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天:三角形(原卷+解析卷)-2022年暑假巩固预习衔接提升练(七升八,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天:三角形(原卷+解析卷)-2022年暑假巩固预习衔接提升练(七升八,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天:三角形
1.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m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n个三角形.则m、n的值分别为( )
A.3,2 B.2,2 C.2,3 D.3,3
2.如图,平分,,则( )
A. B. C. D.
3.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则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
A.9条 B.54条 C.27条 D.6条
4.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5.下列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
A.1,3,5 B.3,4,5 C.2,2,4 D.
6.如图,已知直线a∥b,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ABC(∠C=90°)按图示位置放置.若∠1=30°,则∠2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 D.75°
7.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若∠2=55°,则∠1的度数为( )
A.45° B.55° C.25° D.35°
8.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的边上的高,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图形,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在△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依此类推,则∠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10.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DAE=( )
A.5° B.4° C.8° D.6°
11.八边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
12.如图,直线m∥n,Rt△ABC的顶点A在直线n上,∠C=90°,若∠1=25°,∠2=75°,则∠B=_____.
13.如图,⊙O与正五边形ABCDE的两边AE、CD分别相切于A、C两点,则∠AOC的度数为___度.
14.正十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
15.如图,,于E,交于F,已知,则___.
16.如图中的平面图形由多条直线组成,计算__________.
1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18.如图,∠1,∠2,∠3是五边形ABCDE的3个外角,若∠A+∠B=240°,则∠1+∠2+∠3=___________.
19.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连接AD,取AD中点为E,连接CE、BE,取BE的中点F,连接CF,若△BCF的面积为6,则△ABC的面积为 ___.
20.小明在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逐个相加时,把其中一个内角多加了一次,错误地得到内角和为8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_.
21.如图,∠EOF=90°,点A,B分别在射线OE,OF上移动,连结AB并延长至点D,∠DBO的平分线与∠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试问:∠ACB的大小是否随点A,B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如果随点A,B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请给出变化的范围.
22.如图:
(1)如图1,,,,直接写出的度数.
(2)如图2,,点为直线,间的一点,平分,平分,写出与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与相交于点,点为内一点,平分,平分,若,,直接写出的度数.
23.已知,直线AB//DC,点P为平面上一点,连接AP与CP.
(1)如图1,点P在直线AB、CD之间,当∠BAP=50°,∠DCP=30°时,求∠APC.
(2)如图2,点P在直线AB、CD之间,AK、CK分别平分∠BAP、∠DCP,请写出∠AKC与∠A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点P落在CD下方,AK、CK分别平分∠BAP、∠DCP,请写出∠AKC与∠A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4.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实施全国亿万学生每天集体锻炼一小时活动,吸引同学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我市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举办了“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为了解“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我市教育部门在红旗中学2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每位学生只能填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活动),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调查的人数共有 人,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C”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度;
(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
(3)若要从该校喜欢“D”项目的学生中随机选择8名进行节目排练,则喜欢该项目的小丽同学被选中的概率是多少
25.如图,已知,,.求.
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6.
(1)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述)
(2)求(1)中DE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天:三角形
1.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m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n个三角形.则m、n的值分别为( )
A.3,2 B.2,2 C.2,3 D.3,3
【答案】C
【解析】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分成的三角形数是n-2.
【详解】解:对角线的数量m=5-3=2(条);
分成的三角形的数量为n=5-2=3(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对角线及分割成三角形个数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记忆: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分成的三角形数是n-2.
2.如图,平分,,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可求∠CBD,再用外角的性质可求两个角的和.
【详解】解:∵平分,
∴∠CBD=2∠EBD=2×55 =110 ,
∠CBD=110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正确识图,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
3.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则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
A.9条 B.54条 C.27条 D.6条
【答案】C
【解析】先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求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即可.
【详解】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
∴每个外角是180°-140°=40°,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0°=9,
∴这个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是:n(n-3)÷2=9×(9-3)÷2=27.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外角和,以及对角线的知识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题解题关键.
4.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判断即可.
【详解】解:A、由两个三角形构成,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由三个三角形构成,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由六个三角形构成,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由两个四边形构成,不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稳定性,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下列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
A.1,3,5 B.3,4,5 C.2,2,4 D.
【答案】B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要满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就可以构成三角形.
A、因为1+3<5,所以本组数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B、因为3+4>5,所以本组数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C、因为2+2=4,所以本组数可以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D、因为,所以本组数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6.如图,已知直线a∥b,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ABC(∠C=90°)按图示位置放置.若∠1=30°,则∠2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 D.75°
【答案】D
【解析】过A作直线AD∥直线a,求出AD∥直线a∥直线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DAC=30°,∠2=∠DAB,再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过A作直线AD∥直线a,
∵直线a∥b,
∴AD∥直线a∥直线b,
∴∠1=∠DAC=30°,∠2=∠DAB,
∵∠1=30°,∠CAB=45°,
∴∠2=∠DAB=∠DAC+∠CAB=30°+45°=75°,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进行求解.
7.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若∠2=55°,则∠1的度数为( )
A.45° B.55° C.25° D.35°
【答案】D
【解析】先对图形标注,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4,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及对顶角相等得出答案.
【详解】如图,
∵,
∴∠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3(对顶角相等),
∴∠1+∠2=∠3+∠4=90°,
∴∠1=90°﹣∠2=3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灵活得选择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的边上的高,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图形,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根据概念判断.
【详解】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段,即画BC边上的高AD,
所以画法正确的是C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
9.如图,在△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依此类推,则∠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ACD=∠ABC+∠A,而、分别平分∠ABC和∠ACD,得到∠ACD=2∠,∠ABC=2∠,于是有∠A=2∠,同理可得∠=2∠,即∠A=∠,因此找出规律.
【详解】∵、分别平分∠ABC和∠ACD,
∴∠ACD=2∠,∠ABC=2∠,
而∠=∠+∠,∠ACD=∠ABC+∠A,
∴∠A=2∠=96°,
∴∠=48°,
同理可得∠=2∠,
即∠A=∠=96°,
∴∠=24°,
∴∠A=∠,
∴∠=96°×.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寻求∠A与∠的关系即可.
10.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DAE=( )
A.5° B.4° C.8° D.6°
【答案】A
【解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求出∠DAC,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C,∠EAC减去∠DAC即可求出∠DAE.
【详解】解:△ABC中,∠BAC=50°,∠ABC=60°,
AD是BC边上的高,


AE是∠BAC的平分线,∠BAC=50°,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的角度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平分线、高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性质.
11.八边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
【答案】 1080° 360°
【解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代入计算内角和,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
【详解】解:八边形内角和为:,
外角和为360°,
故答案为:1080°,360°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以及外角和为360°.
12.如图,直线m∥n,Rt△ABC的顶点A在直线n上,∠C=90°,若∠1=25°,∠2=75°,则∠B=_____.
【答案】40°
【解析】如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3,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求出∠BAC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的度数即可.
【详解】∵m∥n,
∴∠3=∠2=75°,
∴∠BAC=∠3﹣∠1=75°﹣25°=50°,
∵∠C=90°,
∴∠B=90°﹣∠BAC=90°﹣50°=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3.如图,⊙O与正五边形ABCDE的两边AE、CD分别相切于A、C两点,则∠AOC的度数为___度.
【答案】144°
【解析】连接OA、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AE=90°,∠OCD=90°,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继而求出∠AOC的度数.
【详解】正五边形每个内角:180°-360°÷5=108°,
∵⊙O与正五边形ABCDE的两边AE、CD分别相切,
∴∠OAE=∠OCD=90°,
∴∠AOC=(5-2)×180°-90°×2-108°×2=14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五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
14.正十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
【答案】36°##36度
【解析】根据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相等且所有的外角的度数和为360度求解即可.
【详解】解:,
∴正十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是36°,
故答案为:3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外角,熟知正多边形外角与边数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
15.如图,,于E,交于F,已知,则___.
【答案】
【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1,再根据垂直的定义解答.
【详解】如图,∵AB∥CD,
∴∠3=∠1=,
∵EF⊥AB,
∴∠2=90 ∠3=90 =.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中的平面图形由多条直线组成,计算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对顶角相等,结合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可知,逆时针∠1、∠2、∠3、∠4、∠5组成多边形的外角和,由此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由对顶角相等可知:∠2=∠6,∠5=∠7,
逆时针数,∠1、∠6、∠3、∠4、∠7组成了多边形的外角和,
由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可知:∠1+∠6+∠3+∠4+∠7=360°,
∴,
故答案为:360°.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相等,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答案】5<a<11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得8-3<a<8+3,再解即可.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8-3<a<8+3,
解得:5<a <11,
故答案为:5<a<1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18.如图,∠1,∠2,∠3是五边形ABCDE的3个外角,若∠A+∠B=240°,则∠1+∠2+∠3=___________.
【答案】240°
【解析】首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然后由∠A+∠B=240°,求出∠AED+∠EDC+∠BCD的度数,最后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即可求出∠1+∠2+∠3的度数.
【详解】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A+∠B=240°,
∴∠AED+∠EDC+∠BCD=540°-240°=300°,
∴∠1+∠2+∠3=3×180°-300°=240°.
故答案为:240°.
【点评】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19.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连接AD,取AD中点为E,连接CE、BE,取BE的中点F,连接CF,若△BCF的面积为6,则△ABC的面积为 ___.
【答案】24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可得S△BCE=2S△BCF=12,从而依此类推可得△ABC的面积.
【详解】解:∵D、E、F分别为BC、AD、BE的中点,S△BCF=6,
∴S△BCE=2S△BCF=12,
∴S△BDE=S△BCE=6,
∴S△ABC=2S△ABD=2×2S△BDE=4S△BDE=24.
故答案为:2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0.小明在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逐个相加时,把其中一个内角多加了一次,错误地得到内角和为8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_.
【答案】6
【解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重复计算的内角的度数是x,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 180°可知,多边形的内角度数是180°的倍数,然后利用数的整除性进行求解.
【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重复计算的内角的度数是x,
则(n﹣2) 180°=840°﹣x,
n=6,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正确理解多边形角的大小的特点,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如图,∠EOF=90°,点A,B分别在射线OE,OF上移动,连结AB并延长至点D,∠DBO的平分线与∠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试问:∠ACB的大小是否随点A,B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如果随点A,B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请给出变化的范围.
【答案】∠ACB不随点A,B的移动发生变化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CB不随点A,B的移动发生变化,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即可.
试题解析:
∠ACB不随点A,B的移动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BC,AC分别平分∠DBO,∠BAO,
∴∠DBC=∠DBO,∠BAC=∠BAO.
∵∠DBO+∠OBA=180°,∠OBA+∠BAO+∠AOB=180°,
∴∠DBO=∠BAO+∠AOB,
∴∠DBO-∠BAO=∠AOB=90°.
∵∠DBC+∠ABC=180°,∠ABC+∠ACB+∠BAC=180°,
∴∠DBC=∠BAC+∠ACB,
∴∠DBO=∠BAO+∠ACB,
∴∠ACB= (∠DBO-∠BAO)=∠AOB=4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时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角来解决.
22.如图:
(1)如图1,,,,直接写出的度数.
(2)如图2,,点为直线,间的一点,平分,平分,写出与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与相交于点,点为内一点,平分,平分,若,,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1)∠BED=66°;
(2)∠BED=2∠F,见解析;
(3)∠BED的度数为130°.
【解析】(1)首先作EF∥AB,根据直线AB∥CD,可得EF∥CD,所以∠ABE=∠1=45°,∠CDE=∠2=21°,据此推得∠BED=∠1+∠2=66°;
(2)首先作EG∥AB,延长DE交BF于点H,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ED=2∠F;
(3)延长DF交AB于点H,延长GE到I,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ED的度数为130°.
(1)
解:(1)如图,作EF∥AB,

∵直线AB∥CD,
∴EF∥CD,
∴∠ABE=∠1=45°,∠CDE=∠2=21°,
∴∠BED=∠1+∠2=66°;
(2)
解:∠BED=2∠F,
理由是:过点E作EG∥AB,延长DE交BF于点H,
∵AB∥CD,∴AB∥CD∥EG,
∴∠5=∠1+∠2,∠6=∠3+∠4,
又∵BF平分∠ABE,DF平分∠CDE,
∴∠2=∠1,∠3=∠4,则∠5=2∠2,∠6=2∠3,
∴∠BED=2(∠2+∠3) ,
又∠F+∠3=∠BHD,∠BHD+∠2=∠BED,
∴∠3+∠2+∠F=∠BED,
综上∠BED=∠F+12∠BED,即∠BED=2∠F;
(3)
解:延长DF交AB于点H,延长GE到I,
∵∠BGD=60°,
∴∠3=∠1+∠BGD=∠1+60°,∠BFD=∠2+∠3=∠2+∠1+60°=95°,
∴∠2+∠1=35°,即2(∠2+∠1) =70°,
∵BF平分∠ABE,DF平分∠CDE,
∴∠ABE=2∠2,∠CDE=2∠1,
∴∠BEI=∠ABE +∠BGE=2∠2+∠BGE,∠DEI=∠CDE+∠DGE=2∠1+∠DGE,
∴∠BED=∠BEI+∠DEI=2(∠2+∠1)+( ∠BGE+∠DGE)=70°+60°=130°,
∴∠BED的度数为130°.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23.已知,直线AB//DC,点P为平面上一点,连接AP与CP.
(1)如图1,点P在直线AB、CD之间,当∠BAP=50°,∠DCP=30°时,求∠APC.
(2)如图2,点P在直线AB、CD之间,AK、CK分别平分∠BAP、∠DCP,请写出∠AKC与∠A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点P落在CD下方,AK、CK分别平分∠BAP、∠DCP,请写出∠AKC与∠A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APC=80°;(2)∠AKC=∠APC,见解析;(3)∠AKC=∠APC,见解析
【解析】(1)如图1,过P作PE//AB,先说明PE//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即可解答;
(2)如图2,过K作KE//AB,先说明KE//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得到∠AKC=∠BAK+∠DCK;同理:过P作PF//AB可得∠APC=∠BAP+∠DCP;最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说明;
(3)如图3,过K作KE//AB,先说明KE//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得到∠AKC=∠BAK﹣∠DCK;过P作PF//AB,同理可得,∠APC=∠BAP﹣∠DCP;最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说明.
【详解】解:(1)如图1,过P作PE//AB,
∵AB//CD,
∴PE//AB//CD,
∴∠APE=∠BAP,∠CPE=∠DCP,
∴∠APC=∠APE+∠CPE=∠BAP+∠DCP=50°+30°=80°;
(2)∠AKC=∠APC.理由如下:
如图2,过K作KE//AB,
∵AB//CD,
∴KE//AB//CD,
∴∠AKE=∠BAK,∠CKE=∠DCK,
∴∠AKC=∠AKE+∠CKE=∠BAK+∠DCK,
过P作PF//AB,
同理可得,∠APC=∠BAP+∠DCP,
∵∠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BAK+∠DCK=∠BAP+∠DCP=(∠BAP+∠DCP)=∠APC,
∴∠AKC=∠APC;
(3)∠AKC=∠APC.理由如下:如图3,过K作KE//AB,
∵AB//CD,
∴KE//AB//CD,
∴∠BAK=∠AKE,∠DCK=∠CKE,
∴∠AKC=∠AKE﹣∠CKE=∠BAK﹣∠DCK,
过P作PF//AB,同理可得,∠APC=∠BAP﹣∠DCP,
∵∠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BAK﹣∠DCK=∠BAP﹣∠DCP=(∠BAP﹣∠DCP)=∠APC,
∴∠AKC=∠AP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作辅助线、构造内错角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24.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实施全国亿万学生每天集体锻炼一小时活动,吸引同学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我市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举办了“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为了解“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我市教育部门在红旗中学2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每位学生只能填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活动),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调查的人数共有 人,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C”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度;
(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
(3)若要从该校喜欢“D”项目的学生中随机选择8名进行节目排练,则喜欢该项目的小丽同学被选中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1)300,108;(2)图见解析,m=20;(3).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用喜欢乒乓球的人数除以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减去其它项目的人数即可求出喜欢C项目的人数,进一步即可求出圆心角的度数;
(2)用喜欢C项目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其百分比,从而得到m的值;
(3)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该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试题解析:(1)参加调查的人数为69÷23%=300(人),
∵“C”的人数为:300﹣60﹣69﹣36﹣45=90(人),
∴表示“C”的扇形的圆心角为×360°=108°,
(2)补全条形图如下:
∵m%=×100%=20%,
∴m=20;
(3)= ,
答:喜欢该项目的小丽同学被选中的概率是.
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概率公式.
25.如图,已知,,.求.
【答案】∠DAB=125°.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有两种思路,第一:求出已知三个外角的相邻内角,再用内角和得到∠DAB的度数,由邻补角的定义得:∠ABC=180°-∠ABE=180°-138°=42°,∠BCD=∠180°-∠BCF=180°-98°=82°,∠CDA=180°-∠CDG=180°-69°=111°,由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得:∠DAB=360°-∠ABC-∠BCD-∠CDA =360°-42°-82°-111°=125°;第二:由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以求出第四个外角,然后由邻补角得到∠DAB,由题设第四个外角为x,∠ABE+∠BCF+∠CDG+x=360°,得x=55°, ∠DAB=180°-x=125°.
试题解析:方法一: 由邻补角的定义得:
∠ABC=180°-∠ABE=180°-138°=42°,
∠BCD=∠180°-∠BCF=180°-98°=82°,
∠CDA=180°-∠CDG=180°-69°=111°,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DAB=360°-∠ABC-∠BCD-∠CDA =360°-42°-82°-111°=125°.
方法二: 设第四个外角为x,
∵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ABE+∠BCF+∠CDG+x=360°,
x=55°,
∴∠DAB=180°-x=125°.
考点: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6.
(1)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述)
(2)求(1)中DE的长.
【答案】(1)图见解析;(2)2.
【解析】(1)直接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即可得;
(2)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据此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分以下三步:
①以点B为圆心,小于AB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于点M,交BC于点N
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
③过点B、O作射线,交AD于点E
则BE即为所作,如图所示: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E平分





∴.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