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1.牛顿第二定律的六大特性(1)同体性:式中合力F、质量m、加速度a对应同一物体。(2)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可以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所有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3)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力F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4)矢量性:加速度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是矢量式。(5)因果性:合力F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6)局限性: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物体的加速度必须是相对惯性系而言的。2.合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决定关系(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只要合力不为零,不管速度大小如何,物体都有加速度。(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合力与速度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但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3)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直接关系。(4)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F,a∝。一、单选题1.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A.F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因为每节车厢质量相等,阻力相同,故第2节对第3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得。故选C。2.如图所示,电动遥控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面,当它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长木板保持静止,此时( )A.小车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B.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C.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大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D.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A.小车加速向左运动,受到自身的重力和电机的驱动力,受到长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和阻力,A错误;B.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包括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阻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方向一定不在水平方向,B错误;CD.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C错误,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下列F-t图像能反应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A.B.C.D.【答案】C【解析】对人的运动过程分析可知,人下蹲的过程可以分成两段: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的大小;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的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对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答案】C【解析】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A错误.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B错误.C.设绳子的张力为F,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F,若m甲>m乙,则由得,a甲D.收绳速度与“拔河”比赛胜负无关,故选项D错误.5.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和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大小不变;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与隔离法.【名师点睛】1、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2、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6.建筑工人用图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答案】B【解析】对建筑材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F=210N,然后再对人受力分析由平衡的知识得,得FN=49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间的压力为490N,B对.7.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答案】C【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质量为m,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且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故选C。8.如图,A、B、C三个小球质量均为m,A、B之间用一根没有弹性的轻质细绳连在一起,B、C之间用轻弹簧拴接,整个系统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并且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上面的细线剪断,使A的上端失去拉力,则在剪断细线的瞬间,A、B、C三个小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A.1.5g,1.5g,0B.g,2g,0C.g,g,gD.g,g,0【答案】A【解析】剪断细线前,由平衡条件可知上端的细线的拉力为,、之间细绳的拉力为,轻弹簧的拉力为,在剪断细线的瞬间,轻弹簧中拉力不变,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的加速度为零;、小球用一根没有弹性的轻质细绳连在一起,即将一起向下运动,整体受到二者重力和轻弹簧向下的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时,A的加速度为C.当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答案】BCD【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因此要使B能够相对地面滑动,A对B所施加的摩擦力至少为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故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A错误;B.A、B恰好不相对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应当满足且即则当≤F<3μmg,A、B将一起向右加速滑动。当时,对A和B整体受力分析有解得故B正确。CD.当F≥3μmg时,A、B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向右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μmg=2maA,解得,故CD正确。故选BCD。1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答案】ACD【解析】AC.由图可知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有下滑过程加速度大小为有联立上述方程可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以及动摩擦因数,故AC符合题意;B.物块的质量无法求得,故B不符合题意;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可知可以求出,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11.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答案】BD【解析】木箱静止时物块对箱顶有压力,则物块受到箱顶向下的压力,当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向上,所以系统应该有向上的加速度,是超重,物体可能是向上加速,也可能是向下减速,所以B正确.12.如图所示,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l1和△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A.a1=3g B.a1=0 C.△l1=2△l2 D.△l1=△l2【答案】AC【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剪断细绳的瞬间,绳子的拉力消失,弹簧还没有来得及改变,所以剪断细绳的瞬间a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拉力,剪断前对bc和弹簧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故a受到的合力,故加速度,A正确,B错误;设弹簧的拉力为,则,根据胡克定律可得,C正确,D错误.13.如图所示,物体a、b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再用一根轻弹簧跟a相连,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已知物体a、b的质量相等.当在P点处剪断绳子的瞬间A.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零B.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gC.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零D.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答案】BD【解析】A、B、设ab物体的质量为m,剪断细线前,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和弹簧的弹力而平衡,故F=2mg;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到重力、细线拉力和弹簧的拉力;剪断细线后,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不变,细线的拉力减为零,故物体a受到的力的合力等于mg,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的加速度为,故B正确,A错误;C、D、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细线拉力,剪断细线后,重力不变,细线的拉力减为零,故物体b受到的力的合力等于mg,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的加速度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三、解答题14.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可用描写,k为系数;v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v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质量为时,起飞离地速度为66 m/s;装载货物后质量为,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k值可视为不变。(1)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2)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1 521 m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答案】(1);(2)2m/s2,【解析】(1)空载起飞时,升力正好等于重力:满载起飞时,升力正好等于重力:由上两式解得:(2)满载货物的飞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解得:由加速的定义式变形得:解得:15.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答案】(1),;(2);(3)【解析】(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运动时间为t,由题可知初速度,末速度,位移由运动学公式得:①②由①②式代入数据得③④(2)设志愿者饮酒后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由运动学公式得⑤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⑦(3)设志愿者力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志愿者的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