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内容是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落脚点是坚持辩证唯物论。学习本课,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有重要意义。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物质和意识的概念,通过论证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图文分析思考:宇宙、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师: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新课讲授议题一: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人决定的吗 2、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物质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3、《自然在人类产生后会完全屈从于人类的意愿吗?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地球的形成》探究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人决定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探究活动二:认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物质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讨论回答:探究问题:你能根据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归纳出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吗?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探究过程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提示:(1)物质的客观性:指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①物质的唯一特性②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③物质和意识的根本区别探究活动三:图文分析探究问题:我们看不见磁场、超声波、红外线,可是它们又真实存在,它们的共性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过程3、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注意:客观实在≠客观存区别:①“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意识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因为不论谁的意识都不属于物质范畴。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探究活动四:图示分析探究问题:结合上面图示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回事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水岭。4、比较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第二幕: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议题二:为什么人类社会是物质的?1、人及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 2、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3、还可以怎样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探究活动五:观看视频《人的进化》探究问题:从猿进化到人,再到人类社会的出现,是什么起了决定性作用?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继续探究: 我们已经从纵向人类社会产生的角度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那么,还可以怎样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呢?答:还可以从横向人类社会构成的角度证明。你能说出人类社会有哪些构成要素吗?生产方式为什么也属于物质范畴啊?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如:”大跃进“以失败告终!人们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如:“大锅饭”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失败告终!从人类社会构成的角度看(横向)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幕:意识的本质议题三:如何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从来就有的吗?2、为什么意识只在人脑中产生而没有在狗脑猪脑中产生 3、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 探究活动六:观看视频《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四种形态》探究问题:合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四种形态分析意识是与是俱生、从来就有的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探究问题黑猩猩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用桶从河里取水救火呢?动物的心理能称为人的意识吗 动物脑在机能上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吗?动物脑远远没有人脑复杂,所以从生理基础上看,在机能主是无法达到人脑的水平如果让一个具备了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人脱离人类社会,他的意识还会产生吗?第四阶段:狼孩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吧?狼孩本是人类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与狼一起生活被称为“狼孩”,狼孩也有人脑,为什么他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却没有人的意识?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探究活动七:视频分析《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探究问题:为什么意识只在人脑中产生而没有在狗脑猪脑中产生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结构复杂且组织严密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那么,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 探究活动八: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想象中的“鬼神”你会画成什么样子?你画的鬼神是凭空捏造的吗 取材自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结合所学内容回答探究问题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是错误的意识,它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是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2)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知识拓展: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定理)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宗教、鬼神、法轮功。)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形式是主观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不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知识拓展:意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