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适用范围。①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如图甲所示,一人在大型超市购物时,随扶梯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则:a.人的受力如图乙所示。b.水平方向:f=ma cosθ,竖直方向:N-mg=ma sinθ。2.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长度和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 kg、m和s。 (3)导出单位:由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三、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2.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分析物体的瞬时问题,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1.刚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考虑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2.弹簧(或橡皮绳):此类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五、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的结合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① 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② 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③ 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因此理解图象的意义,自觉地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很有必要。要特别注意截距、斜率、图线所围面积、两图线交点的含义。很多情况下写出物理量的解析式与图象对照,有助于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六、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与应用1. 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2. 对超重和失重的进一步理解(1) 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 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3) 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