有用的信息
2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3 生命存在条件: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4 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不可 能有生命存在。
5—8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表面没有微生物
9 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 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是宇宙之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结合旁批,比较学习
( 一) 学生阅读课文批注,了解同学是怎样带着阅读目的学习课文并把表格补充 完整。
(二)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批注中提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对比,然后对阅读方 法进行交流梳理,梳理出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阅读 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策略单元重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和阅读方法的交流,教 学中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将阅读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课文中的旁批是一位熟练的 阅读者以同伴的身份呈现的阅读思维过程,提示学生实现阅读目的的多种阅读 方法,教师借助旁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可以引领学生在阅读策略的运用 上从单一走向综合。】
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
一、运用启示,完善表格
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对照老师提供的补充资料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完成阅 读任务,进一步完善学习单。
二、汇报所得,点拨提升
( 一) 学生借助表格,汇报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 键词等习得的阅读方法完善学习单
阅读目的: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相关段落 我的阅读方法 有用的信息
2 寻找中心句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3 圈画关键词 生命存在条件: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4 提取关键信息 概括段意法 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 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8 找中心句 提取关键信息 比对筛选 查阅补充资料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表面没有微生物 发现了有机分子、 甲烷和地下液态水湖
9 提取关键信息 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 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是宇宙之谜。
(二) 教师点拨。我们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的时候,灵活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法,就能更好地解决困惑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本课学习中使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和 梳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板块五 拓展阅读或练习
一、梳理回顾,归纳小结
这节课对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按照“明确阅 读目的、筛选相关内容、选择合适方法提取有用信息、再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 过程,就能达到阅读目的。
二、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
2.做《阳光学业评价》第 27 页第二大题的第一部分阅读题《丰收的生产节 日》。
3.推荐阅读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今日天文——太阳系和地外生命探 索》 。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主要是布置完成《阳光学业评价》中的阅读理解练习。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习得的阅读策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自主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
【教学重点】
能自主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能自主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
一、明确要求,准备学习
二、课前检测,回顾方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一) 学生根据表格提示,把阅读方法的序号填到相应的表格中。
1.第 1 自然段 (浏览了这一段后……) ④
2.第 2 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 ⑤
3.第 3 自然段 (画出关键词帮我理清了……) ⑥
4.第 4 自然段 (通过……我知道了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 ①
5.第 5 自然段 (前面排除了……) ②
6.第 9 自然段 (近年来科学家……) ③
(①提取关键信息②比对筛选③查阅补充资料④浏览⑤找中心句⑥圈画关键词 ⑦概括段意)
(二) 梳理小结,回顾方法
上节课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先带着疑问,浏览课文进行材 料筛选,筛选出相关的段落进行仔细阅读,然后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找关键 句、圈画关键词等,再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完成阅读目的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习得的阅读方法,聚焦单元目标, 引导学生自然 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板块二 目标导学
关注学习目标: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自主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解决问 题。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板块三 知识点讲解
一、选择课题,确定目的
( 一) 聚焦课后习题:
问题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问题二: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二) 预测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
二、运用方法, 自主探究
( 一) 根据阅读目的, 自主探究,填写表格。
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再次默读《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边阅读边找到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关段落,将运用的阅读方法和找到的有用信息,填写在表格中。
阅读目的:
相关段落 我的阅读方法 有用的信息
结论:
(二) 展示问题一的思考过程。
1.明确目的: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2.回顾已知:提取关键信息,呈现表格内容。
阅读目的: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相关段落 我的阅读方法 有用的信息
3 圈画关键词 生命存在的条件: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4 找中心句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外 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5 概括段意 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昼夜长短相近 有四 季更替
6 找中心句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 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7 提取关键信息 水汽含量极少 氧气含量极少 表面温度很低 没有臭氧层
8 提取关键信息 “海盗号”探测器 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
9 提取关键信息 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
结论:科学家以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为依据,排除了除地球和火星外的行 星,再用理论分析,加上探测器对火星进行实地探测、取样分析来判断的。
3.对比发现:围绕这个阅读目的,提取到了不一样的信息。 4.围绕目的重新提取信息。
5.分析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小结提升。
根据阅读目的浏览筛选出相关的段落,还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 方法,灵活地提取出相关的信息,整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很清晰,运用了我们上节 课学到的方法,一步步完成这个阅读目的。
(三) 展示问题二的思考过程。
阅读目的: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相关段落 我的阅读方法 有用的信息
5 提取关键信息 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 有四季更替
6 提取关键信息 只是暗环形山、暗的斑点 尘土吹来吹去
7 找中心句 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 在。
8 圈画关键词 查阅补充资料 未检测到 未发现 表面没有 发现了有机分子、 甲烷和地下液态水湖
结论:人类是有可能移居火星的。
三、对比发现,总结提升
三份学习单的相同之处就是有目的地阅读,都是经过明确阅读目的、筛选内 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提取信息,再进行分析判断这几个步骤的。但是,当要解决 的问题不同,也就是阅读目的不同时,即使同一篇文章,关注的部分都有可能不 同,运用的方法,或提取到的信息也不同。所以平时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根据阅 读目的,灵活地运用策略,筛选出有关系的部分,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提取的信 息加以分析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习题,及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再次细读 课文相关段落,提取重要信息解答问题,从而将课堂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加以巩 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
自主练习,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我国某海滨城市,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山地的海拔在 500 米左 右。请问这里是否适合种植小粒咖啡?为什么?
相关段落 我的阅读方法 有用的信息
结论:
梳理表格,汇报交流
阅读目的:我国某海滨城市,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山地的海拔在 500 米左右。 请问这里是否适合种植小粒咖啡?为什么?
相关段落 我的阅读方法 有用的信息
5 提取关键信息 查阅补充资料 小粒咖啡应种在海拔 800 至 1800 米的山地上 光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 海滨城市昼夜温差小
结论:某海滨城市并不适合种植小粒咖啡
回顾策略,总结方法
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往往是先有阅读目的,再根据阅读目的去寻找阅 读资料,比如五年级进行“汉字真有趣”综合性学习,围绕这个阅读目的,我们 可以去阅读与汉字有关的资料,如《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原来你是这样的汉字》 这类型的书籍;又比如我们想进一步了解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围绕这个目的 去寻找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料,如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作者的生平,以及其他人对 这篇文章的评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灵活 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的,完整体验一个熟练阅读者的阅读过程。】
板块五 拓展阅读或练习
一、 自主选择,拓展阅读
完成《宇宙生命之谜》学习,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课后, 对宇宙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去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拟定的阅读任
务去寻找答案。
想了解的方面 相关的文章
宇宙是什么形状的? 《宇宙的形状超乎你想象》 作者:高长军
观察宇宙的手段发生什么变 化? 《多信使天文学:帮科学家由表及里“看透” 宇宙》 作者:王善钦
宇宙的温度是多少?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温度是多少吗?》 作者:李鉴
什么是宇宙“打水漂”? 《“打水漂”的小行星》 作者:钱磊 郭亮
二、布置作业
1.预习《故宫博物馆》。
2. 自选老师推荐的文章,设计一份学习单。
【设计意图: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延伸,激发 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