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讲 几何图形初步6.1图形的认识图形分类几何图形: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下图中的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如下面这些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对于一些立体图形,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方向来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张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例】如图的长方体是由A,B,C,D四个选项中所示的四个几何体拼接而成的,而且这四个几何体都是由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长方体中,第四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应是( )A. B. C. D. 【例】如图,模块①由15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模块②﹣⑥均由4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现在从模块②﹣⑥中选出三个模块放到模块①上,与模块①组成一个棱长为3的大正方体.下列四个方案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模块②,⑤,⑥ B.模块③,④,⑥ C.模块②,④,⑤ D.模块③,⑤,⑥【练习】墙角处有若千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如图所示实体的立体图形,如果打算搬走其中部分小正方体(不考虑操作技术的限制),但希望搬完后的实体的三种视围分别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以搬走____个小正方体. 【例】两种规格的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长 宽 高小纸盒 a b 20大纸盒 1.5a 2b 30(1)做这种规格的纸盒各一个,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做一个大纸盒与做三个小纸盒,哪个用料多?多多少平方厘米?6.2点、线、面、体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简称体.正方体 长方体 三棱柱 三棱锥 四棱锥圆柱 圆锥 球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例】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 B. C. D. 【练习】下列说法:①一点在平面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条线段;②一条线段在平面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一个三角形在空间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三棱柱;④一个圆形在空间内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球体.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小明学习了“面动成体”之后,他用一个边长为3cm、4cm和5cm的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几何体.(1)请画出可能得到的几何体简图.(2)分别计算出这些几何体的体积.(锥体体积=底面积×高) 【练习】如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7cm和3cm,分别绕着它的长和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绕着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体?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π取3.14)(2)如图(2),绕着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体?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π取3.14)6.3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在直线的基础上定义射线、线段:直线上的一点和这点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直线上两点和中间的部分叫线段,这两个点叫线段的端点.在线段的基础上定义直线、射线: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是直线.直线点的表示方法:我们经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点:,,,, .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也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直线.注意:在直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直线”二字.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如下图表示为直线.注意:是两个大写字母,不分先后顺序,因此也可以写作直线.点与直线的关系: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一个点在一条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相交: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射线射线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射线.注意:在射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射线”二字.用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的一点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射线.注意: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第二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上的点,因此两个字母分先后顺序,不能写作射线.线段线段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线段.注意:在线段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线段”二字.用线段上的两点来表示这个线段,如下图表示为线段.注意:是两个大写字母,不分先后顺序,因此也可以写作线段.线段长短的比较测量法: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线段的长度,通过长度来比较线段的长短;作图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上作比较.尺规作图: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把线段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的两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直线、射线、线段的主要区别:类型 端点 表示方法 是否可度量 是否可延长直线 个 直线 直线或直线 否 无射线 个 射线 射线,是端点 否 有反向延长线线段 个 线段 线段或线段 是 有延长线及反向延长线【例】观察下列图形,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则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171 B.190 C.210 D.380 【例】由太原开往运城的D5303次列车,途中有6个停车站,这次列车的不同票价最多有( )A.28种 B.15种 C.56种 D.30种 【例】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cm/s,D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运动的时间为ts.(1)若AP=8cm,①运动1s后,求CD的长;②当D在线段PB上运动时,试说明AC=2CD;(2)如果t=2s时,CD=1cm,试探索AP的值. 【练习】已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B上.(1)若AB=6,BD=BC,求线段CD的长度;(2)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巩固】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O时,点P、Q停止运动.(1)若点Q运动速度为2cm/秒,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遇?(2)当P在线段AB上且PA=3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综合应用一.选择题(共5小题)1.已知线段AB=5cm,线段AC=4cm,则线段BC的长度为( )A.9cm B.1cm C.9cm或1cm D.无法确定2.如图,C是线段AB上的点,D是线段AC的中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DE=10,则AB的长为( )A.10 B.20 C.30 D.403.已知线段AB=12cm.C是AB的中点.在线段AB上有一点D,且CD=2cm.则AD的长是( )A.8cm B.8cm或2cm C.8cm或4cm D.2cm或4cm4.如图,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现给出下列等式:①CD=AC﹣DB,②CD=AB,③CD=AD﹣BC,④BD=2AD﹣AB.其中正确的等式编号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5.直线a上有5个不同的点A、B、C、D、E,则该直线上共有( )条线段.A.8 B.9 C.12 D.10二.解答题(共3小题)6.如图,线段AB=8,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1)求线段AD的长;(2)若在线段AB上有一点E,CE=BC,求AE的长.7.已知线段AB=16,在直线AB上截取线段BC=10,点P、Q分別是AB、AC的中点.(1)线段PQ的长度为 ;(2)若AB=m,BC=n,其它条件不变,求线段PQ的长度;(3)分析(1)(2)的结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8.如图,直线1上有A,B两点,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OA= cm,OB= cm;(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C不与点AB重合),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求当t为何值时,2OP﹣OQ=4(c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讲 几何图形初步6.1图形的认识图形分类几何图形: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下图中的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如下面这些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对于一些立体图形,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方向来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张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例】如图的长方体是由A,B,C,D四个选项中所示的四个几何体拼接而成的,而且这四个几何体都是由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长方体中,第四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应是( )A. B. C. D.【解答】解:由长方体和第一、二、三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可知,第四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一排有一个正方体,一排有三个正方体,前面一个正方体在后面三个正方体的中间.故选:A. 【例】如图,模块①由15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模块②﹣⑥均由4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现在从模块②﹣⑥中选出三个模块放到模块①上,与模块①组成一个棱长为3的大正方体.下列四个方案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模块②,⑤,⑥ B.模块③,④,⑥ C.模块②,④,⑤ D.模块③,⑤,⑥【解答】解:由图形可知,模块②补模块①上面的右上角,模块⑤补模块①上面的右下角能够成为一个棱长为3的大正方体,模块⑥补模块①上面的左边,使得模块①成为一个棱长为3的大正方体.故能够完成任务的为模块②,⑤,⑥.故选:A.【练习】墙角处有若千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如图所示实体的立体图形,如果打算搬走其中部分小正方体(不考虑操作技术的限制),但希望搬完后的实体的三种视围分别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以搬走____个小正方体.【解答】解:第1列最多可以搬走9个小正方体;第2列最多可以搬走8个小正方体;第3列最多可以搬走3个小正方体;第4列最多可以搬走5个小正方体;第5列最多可以搬走2个小正方体.9+8+3+5+2=27个.故最多可以搬走27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27. 【例】两种规格的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长 宽 高小纸盒 a b 20大纸盒 1.5a 2b 30(1)做这种规格的纸盒各一个,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做一个大纸盒与做三个小纸盒,哪个用料多?多多少平方厘米?【解答】解:(1)2 (1.5a×2b+1.5a×30+2b×30)+2(ab+20a+20b)=6ab+90a+120b+2ab+40a+40b=8ab+130a+160b(平方厘米).答:共用料(8ab+130a+160b)平方厘米;(2)2 (1.5a×2b+1.5a×30+2b×30)=6ab+90a+120b(平方厘米);2(ab+20a+20b)×3=6ab+120a+120b (平方厘米);(6ab+120a+120b)﹣(6ab+90a+120b)=30a(平方厘米).答:做三个小纸盒的用料多,多30a平方厘米.6.2点、线、面、体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简称体.正方体 长方体 三棱柱 三棱锥 四棱锥圆柱 圆锥 球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例】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 B. C. D.【解答】解:面动成体,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一周可得圆锥,长方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可得圆柱,那么所求的图形是下面是圆柱,上面是圆锥的组合图形.故选:C. 【练习】下列说法:①一点在平面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条线段;②一条线段在平面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一个三角形在空间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三棱柱;④一个圆形在空间内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球体.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答】解:①一点在平面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条线段是正确的;②一条线段在平面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确的;③一个三角形在空间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三棱柱是正确的;④一个圆形在空间内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圆柱,原来的说法错误.故选:B. 【例】小明学习了“面动成体”之后,他用一个边长为3cm、4cm和5cm的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几何体.(1)请画出可能得到的几何体简图.(2)分别计算出这些几何体的体积.(锥体体积=底面积×高)【解答】解:(1)以4cm为轴,得;以3cm为轴,得;以5cm为轴,得;(2)以4cm为轴体积为×π×32×4=12π(cm3),以3cm为轴的体积为×π×42×3=16π(cm3),以5cm为轴的体积为×π()2×5=9.6π(cm3). 【练习】如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7cm和3cm,分别绕着它的长和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绕着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体?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π取3.14)(2)如图(2),绕着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体?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π取3.14)【解答】解:(1)得到的是底面半径是7cm,高是3cm的圆柱,V=3.14×72×3=461.58(cm3),答: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461.58cm3;(2)得到的是底面半径是3cm,高是7cm的圆柱,V=3.14×32×7=197.82(cm3),答: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197.82cm3.6.3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在直线的基础上定义射线、线段:直线上的一点和这点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直线上两点和中间的部分叫线段,这两个点叫线段的端点.在线段的基础上定义直线、射线: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是直线.直线点的表示方法:我们经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点:,,,, .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也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直线.注意:在直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直线”二字.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如下图表示为直线.注意:是两个大写字母,不分先后顺序,因此也可以写作直线.点与直线的关系: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一个点在一条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相交: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射线射线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射线.注意:在射线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射线”二字.用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的一点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射线.注意: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第二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上的点,因此两个字母分先后顺序,不能写作射线.线段线段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下图表示为线段.注意:在线段的表示前面必须加上“线段”二字.用线段上的两点来表示这个线段,如下图表示为线段.注意:是两个大写字母,不分先后顺序,因此也可以写作线段.线段长短的比较测量法: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线段的长度,通过长度来比较线段的长短;作图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上作比较.尺规作图: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把线段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的两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直线、射线、线段的主要区别:类型 端点 表示方法 是否可度量 是否可延长直线 个 直线 直线或直线 否 无射线 个 射线 射线,是端点 否 有反向延长线线段 个 线段 线段或线段 是 有延长线及反向延长线【例】观察下列图形,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则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171 B.190 C.210 D.380【解答】解:∵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而3=1+2,6=1+2+3,∴第四个图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10个,∴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1+2+3+…+19=(1+19)×19÷2=190.故选:B. 【例】由太原开往运城的D5303次列车,途中有6个停车站,这次列车的不同票价最多有( )A.28种 B.15种 C.56种 D.30种【解答】解:由太原开往运城的D5303次列车,途中有6个停车站,这次列车的不同票价最多有=28,故选:A. 【例】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cm/s,D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运动的时间为ts.(1)若AP=8cm,①运动1s后,求CD的长;②当D在线段PB上运动时,试说明AC=2CD;(2)如果t=2s时,CD=1cm,试探索AP的值.【解答】解:(1)①由题意可知:CP=2×1=2cm,DB=3×1=3cm∵AP=8cm,AB=12cm∴PB=AB﹣AP=4cm∴CD=CP+PB﹣DB=2+4﹣3=3cm②∵AP=8,AB=12,∴BP=4,AC=8﹣2t,∴DP=4﹣3t,∴CD=DP+CP=2t+4﹣3t=4﹣t,∴AC=2CD;(2)当t=2时,CP=2×2=4cm,DB=3×2=6cm,当点D在C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CD=1cm,∴CB=CD+DB=7cm,∴AC=AB﹣CB=5cm,∴AP=AC+CP=9cm,当点D在C的左边时,如图所示:∴AD=AB﹣DB=6cm,∴AP=AD+CD+CP=11cm综上所述,AP=9或11 【练习】已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B上.(1)若AB=6,BD=BC,求线段CD的长度;(2)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BC=AB=3,∵BD=,∴BD=1,∴CD=BC﹣BD=2;(2)如图2,设AD=2x,则BD=3x,∴AB=AD+BD=5x,∵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AB=x,∴CD=AC﹣AD=x,∵AE=2BE,∴AE=AB=x,CE=AE﹣AC=x,∴CD:CE=x:x=3:5. 【巩固】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O时,点P、Q停止运动.(1)若点Q运动速度为2cm/秒,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遇?(2)当P在线段AB上且PA=3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解答】解:(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则t+2t=90,解得t=30,所以经过30秒时间P、Q两点相遇.(2)∵AB=60cm,PA=3PB,∴PA=45cm,OP=65cm.∴点P、Q的运动时间为65秒,∵AB=60cm,AB=20cm,∴QB=20cm或40cm,∴点Q是速度为=cm/秒或=cm/秒. 综合应用一.选择题(共5小题)1.已知线段AB=5cm,线段AC=4cm,则线段BC的长度为( )A.9cm B.1cm C.9cm或1cm D.无法确定【解答】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则AB﹣AC=BC,所以BC=5cm﹣4cm=1cm;当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则AC﹣BC=AB,所以BC=5cm+4cm=9cm.故选:C.2.如图,C是线段AB上的点,D是线段AC的中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DE=10,则AB的长为( )A.10 B.20 C.30 D.40【解答】解:∵D是线段AC的中点,E是线段BC的中点,∴AD=CD=,BE=CE=,∴DE=CD+DE=AB=10,故AB=20.故选:B.3.已知线段AB=12cm.C是AB的中点.在线段AB上有一点D,且CD=2cm.则AD的长是( )A.8cm B.8cm或2cm C.8cm或4cm D.2cm或4cm【解答】解:∵AB=12cm.C是AB的中点,∴AC==6cm,当点D在AC之间时,AD=AC﹣CD=6﹣2=4cm;当点D在BC之间时,AD=AC+CD=6+2=8cm.故AD的长为8cm或4cm.故选:C.4.如图,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现给出下列等式:①CD=AC﹣DB,②CD=AB,③CD=AD﹣BC,④BD=2AD﹣AB.其中正确的等式编号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解答】解:①点C是AB的中点,AC=CB.CD=CB﹣BD=AC﹣DB,故①正确;②2AD﹣AB=2×AB﹣AB=AB﹣AB=BC=.故②正确;③点C是AB的中点,AC=CB.CD=AD﹣AC=AD﹣BC,故③正确;④2AD﹣AB=2AC+2CD﹣AB=2CD=BC,故④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B.5.直线a上有5个不同的点A、B、C、D、E,则该直线上共有( )条线段.A.8 B.9 C.12 D.10【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图:由图可知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10条.故选:D.二.解答题(共3小题)6.如图,线段AB=8,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1)求线段AD的长;(2)若在线段AB上有一点E,CE=BC,求AE的长.【解答】解:(1)∵AB=8,C是AB的中点,∴AC=BC=4,∵D是BC的中点,∴CD=BC=2,∴AD=AC+CD=6;(2)∵BC=4,CE=BC,∴CE=×4=1,当E在C的左边时,AE=AC﹣CE=4﹣1=3;当E在C的右边时,AE=AC+CE=4+1=5.∴AE的长为3或5.7.已知线段AB=16,在直线AB上截取线段BC=10,点P、Q分別是AB、AC的中点.(1)线段PQ的长度为 5cm ;(2)若AB=m,BC=n,其它条件不变,求线段PQ的长度;(3)分析(1)(2)的结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解答】解:(1)当点C在线段AB之间时,AB=16,BC=10,故AC=16﹣10=6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8cm,AQ==3cm,∴PQ=AP﹣AQ=8﹣3=5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B=16,BC=10,故AC=AB+BC=16+10=26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8cm,AQ==13cm,∴PQ=AQ﹣AP=13﹣8=5cm;故答案为:5cm;(2)当点C在线段AB之间时,AB=m,BC=n,故AC=m﹣n,∵P、Q分别是AB、AC的中点,∴=,AQ==,∴PQ=AP﹣AQ═;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B=m,BC=n,故AC=AB+BC=m+n,∵P、Q分别是AB、AC的中点,∴=,AQ==,∴PQ=AQ﹣AP=;(3)规律:PQ的长度总是等于BC的一半.8.如图,直线1上有A,B两点,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OA= 8 cm,OB= 4 cm;(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C不与点AB重合),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求当t为何值时,2OP﹣OQ=4(cm);【解答】解:(1)∵AB=12cm,OA=2OB,∴OA+OB=3OB=AB=12cm,解得OB=4cm,OA=2OB=8cm.故答案为:8,4;(2)设C点所表示的实数为x,分两种情况:①点C在线段OA上时,则x<0,∵AC=CO+CB,∴8+x=﹣x+4﹣x,3x=﹣4,x=;②点C在线段OB上时,则x>0,∵AC=CO+CB,∴8+x=4,x=﹣4(不符合题意,舍).故CO的长是;(3)当0≤t<4时,依题意有2(8﹣2t)﹣(4+t)=4,解得t=1.6;当4≤t<6时,依题意有2(2t﹣8)﹣(4+t)=4,解得t=8(不合题意舍去);当t≥6时,依题意有2(2t﹣8)﹣(4+t)=4,解得t=8.故当t为1.6s或8s时,2OP﹣OQ=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讲.几何初步--点、线--满分班(学生版).docx 第6讲.几何初步--点、线--满分班(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