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识衔接回顾初中:1.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时间,然后应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借助光电计时器测量小车通过一段距离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的运动速度。3.用速度仪等仪器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上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为不同路程上或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通常情况下是不同的。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应该根据公式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去求得。计算平均速度有三种解法:第一种是用公式法,第二种是路程分半,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第三种是时间分半,前一半时间速度为,后一半时间速度为,平均速度衔接高中:取运动的初始时刻(t=0)物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作出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v-t图像。能否在v-t图像中表示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呢?由图像可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而物体的位移x=vt,在图像中,在0~t时间内,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为矩形,其面积恰好为vt。所以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等于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等于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在v-t图像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作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我们将时间t分成若干个很小的,每一小段内的运动看作匀速运动,则各矩形面积等于各段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图1看出,矩形面积之和小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段分得越小,各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之和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之间的差值就越小,如图2,当→0时,各矩形面积之和趋近于v-t图像下面的面积,如果把整个时间段分得无限小,无限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准确代表物体的位移了,位移的大小等于图3的梯形的面积。习题衔接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2.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则它在前3 s内的位移是( )A.12 m B.18 m C.24 m D.30 m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为3 m,则( )A.物体在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1 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C.物体在前3 s内的位移是5.4 m D.物体在3 s末的速度是3.6 m/s4.一物体以2 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内位移为16 m,则( )A.物体的加速度为 B.4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4 s末的瞬时速度为6 m/s D.第2 s内的位移为6 m5.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到达斜面底端,并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9 s停止.设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水平地面上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A.1:1 B.1:2 C.1:3 D.3:16.一质点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35 m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D.质点末的速度大小为5 m/s7.一个物体以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D.5 s内的位移大小是15 m8.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经过10 s速度的大小变为24 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 B. C. D.9.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到达B地时恰好静止,若两地距离为s,则火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为( )A. B. C. D.10.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式中时间的单位为s,速度的单位为m/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 B.质点的初速度为C.质点的加速度为 D.质点的加速度为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1.5 s末的瞬时速度;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2.5 s末的瞬时速度,则由可得,故选C。2.答案:C解析:对比公式可得,汽车静止所需时间为,所以前3 s内的位移等于前2 s内的位移,故,C正确.3.答案:BCD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物体在第3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 s时刻的瞬时速度,即,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前3 s内的位移,3 s末的速度,故A错误,B、C、D正确.4.答案:C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代入数据解得,故A错误;平均速度为,故B错误;由速度—时间公式可得,故C正确;第2 s内的位移为,故D错误.5.答案:C解析: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则两段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由得,故选C.6.答案:B解析:本题根据平均速度—时间关系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表达式,可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C错误;质点3 s末的速度,D错误;5 s内质点的位移,B正确。7.答案:ACD解析:由,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又根据,物体1 s末的速度为6 m/s,A对,B错。根据,物体2 s内的位移是12 m,4 s内的位移是16 m,第5 s内的位移是沿斜面向下的1 m,所以5 s内的位移是15 m,C、D对。8.答案:AC解析:若10 s后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若10 s后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A、C正确,B、D错误。9.答案:C解析:设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则,解得,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则火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故选C。10.答案:C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可得,得初速度为,加速度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