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古诗词赏析 四川省成都市语文中考三年(2020-2022)真题&一年(2022)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6古诗词赏析 四川省成都市语文中考三年(2020-2022)真题&一年(2022)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语文中考三年真题&一年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06古诗词赏析
一.诗歌阅读综合(共15小题)
1.(2022 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2)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
2.(2020 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①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①争教:怎么能让。
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乐 B.叹 C.伤
3.(2021 成都)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各小题。
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
彭懋琪
百花潭对百花庄,小小朱楼隐绿杨。
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
(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
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A.避世独居的隐士
B.辛勤劳作的妇人
C.娇羞可爱的女子
4.(2022 金牛区二模)诗歌鉴赏。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中写儿童放纸鸢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5.(2022 新都区一模)
玉楼春 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①波纹迎客棹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觳(hú) 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②棹(zhào):船桨,此指船。
清人刘体仁评道:一“闹”字卓绝千古。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结合全词,简要说明“劝”字吐露出作者哪些情感和志趣?
6.(2022 成都二模)阅读下面的宋代诗歌,完成问题。

陆游
三十三年举眼非,锦江乐事祗成悲。
溪头忽见梅花发,___青羊宫里时。
“锦江乐事祗成悲”中“乐”“悲”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非同
B.恰似
C.不及
7.(2022 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完成问题。
绝句(其一)
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①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②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注释】①行椒:成行的椒树。②朱老:与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
本诗一共写了哪几种景物,请简要概括。
本诗和《望岳》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请分析这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8.(2022 青羊区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成都
萧遘
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见竹簰①多。
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
【注】①竹簰(pái):大的竹筏。
后人评价该诗“句句无人,却句句写人”。请结合内容简述这样评价的原因。
(2)诗中□处,填入下列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遥
B.偏
C.便
9.(2022 成华区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浪淘沙(其五)
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选自《尊前集》)
这首诗前后两句各自描写了什么场景?请概括作答。
诗中写到“晚霞”,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10.(2022 武侯区二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选自《全唐诗》)
除夜有“达旦守岁”的习俗,本诗中,诗人“凄然”不眠又是因为什么呢?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作答。
后人评价该诗结尾两句“笔法婉曲”,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11.(2022 高新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标题:_______
【清】顾印愚
野店临江石级斜,炊烟簇簇裹稠花。
轻舟小坐浑忘去,旋汲清流为点茶。
(1)这首关于成都的诗,标题不详需补充。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最恰当?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A.府江棹歌
B.锦江夜歌
C.锦城写望
成都在打造田园城市时,拟选此诗为“田园风貌”样本。请依据诗境,探究其入选的两点原因。
12.(2022 温江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各题。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A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诗中A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拂
B.动
C.弄
(2)本诗歌最后落脚到一个“幽”字,说说诗歌是如何体现出“幽”的?
13.(2022 温江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①
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②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_____落叶一扁舟。
【注】①李十二白:李白。裴九:裴隐。贾至被贬巴陵时,正是李白长流夜郎时。②湘山:山名,在洞庭湖中。
此诗蕴含作者幽微复杂的情感,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情感呢?(结合诗句,至少写出两种)
(2)诗中的横线处,填入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先判断,再简述理由。
A.归雁
B.雎鸠
C.孤鸿
14.(2022 简阳市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提刑张郎中寄筇竹拄杖
欧阳修
玉光莹润锦斓斑,霜雪经多节愈坚。
珍重故人相赠意,扶持衰病过残年。
诗歌中的“筇竹拄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相赠意”的理解。
15.(2022 简阳市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本诗题目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诗人却没有一句在写“友人别墅”,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2)本诗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都写到了“春风”,“春风”分别寄托了两位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诗歌阅读综合(共15小题)
1.(2022 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1)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2)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这两句词更是流露出词人的真性情,如果你想要知道我隐逸的地点,不要直接问我,你只需要跟着我走,总能找到我向往的隐逸之所。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由“渔翁醉着无人唤”可知,本词中的“渔翁”是悠闲自得的人。“闲来垂钓碧溪上”中垂钓者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故选:
(1)环境宁静优美、生活自由惬意的地方。
(2)本词中的“渔翁”是悠闲自得的人,李白诗中的垂钓者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译文:
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无可奉告,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
2.(2020 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①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①争教:怎么能让。
(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乐 B.叹 C.伤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描绘的“仙湖”的景象是美丽的,是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本诗描绘的摩诃池为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不符合。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因昔日的热闹场面变为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而感叹历史变迁的必然,所以B项正确。
故选:B。
答案:(1)不符合,因为本诗描绘的摩诃池景象冷落、衰败。
(2)B.作者因昔日的热闹场面变为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而感叹历史变迁的必然。
译文:
摩诃池边上不见了用帛装饰栏杆的船,只见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几百年来的兴盛与衰败就像现在的情形,怎么能不让东海变成田地呢?
3.(2021 成都)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各小题。
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
彭懋琪
百花潭对百花庄,小小朱楼隐绿杨。
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
(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
(1)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A.避世独居的隐士
B.辛勤劳作的妇人
C.娇羞可爱的女子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百花潭对百花庄”,写百花潭、百花庄,描绘了雅致的居住环境;“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写货郎卖花、女子买花,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小小朱楼隐绿杨”中的“小小朱楼”符合女子身份,“隔帘呼买夜来香”中的“隔帘买花”写出女子娇羞可爱。
故选:C。
答案:
(1)通过写“花”,描绘了雅致的居住环境,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
(2)C。“小小朱楼”符合女子身份,“隔帘买花”写出女子娇羞可爱。
译文:
百花潭前面对着一座百花庄,百花庄里有一座小小的竹楼隐藏在绿杨荫里。
楼上的人儿听到门前有卖花的货郎走过,隔着帘子喊来货郎要买花。
4.(2022 金牛区二模)诗歌鉴赏。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中写儿童放纸鸢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解答】(1)本题考查体会诗歌内容。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枝条轻轻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后两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答案:
(1)与一二句一起构成一幅春意盎然、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村居早春图,也表现了诗人村居时轻松、惬意的心情。
(2)示例一:“醉”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杨柳在微风中左右摇摆,就像喝醉酒的女子一样娇羞柔媚。
示例二:“醉”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杨柳仿佛为春光所陶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娇柔美丽。
5.(2022 新都区一模)
玉楼春 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①波纹迎客棹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觳(hú) 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②棹(zhào):船桨,此指船。
(1)清人刘体仁评道:一“闹”字卓绝千古。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词,简要说明“劝”字吐露出作者哪些情感和志趣?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即:同意。“闹”字以动写静,运用了“通感”,化视觉为听觉,春景是视觉画面,“闹”是听觉感知,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争妍斗艳、蜂蝶飞舞、生机盎然的情景,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2)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意思:为你我持酒盏劝说西斜的金色太阳,且为聚会的好友宾朋在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劝”字生出了对美好事物与美好时光的向往之意,“劝”人淡泊功名利禄。
答案:
(1)示例一:词第二句写杨柳如烟、寒气轻微,在静谧意境中反衬出枝头红杏的热烈绽放,“闹”字运用拟人手法,用人的情态阐释了词人眼中春景的生机勃勃。
示例二: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2)示例:因为客棹烟轻,红星闹春,写出了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劝”字生出了对美好事物与美好时光的向往之意;浮生长恨却要轻轻一笑,不惜千金则是“劝”人淡泊功名利禄。
翻译:
城东渐渐让人感觉到风光美好,湖面漾起皱纱似的波纹,迎接游人客船的来到。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人生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总是抱怨欢娱太少,谁肯吝惜千金却轻视美人的回眸一笑?为你我持酒盏劝说西斜的金色太阳,且为聚会的好友宾朋在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
6.(2022 成都二模)阅读下面的宋代诗歌,完成问题。

陆游
三十三年举眼非,锦江乐事祗成悲。
溪头忽见梅花发,___青羊宫里时。
(1)“锦江乐事祗成悲”中“乐”“悲”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非同
B.恰似
C.不及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本题,首先要回答是否矛盾。再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不矛盾,因为“锦江乐事祗成悲”中“乐”的是当年锦江之乐,“悲”结合前文“三十三年举眼非”可知当年之景不在,满眼物是人非,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欢乐之景的怀念和对眼前物是人非之景的悲伤和无奈。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三四句主要内容是作者看到眼前物是人非之景时,忽然在溪头看见有梅花开了,联想到当年在青羊宫中的梅花,反衬出无限的悲伤。选项中“非同”是与……不同的意思;“恰似”是好似、好像的意思;“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结合内容可知,这里是由眼前梅花想到了当年青羊宫的梅花。
故选:B。
答案:
(1)不矛盾。“乐”是作者回忆当年在锦江的高兴的事情,“悲”的是指现在不复当年欢乐之景,物是人非,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眼前事物物是人非的悲伤和无奈之情。
(2)B。本是举目皆非,但“溪头忽见梅花发”,唯一的相似之处给诗人带来一丝惊喜,不禁联想到当年青羊宫中的梅花,又反衬出诗人的无限感伤。因此“恰似”更符合诗意。
译文:
回到阔别三十三年的故地,看到眼前物是人非之景时,当年锦江乐事到现在只剩悲伤了。忽然在溪头看见有梅花开了,联想到当年在青羊宫中的梅花。
7.(2022 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完成问题。
绝句(其一)
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①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②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注释】①行椒:成行的椒树。②朱老:与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
(1)本诗一共写了哪几种景物,请简要概括。
(2)本诗和《望岳》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请分析这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椒树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成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由这些可以看出诗中一共有四种景物,分别是在厅堂西边的竹笋,堑北种的椒树,园中即将成熟的梅子和堂前的松树。据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比较理解。《绝句》(其一)出自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时所写的一组即景小诗。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绝句》(其一)是第一首,写的是作者当时内心渴望安定的心境和淡泊的志趣。《望岳》作于诗人青年时期,诗人通过对泰山雄伟磅礴景象的描写,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1)堂西的竹笋,堑北的椒树,园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树。
(2)本诗表现出诗人渴望安定的心境和淡泊的志趣。《望岳》表达了诗人不怕苦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译文: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8.(2022 青羊区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成都
萧遘
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见竹簰①多。
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
【注】①竹簰(pái):大的竹筏。
(1)后人评价该诗“句句无人,却句句写人”。请结合内容简述这样评价的原因。
(2)诗中□处,填入下列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遥
B.偏
C.便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簰多”意思是月亮初上,花市已关,江面来来往往的竹筏多了起来,这是上人们正在运送花木。“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江面来来往往的竹筏上人们正在运送花木,原本平静的江面此时在月色映照下波光粼粼。表现出成都人热爱花木,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能够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表现成都人的性格特点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月晓已开花市合”意思是月亮初上,花市已关。江面本该平静下来,却因来往运载花木的竹筏多,使得江面波光粼粼。有出人意料的感觉。而“偏”字含有意料之外的意思,与首句“已”字相呼应,使诗意起伏转折,更耐人寻味。其他字没有此意。
故选:B。
答案:
(1)诗歌句句无人,却句句在写成都人的生活:月亮初上,花市已关,江面来来往往的竹筏上人们正在运送花木,原本平静的江面此时在月色映照下波光粼粼。表现出成都人热爱花木,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
(2)选B。“偏”字含有意料之外的意思,与首句“已”字相呼应,使诗意起伏转折,更耐人寻味;月色初上,原本花市已关,江面本该平静下来,却因来往运载花木的竹筏多,使得江面波光粼粼。
译文:
月亮初上,花市已关,江面来来往往的竹筏上人们正在运送花木,原本平静的江面此时在月色映照下波光粼粼。
9.(2022 成华区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浪淘沙(其五)
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选自《尊前集》)
(1)这首诗前后两句各自描写了什么场景?请概括作答。
(2)诗中写到“晚霞”,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的前一句“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意思是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这是描写濯锦江的自然景物之美(环境美);后一句“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意思是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这是描写濯锦江的人物活动美、社会风俗美(风情美)。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意思是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诗中运用对比,将女郎织的鸳鸯锦和晚霞相媲美,突出了作者对濯锦江边的春日傍晚晚霞美景的赞叹之情。
答案:
(1)①濯锦江环境美(自然景物美);②濯锦女郎风情美(人物活动美、社会风俗美)。
(2)诗中运用对比,将女郎织的鸳鸯锦和晚霞相媲美,突出了作者对濯锦江边的春日傍晚晚霞美景的赞叹之情。
译文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
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10.(2022 武侯区二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选自《全唐诗》)
(1)除夜有“达旦守岁”的习俗,本诗中,诗人“凄然”不眠又是因为什么呢?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作答。
(2)后人评价该诗结尾两句“笔法婉曲”,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从小处细处着手,抓住一字一句,注意其所描写物的特征,思考其意义,透析诗人的情感。前两句意思为: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由此可知,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诗人旅居异乡为“客”,内心是“凄然”的,所以“寒灯”二字,也就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转凄然”的意思是:变得凄凉悲伤。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诗人心境变得凄凉的原因是自己一人客居旅馆,又是除夕凭添了思乡思亲之情。“霜鬓明朝又一年”还有对年华易逝的悲哀。
(2)本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诗人远在故乡之外,“故乡”“千里”分别指代亲人和自己,从中可知写作角度由自己转移到亲人,这是思乡怀人诗常见的手法,从对方思念自己入手,更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艺术效果是含蓄抒情。
答案:
(1)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内心孤独寂寞;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2)“故乡今夜思千里”运用了对写的表现手法,不直接写自己的思念,而通过想象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11.(2022 高新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标题:_______
【清】顾印愚
野店临江石级斜,炊烟簇簇裹稠花。
轻舟小坐浑忘去,旋汲清流为点茶。
(1)这首关于成都的诗,标题不详需补充。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最恰当?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A.府江棹歌
B.锦江夜歌
C.锦城写望
(2)成都在打造田园城市时,拟选此诗为“田园风貌”样本。请依据诗境,探究其入选的两点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的补充。“野店临江石级斜,炊烟簇簇裹稠花”意思是乡村的旅舍临近江边,石头堆砌的台阶弯弯又斜斜,缕缕升起的炊烟缠绕着江边稠密的花丛。从句中的“野店、炊烟、稠花”等景物描写可知,诗人是从写景视角及景物特征去描写了岸边的景色。“轻舟小坐浑忘去,旋汲清流为点茶”意思是诗人泛舟停留在江边小坐,浑然忘却要离去,不久便汲取江中流水去煮茶。描写了汲江水煮茶之事写诗人泛舟停留、沉浸忘我状态。理由:诗中美景均为白日所见,并非夜景,排除B;诗中无“望”的视角,排除C。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根据:野店临江石级斜,炊烟簇簇裹稠花“中的“野店、炊烟、稠花”可知,乡村的旅舍、袅袅升起的炊烟、稠密的花从在选景上构成了意境古朴清幽,生态绿色宜居,充满田园气息;根据“轻舟小坐浑忘去,旋汲清流为点茶”中的“轻舟、点茶”可知,诗人乘坐小舟,悠闲地汲取江水煮茶,浑然不知离去,写出了诗人沉浸在忘我的状态,侧面描绘出了百姓生活闲适自在,充满田园乐趣。
答案:
(1)选A。诗中写岸边之景(野店、炊烟、稠花),写汲江水煮茶之事,写诗人泛舟停留、沉浸忘我状态,其写作视角应为棹歌。故选:A。
(2)选景构成的意境古朴清幽,生态绿色宜居,充满田园气息:诗句描绘出百姓生活闲适自在,充满田园乐趣。
译文:
乡村的旅舍临近江边,石头堆砌的台阶弯弯又斜斜,缕缕升起的炊烟缠绕着江边稠密的花丛。
诗人泛舟停留在江边小坐,浑然忘却要离去,不久便汲取江中流水去煮茶。
12.(2022 温江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各题。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A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诗中A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拂
B.动
C.弄
(2)本诗歌最后落脚到一个“幽”字,说说诗歌是如何体现出“幽”的?
【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诗句中的“绕”和“弄”字最精彩传神。“绕”字将“涧水”写得鲜活,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弄”字将“竹与花草”也写活了,在春光里舞动腰身,舞弄柔情。
(2)本题考查诗中景物的特点和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幽”就是静的意思。整首诗提到了“涧水”“竹”“花草”“茅檐”“鸟”这些景物,其中应该有声音的是“涧水”和“鸟鸣”,但诗中却说“涧水无声”“一鸟不鸣”。所以“无声”和“不鸣”写出了钟山春景是幽静的。全诗所写景物都是幽静的,可见诗人的内心也是宁静的。“茅檐相对坐终日”的意思是: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一个“终日”就可见诗人的休闲。茅檐下终日观赏钟山的春景也可以体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答案:
(1)选C,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个“绕”字,一个“弄”字,将山间涧水与植物的鲜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涧”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竹”与“花草”舞动腰身,款款弄姿。
(2)诗句中的“无声”和“不鸣”两个词,写出钟山春景的“幽”;表达了诗人对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宁静闲适的心境,以及淡淡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
译文: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
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
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13.(2022 温江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①
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②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_____落叶一扁舟。
【注】①李十二白:李白。裴九:裴隐。贾至被贬巴陵时,正是李白长流夜郎时。②湘山:山名,在洞庭湖中。
(1)此诗蕴含作者幽微复杂的情感,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情感呢?(结合诗句,至少写出两种)
(2)诗中的横线处,填入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先判断,再简述理由。
A.归雁
B.雎鸠
C.孤鸿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能力。《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开头“江上相逢皆旧游”,作者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久别重逢,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次句“湘山永望不堪愁”,情感上来了个转折,这时望着湘山,却不堪诉说心中的忧愁,表明了贬谪生活的感伤惆怅。后两句“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运用“秋风”“孤鸿”“落叶”等一些萧瑟的意象,表现出孤寂落寞的心情,这正是作者远离朝廷产生的失落感的反映。
(2)本题考查意象的概括能力。诗歌使用了诸多意象,首先是“江上”,含有江水的意思。然后是“湘山”,“落叶”和“秋风”等意象。这些意象渲染出孤寂凄凉的氛围,“孤鸿”,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羁旅游子的孤单和悲伤,在此诗中与“秋风”“落叶”等意象照应,与作者被贬巴陵、远离朝廷的失落孤寂或落寞心情契合。
答案:
(1)第一句“江上相逢皆旧游”,写出与朋友相逢的喜悦;第二句“湘山永望不堪愁”:指被贬的愁苦;第三四句:借“明月、秋风、秋水、落叶、扁舟”等意象,寄托了自己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个体渺小的慨叹。
(2)“孤鸿”,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羁旅游子的孤单和悲伤,在此诗中与“秋风”“落叶”等意象照应,与作者被贬巴陵、远离朝廷的失落孤寂或落寞心情契合。
译文: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我在湘江上与李白、裴九大哥相逢,我们是早就认识的老朋友,喜欢在一起游山玩水,远望着湘山,不忍心诉说心里的忧愁。在这萧瑟的秋风里,在这明月照耀下的洞庭水上,只有那孤鸿与落叶陪伴着我们的一叶扁舟。
14.(2022 简阳市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提刑张郎中寄筇竹拄杖
欧阳修
玉光莹润锦斓斑,霜雪经多节愈坚。
珍重故人相赠意,扶持衰病过残年。
(1)诗歌中的“筇竹拄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相赠意”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这首诗是欧阳修改答谢友人寄赠给他筇竹拄杖而写的。诗的前两句,写了拄杖的外观和质地。“玉光莹润锦斓斑“,意思是这支筇竹拄杖发出莹润的美玉般的光芒,还有斑斓的彩纹,这是拄杖的外观。“霜雪经多节愈坚”意思是拄杖所用的竹子经霜历雪多年,有坚硬的气节,这说明拄杖的质地坚固。从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筇竹拄杖”的特点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珍重故人相赠意,扶持衰病过残年”,意思是:我非常珍重老朋友赠送给我竹杖,帮助我这衰病之躯度过残余的岁月。“相赠意”指的是故人(老朋友)从远方寄赠给我“筇竹拄杖”的情谊,这体现了故人对“我”的关照与爱护之意。故人赠“我”拄杖,直接意图是为了让“我”行走得更平稳,身体更健康。从“霜雪经多节愈坚”来看,还有深层的含义,“我”要和老朋友一样,愈老愈见气节,在艰难岁月的磨砺下,风骨要更为硬朗,气节要更为坚定。
答案:
(1)“玉光”“莹润”“斑斓“写出了竹杖的外观润泽、花纹美丽,“节愈坚”指的是拄杖质地坚固。
(2)“相赠意”有两层含义:一是用竹杖表达老朋友之间深厚友谊,“扶持”(帮助) 友人行走,平安度过晚年(“过残年“);二是祝愿(希望)朋友像“竹杖“一样,坚强不屈,即使历经磨难风采依旧(“节愈坚“)。
译文:
这支筇竹拄杖发出莹润的美玉般的光芒,还有斑斓的彩纹,拄杖所用的竹子经霜历雪多年,有坚硬的气节。我非常珍重老朋友赠送给我竹杖,帮助我这衰病之躯度过残余的岁月。
15.(2022 简阳市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本诗题目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诗人却没有一句在写“友人别墅”,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2)本诗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都写到了“春风”,“春风”分别寄托了两位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相当于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的角度,作者的感情三个方面入手。作者并没有在诗中描写友人的别墅,也没有描写友人的风姿,只是描写了村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是如此让人心情愉悦而舒适,那居住其中的友人的风姿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一种以景托人的烘托手法。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比较阅读。本诗“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意思是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久居城市的诗人,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脱俗的村野风光,自然会被它所吸引。表达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侧重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诗句主要描写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目的是让读者想象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或本首诗通过自然优美村野风光的描写,烘托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
(2)本诗侧重表达了诗人对访友途中看到的春景的喜爱之情;《春夜洛城闻笛》侧重表达了诗人听到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译文:
向西走过澧水小桥,小路渐渐变得曲折。日上三竿,仍未到达友人之家。乡村间,门巷如此相似,春风里,枳花处处绽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