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计划第7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教育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地区对当地或世界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2.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或世界中的影响。3.学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的优势。4.描述一个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5.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带来不协调的问题。6.了解某一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教学课时:8课时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14节学习目标 通过读图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重点 1.总结、归纳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2.中东地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3.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输出及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预习阶段1、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的 、 、 。五海指的 、 、 、 、 。2、读图8.3,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填入下面的表格。国家所跨大洲活动题第2、3题。说明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答: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及其沿岸地区与世界海上交通运输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使亚洲印度洋沿岸地区以至太平洋沿岸地区至西欧、北美的海上运输不用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从而大大缩短了航班,节约了航行时间。 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及其 地区。7.中东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 、 、 。8、中东主要产油国家(5个) 、 、 、 、 。9、在图中找到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10、中东石油输出三条航线。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地区航线A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欧洲西部、北美洲航线B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欧洲西部、北美洲航线C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东亚中东国家有哪些: 13、 高原、 半岛 运河 14、西亚和中东的范围区别是 15、中东主要有三条主要河流是 16、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自主探究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自练习课堂作业:第 次 作业时间:一、填空题1、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的 、 、 。五海指的 、 、 、 、 。2、读图8.3,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填入下面的表格。国家所跨大洲中东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 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及其 地区。6、中东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 、 、 。7、中东主要产油国家(5个) 、 、 、 、 。8、中东石油输出三条航线。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地区航线A航线B航线C中东国家有哪些: 10、 高原、 半岛 运河 11、西亚和中东的范围区别是 12、中东主要有三条主要河流是 1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二、选择题1、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C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2、据中东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B.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C.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D.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请选择:3、世界上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最多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中东 B.俄罗斯 C.美国 D.墨西哥 4、中东地下石油的特点是:( ) A.储量大 B.埋藏浅 C.出油多 D.油质好三、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题意画出中东的简图,标出三洲五海和主要河流、海峡、海湾、主要的国家作业批改: 分 年 月 日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15节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文化。重点 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难点 解中东的文化。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复习阶段1、中东主要有三条主要河流是 2、中东三洲指: 五海指:3、中东主要的产油国有:4、中东有哪些国家?二、预习阶段(预习提纲)(匮乏的水资源)中东的河流分布图。图8.7.(体会水资源的匮乏)看中东地区的气候分布,气候类型有哪些? 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沙特阿拉伯地表水资源的特点: 。(几乎全为无流区,即几乎无地表水资源)5、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多元的文化)6、 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7、中东大多数居民信奉 教。8、耶咱撒冷是 教、 教和 教的圣城。9、沙特阿拉伯的 ,是伊斯兰教创始人 的诞生地,被 尊为圣城。10、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 ,伊斯兰教的第二圣城: 11、读图8.11,完成下表分布地区信仰的宗教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11、P51活动题。为什么,服饰穿白色服装?为什么,以骆驼为交通工具?为什么,床放屋顶?展示阶段(小组长,分组讲解预习题)反馈阶段(课堂小作业)分组提问巩固 学生组织提问(3分)学生分组预习(10分)展示20分(小组长讲解)教师点拔7分钟(学生自主完成)5分钟教后记《学后记》:课堂作业:第 次 作业时间:一、填空题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的 、 、 。五海指的 、 、 、 、 。中东主要有三条主要河流是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看中东地区的气候分布,气候类型有哪些? 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沙特阿拉伯地表水资源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 )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中东大多数居民信奉 教。耶咱撒冷是 教、 教和 教的圣城。沙特阿拉伯的 ,是伊斯兰教创始人 的诞生地,被 尊为圣城。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 ,伊斯兰教的第二圣城: 作业批改: 分 年 月 日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16节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要求学生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要求学生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重点 主要的国家及首都。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 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复习阶段预习阶段欧洲西部的位置。(图8.14)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 ,北临 ,西临 ,南临 。面积约 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指出欧洲西部的部分国家和首都。国家首都国家首都5、欧洲西部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芬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西,包括这些国家。)6、在欧洲的西部,人们称牧草为“ ”。7.欧洲西部从畜牧业的农民以 、 等为主,同时种植谷类植物及牧草,主要生产 、 及 等畜产品。8.欧洲人以 和 为主要食物。他们的餐桌上常见 、 、 、 等食品。9.读图8.21,指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分布在挪威沿海,瑞典南部,大列颠群岛,法、比、荷、德、丹等国西部。10.根据伯明翰、汉堡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答:温和多雨,所温和降水的年变化较小。或:冬温夏凉,年较差小(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丰沛,季节分布比较均匀。11、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答: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多汗的牧草生长,因而畜物业发达。12、读图8.22,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答:地形以平原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地势低平,海拔较低。13、说说这种地形特点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山脉的走向有昨于海洋上的湿润气候深入内陆,形成范围广大的海洋性气候。课堂作业:第 次 作业时间:欧洲西部的位置。(图8.14)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 ,北临 ,西临 ,南临 。面积约 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2、( )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3、(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4、指出欧洲西部的部分国家和首都。国家首都国家首都5、欧洲西部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6、在欧洲的西部,人们称牧草为“ ”。7.欧洲西部从畜牧业的农民以 、 等为主,同时种植谷类植物及牧草,主要生产 、 及 等畜产品。8.欧洲人以 和 为主要食物。他们的餐桌上常见 、 、 、 等食品。9.读图8.21,指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 )10.根据伯明翰、汉堡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答:11、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答:12、读图8.22,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答: 13、说说这种地形特点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作业批改: 分 年 月 日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17节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要求学生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3、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重点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难点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复习阶段二、预习阶段1、欧洲西部地形图:(1)哪些地方是平原?哪些地方是山脉,主要平原主要山脉2、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是 。3、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 、 等国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人均居世界前列。4、读图8.23,标注地图相应的景点位置,a.挪威峡湾风光b.英国伦敦白金汉宫c.荷兰风车D.波兰华沙肖邦雕塑E.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F.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场G.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H.西班牙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I.希腊奥林匹克遗址公园5.说说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答: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南部 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的理想场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众多 ,各地风土人情独特。 读教材《申根协定》讨论对欧洲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成员国中的公民可以任意出入成员国的国境而不需要办理签证手续,成员国以外的外籍人士,只要取得了成员国中一个国家的签证,便可在签证有效期内自由出入各成员国国境,而不需要再办签证。乘坐申根国家之间的飞机航班就像乘国内航班一样,无须办理出入境手续,因此受到本区大多数居民及许多外国游客的欢迎,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教后记《学后记》: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课型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18节学习目标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从而能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重点难点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预习阶段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以南,东临 ,西濒 。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处于 半球, 半球。2、本区绝大部分地处 带,地形以 为主。3、 是黑种人的故乡。目前,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 %。所以非洲称为“黑非洲”。 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 等方面的天赋。4、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图家:5、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 沙漠、 高原、 高原、 高原、 盆地、 山)和主要河流( 河、 河。6、绝大部分地处 带, 气候分布很广。7、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 。(终年高温、干湿季节明显。)分析图8.28,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快速发展的经济:8、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的宝库。9、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经济作物: 。10、本区经济是以 生产为主的国家,由于出口的初级产品 ,进口的工业成品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也制约了本国工业的发展。11、撒哈拉以南非洲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 (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13、明确内在关系:自然资源丰富——殖民统——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经济——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发展民族经济——经济增长迅速。14、 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摆脱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唯一出路。 发挥我的强项表现我的风彩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同学探究课堂作业:第 次 作业时间: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以南,东临 ,西濒 。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处于 半球, 半球。2、本区绝大部分地处 带,地形以 为主。3、 是黑种人的故乡。目前,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 %。所以非洲称为“黑非洲”。 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 等方面的天赋。4、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图家:5、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 沙漠、 高原、 高原、 高原、 盆地、 山)和主要河流( 河、 河。6、绝大部分地处 带, 气候分布很广。7、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 。(终年高温、干湿季节明显。)分析图8.28,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快速发展的经济:8、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的宝库。9、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经济作物: 。10、本区经济是以 生产为主的国家,由于出口的初级产品 ,进口的工业成品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也制约了本国工业的发展。11、撒哈拉以南非洲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 (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13、、 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摆脱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唯一出路。14、画出非洲地形简图:标出:主要地形区、河流、主要国家、山、盆地、岛屿作业批改: 分 年 月 日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2)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19节学习目标 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重点 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难点 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复习阶段1、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地形区( 沙漠、 高原、 高原、 高原、 盆地、 山)和主要河流( 河、 河。)2、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 。3、说出这一地区的主要国家 二、预习阶段1. 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2.粮食 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3.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人口、粮食与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现象:(1)毁林开荒,以扩大耕地面积;(2)森林和草原的生态学价值;(3)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4)狂风吹走肥沃的土壤;(5)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6)逐渐荒漠化,生态环境也逐步恶化。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严重的粮食问题呢?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呢?是控制人口增长,还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呢,还是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广种薄收呢?是否需要政府颁布鼓励农民在经济作物区种粮的政策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教育。)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过快,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 发挥我的强项表现我的风彩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同学探究教后记《学后记》: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1)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20节学习目标 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主要特点,指出地领土组成和首都。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因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读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重点难点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自主探究:探究一:运用探讨大洲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探究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思考:我们这里放暑假的时候,澳大利亚正处于什么季节,为什么?探究二:地形1、读澳大利亚地形图,能熟练指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澳大利亚大盆地、大分水岭、墨累河、大堡礁等地理事物。2、结合P79图8.36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小组讨论澳大利亚的地形会对农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提示:可参考图8.37的文字部分)①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 的和大面积的 (地形), 丰富,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所以这些农牧业区为 带和 带;②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 (地形)地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二者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带和 带。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 B.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C.主要农产品大部分供出口D.由于服务业及工矿业的兴起,农牧业已不占重要地位2、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 ( )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3、当我国是夏季时,澳大利亚是( )A.夏季 B.春季 C.冬季 D.秋季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2)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21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探究气候:1、对照图8.34,完成下列要求(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2)对照图8.38,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对照图8.36,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①中、北、西部地区为广大的 气候区和 气候区,气候 ,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农牧业生产方式为 式畜牧业;②东南部为夏季 ,冬季 的 气候和 气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 ,夏季 的 气候,既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农业生产方式为 式农牧业。(4)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是: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 。而南部地区,气候 ,降水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 ,东南部地区虽然只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 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这里。其他地区大多属于半干旱区,实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场实行粗放的放牧饲养,低投入低产出。四、拓展延伸1、小组讨论:综合上面的活动,说说你对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认识。2、判断下列各图所表示的气候类型,写在图下横线上,并将其代表字母填到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的相应位置(2)澳大利亚广大的内陆和西部气候较为 ,不适合人类居住。(3)澳大利亚的养羊业集中在 和 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4)澳大利亚的农牧生产 很高,除 外,还是世界上重要的 和 出口国。因为是世界上 和 最多的国家,所以澳大利亚又被称为 的国家。三、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特点: 五、知识总结 位置范围领土组成:东临 洋,西临 洋,位于 半球,主要由 大陆和 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 地形特点:分 部分,东部是 ,中部骑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是 ,西部是 。气候分布特点:呈 状分布 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六、总结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或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教后记《学后记》:单元计划第8章 西半球的国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的方法和技能。2.学会如何利用资料说明一个国家种族、民族的构成。3.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现代经济的影响。4.认识到农业专业化区域生产的优势,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和综合考虑各种自然条件的全局观念。5.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6.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课时:4课时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1)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22节学习目标 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首都及主要城市。要求学生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知道华人对美国的贡献。说出美国主地形区,并分析美国的地形特点。读世界气候图和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国的气候特征。读美国地形图,说出美国的主要河流和五大湖重点 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难点 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预习提纲1、 是美国的土著居民。2、 是西半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主体位于 带,两个海外州,被北极圈穿过的是 州,被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州。3、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是 。该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该国的民族是 族。4、美国华人和华侨分布广,在旧金山、纽约和 等城市还有华人聚居的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 ”。5、美国本土位于 洋和 洋之间,地形呈 分布。6、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 湖群,其中 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水湖。7、美国幅员辽阔,本土绝大部分位于 带,地形呈 分布,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8、美国的主要河流 河、 河,主要湖泊有 。9.世界四大长河,最长的是 ,第二长河 ,第三长河 ,第四长河 二、展示阶段三、反馈阶段。10、说出美国降水量分布特征。 (总体呈现自西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降水较多。)11、画出美国的地形及主要城市、河流、湖泊的简图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2)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22节学习目标 在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指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综合分析其成因。知道美国工业在世界中的地位,在地图上找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知道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重点 美国主要的工业区难点 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课前复习:学生去小黑板上画出美国的地形及主要城市、河流、湖泊的简图。预习提纲1、P78活动,读图9.6,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五大湖,密西西比河,阿巴拉契亚脉。归纳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由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 山脉、 山脉组成的)高原山地,中部是由 平原、 平原、 平原组成的)广阔的平原,东部是较为低矮山地( ),大西洋沿岸为平原( 平原)。2、美国是世界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 产业的基地。3、在图中找出美国的主要农业带(区)。 归纳影响玉米带和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影响玉米带主要因素: 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 6、位于旧金山东南的 ,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 而得名。7、概括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谈谈你对高新技术产品价值的认识。展示阶段反馈阶段完成导航中相关练习。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教后记《学后记》: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二节 巴西(1)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节学习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有大量混血人是巴西的一个重要人文地理特征,并结合巴西混凝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用事实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重点 巴西的地形。难点 巴西的工农业发展。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辽阔的 带大国,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种人数量多。 种人占一半多, 种人约占40%, 种人占6%, 种人不到1%,还有少数的 人和 人等黄种人。印第安人在外形上具有蒙古种族的特征,头发硬而直,汗毛较细弱、颧骨突出、面庞宽阔、肤色比较深。2、巴西的位置: 3、地形、 河流 和首都 巴西的文化特征:吴 性。文化现象有 、 、 。4、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巴西的主要农产品: 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农矿出口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什么? (较为丰厚的资金)巴西的工业发展:二战后,巴西工业化的步伐加快。 等工业跻身于世界重要的生产国行列。P86活动,分析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农、矿产品)的关系。画出巴西的简图。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案《讲学稿》课题 第二节 巴西(2)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节学习目标 1、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重点 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难点 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一、读图P85页。地形图。找出相关地形区,主要河流,主要城市。二、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 ,其中60%在巴西境内。热带雨林具有巨大 的 效益和经济效益。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发了严重的 问题。2、亚马孙河,是世界第 长河。 最广, 最大的河流,分布 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雨林的过度开发。造成的危害。5、保护热带雨林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应停止一切对热带雨林的开发活动。必须继续开发热带雨林。论据:人口增长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木材,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对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应走可持续发怅的道路。论据: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 ,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教后记《学后记》:单元计划第十章内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和要求1.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 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课时计划:两课时课题 第十章 极地地区(1)独特的自然环境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节学习目标 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会画南北极地区的简图。归纳比较南北极地理的自然环境特点。重点 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会画南北极地区的简图。难点 归纳比较南北极地理的自然环境特点。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一、导入激学二、目标定学四、合作互学五、教师导学材料助学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 ______ 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2.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海陆状况中间是 ,周围被 、 、 所包围。中间是 ,周围是 、 、 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周边的大洲或大洋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代表动物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气候状况共同特点2._______是南极的象征,________是北极的象征.3.________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六、清疑固学三、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日期是( ) A.3月21日左右 B.6月22日左右 C.9月23日左右 D12月22日左右3.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 ) A.北极 B.南极 C.青藏高原 D.帕米尔高原4.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 )A 欧洲 亚洲 北美洲 B亚洲 北美洲 大洋州C.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D.北美洲 亚洲 欧洲二、综合题1.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是_________岛,B是_______洲,D是________海峡,E是________洲,F是__________洲,G是______洋.(2)C处石油资源丰富,该地属_________国家,F地是北极地区气候最温暖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下面对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比南极温暖B.风力比南极大C.降水比南极多D矿产资源还未得到开发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1)图中大洲名称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E是__________,大洋名称B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2)G.H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分别是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我国两个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中矿产资源分布的信息看,南极洲的_______ ________等矿产丰富.已发现的矿产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南极地区被成为白色沙漠的原因是 。(5)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一、导入激学二、目标定学三、材料助学四、合作互学五、教师导学六、清疑固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多年科学考察实验站.(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___________,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课题 第十章 极地地区(1)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节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重点 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难点 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课题 第十章 极地地区(1) 课型 新授主备教师 刘宝存 审核人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 节学习目标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重点 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难点 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学习过程 方法措施PAGE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