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唐代诗歌发展初唐 “初唐四杰”盛唐 李白 、 杜甫 、 “边塞诗作”中唐 白居易晚唐 “小李杜”蜀道难李白蜀道简介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图片欣赏太白鸟道古栈道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初,因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很机灵。七八岁上,他父亲为了给儿子起个好名,便和他一起对诗,试一试孩子的才华。李父起头吟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李母对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话音刚落,机灵的儿子便指着院中盛开的李花,朗声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听了拍手叫绝,连夸儿子有诗才。他觉得儿子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正是自家的姓,而且李花洁白如雪,很有情味,于是给儿子起名叫“李白”。李白起名古体诗常识简介: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祭祀、宴飨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一任务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逐渐演变,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诗歌的整体感知《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 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问题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主旨句出现了几次?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多次出现起什么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开头、中间、结尾诗人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又称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加深寓意。第一部分 字词梳理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猿猱欲度愁攀援7.青泥何盘盘高比在沟通相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越过多么以…….为愁苦阅读诗的第一段,回答问题1、开头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的基调。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从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诗句欣赏“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高入云霄险仄的山路,(只有飞鸟)能够越过峨嵋山的顶峰。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黄鹤……攀援”两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蜀道的什么方面?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黄鹤之飞到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说明人行走难上加难。这是叹蜀道之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小结:这一段主要是叹蜀道的什么方面?一叹高 难行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1.但见悲鸟号古木2.雄飞雌从绕林间3.使人听此凋朱颜4.连峰去天不盈尺5.枯松倒挂倚绝壁6.飞湍瀑流争喧豗7.砯崖转石万壑雷8、胡为乎……只跟随使动用法,使……凋谢离满急流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靠使……滚动竞相为什么?宾语前置第二部分字词梳理阅读第二自然段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小结:这一段主要叹蜀道的什么?二叹险 可畏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所守或匪亲3.锦城虽云乐4.侧身西望长咨嗟5、朝……,夕……人挡同“非”虽然深深向西互文第三部分字词梳理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诗人这番忧虑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二年(761)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这一段主要是叹蜀道的什么?三叹战祸之烈 申戒综述要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开篇:一显主旨句一叹 高 : 难 行蜀道之始蜀道高峻二叹 险: 可 畏景物凄清——山恶水险以“何时还”起二显主旨句 照应三叹战祸之烈:申戒剑阁险要人祸之惨——以“ 早还家”结结尾:三显主旨句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