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在百米赛跑中,你感觉自己的速度是否变化?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思考南南在跑中间一段路程时,速度变了。南南在跑中间一段路程时,速度没变。南南实验探究一100m赛跑的速度变化怎样测量才能知道南南跑步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只要能通过测量,计算出南南跑过不同路段的速度就行了。说的对,可以把南南通过的路程分成几段,分别测量路程和对应的时间,计算出速度就可以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1)原理:(2)方法:(3)器材:设计实验停表卷尺用卷尺测量100m的直跑道,每25m一段,共测量4段,在每一段处站一个同学,用停表计时。当发令员发出信号时,运动员开始起跑,四位计时员看到烟雾就开始计时,到达每一段处计时结束。进行实验路程s/m 0 25 50 75 100时间t/s 0实验数据根据 可求出各段的速度,比较各段速度即可知道各段速度变化情况。0-25m 25-50m 50-75m 75-100m速度m/s计算结果v=-st分析与论证在“探究某同学跑40 m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的实验中:(1)提出问题:该同学跑40 m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____________:①速度始终不变;②速度越来越快;③起跑时速度较慢,中间一段速度较快,最后一段速度变慢。猜想与假设练一练(3)实验方案:在操场的跑道上测量一段40 m长的距离,并将它平均分成4段,四位记时员分别记录该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4)实验原理:________,所需的测量仪器:________和_______。刻度尺停表(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路程/m 10 20 30 40时间/s 3.2 5.3 6.8 9.2(6)分析论证: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出该同学各段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①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②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③从3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135.564.17(7)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跑40 m过程中速度是变化的,起跑时速度较慢,中间一段速度较快,最后一段速度变慢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实验探究二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组装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 = tB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t2 = tC -tB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实验步骤点击下方图片观看视频——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路程 (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全程 s1= t1= v1=上半段 s2= t2= v2=下半段 s3= t3= v3=分析与论证相等的s内,t的变化?计算出v,、v2、v3 ,得出什么结论?评估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交流与合作s分得不等、计时测量估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格式是“小时:分:秒”)。练一练(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长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在小车碰到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处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大(4)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若路程s2正好是全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m/s。(5)由实验可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选填“大”或“小”),在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0.240.2大变速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原理: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实验步骤课堂小结实验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flv 第二章第四节.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