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课题 奇思妙想 科目 美术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校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1 课时 执教人教学内容分 析 本课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思妙想》第 10 课《奇思妙想》,是在“奇思妙想” 单元主题的要求下,大胆想象,通过联想与组合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大内容:一是感受现代设计、绘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性;二是通过游戏、探讨活动,学习不同物象巧妙组合的设计方法;三是通过观察、创想,进行“奇思妙想”的作品创作。教学内容蕴含了文化、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内涵,趣味性强,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教学对象分 析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这是学习这一课的重要心理基础。尽管想象力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是已具备更多的生活经验,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一些理性思考,结合本课目标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特长,在根植于现实,并合乎生活逻辑的前提下,让学生解放思想,自由想象。有了“正负图形的画面”一课的设计基础,学生对这一课图形组合的“奇思妙想”也更有想法和方法。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与信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奇思妙想的艺术设计意识。 2、在欣赏中感受艺术设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创作中探索两种不同物象组合方法和造型表现的意 象主题。 3 培养广泛的艺术兴趣,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树立创造改变世界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超现实主义艺术,学习组合不同的物象,设计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教学难点 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美术作品。教具学具准 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画纸、黑色勾线笔、画笔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堂导入 分享小时候的天马行空:想拥有魔法, 想把不会动的东西变成活的,想长出翅膀会飞等等,问:你也有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吗? 想一想自己平时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根据课堂主题, 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二、观察与发现 想象不一定能在真实世界实现,但是可以在艺术世界实现。(展示课题:奇思妙想) 1、欣赏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 观察书本 P26/27,《两只水龙头》、《法兰克 福爵士音乐节》、《宝岛》,思考:作品中是什 么和什么结合,它们给了你哪些联想和感受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只水龙头》、 《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宝岛》是哪两个物象结合,理解其中的奇妙和趣味性,初步了解视觉传达的相关知识。 学生欣赏、分析, 感受设计奇妙的意象, 激发兴趣。呢? 简单赏析三张作品,初步提出视觉传达、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相关概念。三、欣赏与评述 2、欣赏三张现代广告作品,初步了解视觉传达相关知识。 3、超现实主义艺术奇妙之旅: ①“马格利特和大苹果”。 *课件展示:苹果,桌子,思考:你会把苹果放在哪里?(苹果放在桌子上) ——展示马格利特作品《美妙的现实》。 思考: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替换、夸张、移位等) *课件展示:苹果,房间,思考:你又会把苹果放在哪里?(苹果放在房间角落里、地面中间。。。) ——展示马格利特作品《听音室》。 思考: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替换、夸张、移位等) 总结马格利特的作品特点,观看马格利特作品视频。 ②“达利与梦境” *课件展示:怀表、树枝,思考:你会怎样放置两个物体?(挂钟挂在树枝上) ——赏析达利作品《记忆的永恒》 *课件展示:云朵、人物头像,思考:你会怎样放置两个物体?(云朵漂浮在人物头像上) ——赏析达利作品《狮身人面像》。 总结达利的作品特点,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替换、夸张、移位等),观看达利简介视频。 1、 以吸引人的主题式欣赏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学生先自行想象,再展示艺术家出乎意料的奇思妙想的画面和想法,学生更有兴趣去了解探究; 2、 通过对比欣赏、教师总结、观看艺术家视频,学生对超现实主义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美术相关专业知识。 超现实主义作品的“ 奇思妙想” 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 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四、探究与创作 4、创作引导 提出研学问题:怎样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 ①物件联想(用替换的方法组合两个不相干但有相同特征的物件) (日常物件:文具、交通工具、动物、食物等) *用车的联想、动物的联想作品激发创想 ②主题联想(几个形象组合,可用替换、夸张、移位方法) (环保、科技创新等) *教师用人、高楼、地球组合引导构思一张环保主题的奇思妙想的作品,在引导过程 1、观看教师引导构思,了解创作的构思、要求、内容。 2、欣赏不同类型的奇思妙想和同龄人作品,学生的构思有更发散的思维。 3、用刚学会的创作方式创作一张奇思妙想,把思考的东西画出来变成作品,想象用于实践。 1、教师的示范以引导构思的形式展现, 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展现构思过程( 因为本节课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思 考 、 构思),学生对创作的构思 有直观的感中,穿插讲解创作的思路。5、布置作业: 运用物件联想或主题联想,发挥你的想象力,用夸张、移位、替换等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创作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 6、欣赏学生奇思妙想的作品,对完整作品 有初步了解。 受, 更能启发思考。五、课外拓展 7、展示身边的“奇思妙想”。 欣赏身边的“奇思妙想”。 对新知的拓展, 更好地保留知识, 并 开 拓 眼 界。附教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