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群星灿烂》教学设计科 目 美术 年 级 七年级授课形式 教 材 岭南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时安排 学习领域任课教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岭南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学生在《校园新伙伴》这节课中已经学习了“立七、坐五、盘三半”人体比例关系,对于人物的动态关系也比较熟悉的,有了前面课程的铺垫,这一课要求学生简单手绘一张群像画,从构 图、人物、背景烘托方面进行处理,虽然有些难度,但是值得探索和尝试。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较浅,理解美术专业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重点是群体人物画的构图布局,初一学生在构图方面的把握比较薄弱,群像画由于人物多、动态难把握,采用手绘的方式难度较大,因此先采用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把握知识点,教师从各种构图中进行分析,让学生欣赏和对比,加强画面背景和人物的处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课 堂的内容。三、教学目标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群像画,了解群像画的定义。 通过群像艺术作品赏析,了解群像作品的构图方法、情景意义等艺术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群像作品创作方法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结合身边的人物群体或社会热点,尝试通 过绘画或综合材料创作一幅群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群像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难点 学生通过手绘和综合材料结合的方式,感受群像画的构图、表现方法及创意特点。五、课前准备PPT 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 一、视频导入、直观感知: 长卷漫画《中国抗疫图鉴》浓缩了中国疫情的过程,展现了“战疫”英雄及平凡人的伟大故事。 引出课题:《群星灿烂》 学生欣赏和聆听。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发展 二、图像识读、欣赏探究: (一)、问题初探:什么是群像画? 欣赏启蒙时期的群像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等,认识群像画:群像画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对群体人物的描绘,通常围绕特定的主题或场景展开创作,17 世纪以来在荷兰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艺术史上著名的群像画作品。 从作品欣赏中了解群像画的定义。 通过群像作品欣赏,初步认识群像画。三、分析发现、深入探究; (一)、群像作品的表现形式: 1、群像画 、群像画的艺术特征之构图方法: V 字型构图:《夜巡》打破传统的平面化构图,通过 V 字型构图,明暗对比创造出人物间虚实、隐显、主从等变化。 水平式构图: 《请历史记住他们》赏析: 构图特点:暖色背景为主,背景与其人物成就相关,水平式构图,布局上有聚有散,变化统一。 主题意义:作者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表达 通过欣赏名作,了解群像作品的表现形式。 通过欣赏与探索群像画的魅力。了科学家们以身许国,默默奉献,是各行各业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协作攻关的典范。 三角形构图 圆形构图 对角线构图 S 形构图 、群像画的特点之情景意义: 《雅典学派》赏析: 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物组合井然有序,与空间完美统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学术特点。 环境特点:以纵深展开的高大拱门为背景, 层层拱门产生透视关系,建筑与人物结合, 是整体美和个体美统一的典范。 画面构图:增强空间立体感和纵深感。 欣赏《以身许国图》,思考问题: 艺术家创作这幅作品想传达什么主题? 这样的创作手法与主题的联系是什么? 感受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意义。 群像画的进一步情感升华, 并学习怎样欣赏评述群像画作品。2、群像雕塑 浮雕:《虎门销烟》 浮雕和圆雕:《为新中国雕塑》 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多关注自己身边群 像 艺 术 作品。课堂作业 四、体验探索、动手探究: 结合你所关注的人物群体或社会热点, 尝试着运用绘画和综合材料结合创作一幅 群像主题作品。 尝试绘画一张群像作品。 发布任务,让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学生作品分析: 1、画面构图是否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2、人物刻画是否反映了群体的精神风貌? 3、周围环境的描绘是否强化了主题的情节性? 通过作品的对比,找到存在的不足和优缺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画面。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克服畏难情绪。 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好铺垫。课后延伸 五、情感提升、课后拓展: 除了我们今天课程所见到的油画、国画、雕塑,还有很多种群像艺术的创作方法, 比如可以用动画、漫画的形式融合创造。 同时,群像艺术也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宣传海报上,就有很多结合群像 艺术的作品。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答疑一:如果同学们想尝试制作一张拼贴画,那么该如何完成呢?答:根据主题寻找素材,例如: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少年,舞台展现青春风采的同学们,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等。从这些题材中了解创作的人物和事迹,然后在网站上搜索相关人物的图片,照片等素材,进行保存和打印,把相关的人物剪下来进行拼贴,在拼贴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人物主次关系的安排,选择合理的构图形式,对所有素材进行组合和排列,根据人物间的联系和背景故事来丰富背景画面,同时,还可以在拼贴画上加上主题文字,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答疑二:优秀作品中的题材从哪里来?答:艺术源自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对生活中的理解和感受,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善观察、勤积累、爱思考的人,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作为绘画的一个触发点,启动内心细腻敏感的触角,触发创作的灵感,创作素材可以从社会热点新闻、报纸,网站资料打印,或者书籍上面来获取,平时收集到有用的素材就可以剪下来先贴在本子上作为素材库,日积月累,各种题材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 进行创作时再把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创意作品。答疑三:群像画中的构图是否适用于群体摄影?答:群像画的构图方法当然可以广泛应用于群像摄影中,我们学到了群像画中的各种构图,例如:三角形构图、水平式构图、圆形构图、对角线构图和 S 型构图等等。还有我们中国画常用的散点式构图,同学们不妨选择站在不同高度的阶梯上试试金字塔形构图,或呈斜线站位,利用对角线构图使画面有延申感;利用楼梯仰拍大合照,让画面动感丰富,有空间设计感;或者在操场上摆出飞翔的画面,或者利用随心而动, 进一步感受群像的魅力。那么在群体摄影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群像在画面布局合理,充实。2、前后排无遮挡现象。3、最前一排与最后一排的人都清晰。4、没有前排头大、后排头小的透视变形。通过摄影出来的画面又可以成为我们绘画的素材,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