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常考易错题】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常考易错题模拟B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常考易错题】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常考易错题模拟B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末常考易错题】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常考易错题模拟B卷(含解析)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截至2019年9月,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
A.100个 B.120个 C.170个 D.180个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2012年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内涵 D.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
3.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使用武力
4.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电影《金刚川》展现了抗美援朝时期一批忠于国家、英勇无畏的军人形象。这场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英雄是
A.杨根思 B.罗盛教 C.黄继光 D.邱少云
7.下列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理论是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下列和“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表达意思最相近的是
A.各民族共同发展
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D.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9.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此举产生的国际影响是
A.推动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B.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创造了条件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0.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1949年对应的方框应该填写的主题是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伟大转折 全面小康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2021年
A.武装割据 B.战略反攻 C.当家做主 D.打开国门
11.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③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B.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C.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13.下图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是一次
A.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C.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 D.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14.“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 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这是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这一材料记录的是
A.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B.香港回归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澳门回归
15.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下列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采取措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蒙古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B.2006年新藏公路全线通车
C.有计划有组织地改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16.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感受时代的变迁。下面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红卫兵 ② 走资派 ③破四旧 ④海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从泥土中站起来!》。它体现的主题内涵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这则材料说明( )
A.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B.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D.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19.今年是土地改革完成70周年,下列关于我国土地政策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都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热情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农业合作化
20.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纲领
材料二 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位巨人面向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一位巨人”是指谁
2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策先行】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1953年一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何种改造途径
【以点带面】
材料二:1979年,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5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科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迅速增长。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2)根据材料四内容、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伟人指引】
材料三:
(3)新浪网报道图三、每四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企业引领】
材料四:
(4)从材料四的两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人民至上】
材料五:“如果有人问,谁是我不旨谋面但却最难忘的当代领导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那就是邓小平......邓小平主持的改革始相天大职点于农村,农民们被允许出售富余粮食,可以长期租用自己的土地.......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整顿经济秩序”
——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艾略特
(5)依据材料五,结合自己是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艾略特为什么对“邓小平”最难忘?
【“三农”为先】
材料六: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不渝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地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
(6)材料六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7)“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有核国家行列
1966年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惠及世界
1985年 向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 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往返 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2015年 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材料二
(1)请写出两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故选A项。
3.C
【解析】
【详解】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逐渐形成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正确;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的部分内容,AB排除;使用武力并不是新时期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D排除。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的发展,A项正确;邓小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领导人,排除B项;周恩来没有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排除C项;江泽民是十五大之后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解析】
【详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6.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故C正确;抗美援朝战争上,为打败敌人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罗盛教在抗美援朝战场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邱少云为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
7.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8.C
【解析】
【详解】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指的是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体现了一家人的特性,故选C;ABD均无法体现“是一家”的特性,排除。
9.B
【解析】
【详解】
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而中苏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因此此举产生的国际影响是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正确;中国属于亚洲国家,中苏正式建交与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中苏建交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创造了条件,属于此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非国际影响,C排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D排除。故选B。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故选C项;武装割据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故排除A项;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排除B项;打开国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的对外开放政策,故排除D项。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的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①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都制定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②正确;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两次会议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③正确;中共八大提出的方针因“左”倾错误而受到干扰,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信息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A项正确;B项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过度性,排除C项;同步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解析】
【详解】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14.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飘扬了400 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并结合所学可知,澳门原来是葡萄牙殖民地,材料说的是1999年澳门回归,D项正确;“九二共识”是中国和台湾达成的共识,排除A项;中国1997年从英国收回香港,排除B项;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故D项正确;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故A项错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故C项错误。故选D项。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泛滥,例如,“红卫兵”造反,宣传、揭露“走资派”,破坏传统文化的“破四旧”,这些均造成了巨大破坏,①②③正确;"海归"指的是海外留学回国就业的人员,谐音为"海龟",是戏谑说法,排除④。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选A项。
17.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泥土中站起来!”,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于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彻底翻身获得解放,A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宣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B排除;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C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排除。故选A。
18.A
【解析】
【详解】
“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反映了人民对新中国政权满意度高,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A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B项;“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不能说明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9.A
【解析】
【详解】
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队集体经营,分配方法是集体主义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B项不符合题意;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热情,C项不符合题意;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法是农民农业合作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20.C
【解析】
【详解】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中全会,据此分析,我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在2001年首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7年我国举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①③正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都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②④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事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依据所学可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房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国成立100周年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依据所学可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4)依据所学可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导
(5)开放性题目,多个角度可以,例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熟悉掌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毛泽东。
【解析】
【分析】
(1)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故材料二诗歌描述的是开国大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毛泽东。
【点睛】
23.(1)图一:进行土地改革;图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答出一项即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先行尝试,然后推广(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解放生产力;改革符合国情。(答出一项即可)
(3)关键因素:第一层次:邓小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政策(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表:依靠科技。(或答出第二层次:邓小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行改革开放。“袁隆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育灿型杂交水福。)
(4)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5)邓小平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6)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政府制定恰当的政策,科技兴农,发展乡镇企业。(答出一项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图二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二者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途径: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特点:根据“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得出先行尝试,然后推广;根据所学,还可从农村改革解放生产力、改革符合国情等分析总结。
(3)关键因素:根据“一是邓小平”,得出邓小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依靠政策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二是袁隆平”,得出“袁隆平反映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依靠科技。
(4)材料四两幅图反映了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5)根据“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得出邓小平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6)根据“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出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综合材料,可从政府制定恰当的政策发展农业,科技兴农,发展乡镇企业等分析总结。
【点睛】
24.(1)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钱三强、杨利伟、屠呦呦等。(任意两个)
(2)原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大批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解析】
【详解】
(1)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就有两弹元勋邓稼先;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时间是1970年,说明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大批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其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军事、航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原子弹和导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促进了航天事业发展,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