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人教版 高一年级下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五章环境与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2.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说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3.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新课导入1、主体功能区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涵义一、建设主体功能区东北老工业区1、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意义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因地制宜、有序开发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现在的东北老工业区1、主体功能区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确定区域主体功能的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经济发展水平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我国山地多,平原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1)优化开发区域主要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城镇体系比较健全;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布局、优化人口分布、优化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系统格局。分布区域:主要特点:发展方向: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2)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区域:主要特点:发展方向: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开发潜力较大。充实基础设施,改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3)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限制开发区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4)、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区域:分散分布在其他三类开发区域中。主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1、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干线年货运量已经超过20亿吨;长江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配合建设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经济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区域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密集,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展起来的。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人口众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空间规划“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輸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4)长江经济带取得的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増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123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有人称海洋为“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在陆地资源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今天,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我国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1、我国海洋国情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4.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2、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举措(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战略举措: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战略要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案例:“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我国海洋经济开发呈“一带九区多点”的分布格局。“一带”是指海岸带;“九区”是指辽东半岛海域、渤海湾海域、山东半岛海域、苏北海域、长江口及其两翼海域、海峡西部海堿、珠冮口及其两翼海堿、北部湾海堿、海南岛海域共9个近岸海域;“多点”是重点城市、重点产业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案例:“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海洋的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如围填海造陆、现代化港口、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开发更多资源,例如,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术,推进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积极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第三,升级海洋产业结构。改造和升级传统海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我国海洋经济开发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开展蓝色海湾整治等工作,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海洋权益: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1、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四、维护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仲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公海:是指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2、中国的领海概况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岛11000余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3、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2012年,我国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三沙市市政府驻地为永兴岛。4、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島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中国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4、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从地质角度看: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钓鱼岛既不是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5、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海洋争端: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与周边国家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必要性: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分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配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知识结构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