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五节 机械效率第十章 机械与人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下图画了三种办法。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情景分析思考人提沙子做功对沙子做功对桶做功W1 = 600 J克服自重做功总功 3120J额外功2520 J沙子重100 N 人体重400 N 动滑轮重10 N桶重 20 N 口袋重 5 N 地面到三楼高 6 mW2 = 120 JW3 = 2400 J有用功600 J情景分析对沙子做功W1 = 600 J对桶做功对动滑轮做功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沙子重100 N 人体重400 N 动滑轮重10 N桶重20 N 口袋重5 N 地面到三楼高6 m人拉滑轮利用桶做功W2 = 120 JW3 = 60 J总功 780 J情景分析对沙子做功对口袋做功对动滑轮做功人拉滑轮利用口袋做功沙子重100 N 人体重400 N 动滑轮重10 N桶重20 N 口袋重5 N 地面到三楼高 6 mW1 = 600 JW2 = 30 JW3 = 60 J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 690 J这种办法最好!情景分析额外功在做有用功的同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我们要做的,必须做的功,叫做有用功。实现目的而做的功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等而做的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即:W总=W有用+W额外总 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GF提升重物是目的,是有用功。要达到目的,完成有用功,必须施加力 F 对滑轮做功,是总功。提升重物,要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而额外做功,否则不能完成任务。这个功不是目的而又不得不做,是额外功。例如:滑轮认识机械效率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2.公式:3.用百分数表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200 N的物体A在100 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提升10 m,已知此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50 W。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F所做的总功。(3)拉力F的大小。(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思考[答案]解:(1)提升重物过程中拉力F做的有用功:W有=Gh=1200 N×10 m=12000 J。(2)拉力做的总功:W总=Pt=150 W×100 s=15000 J。(3)由图知,n=3,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10 m=30 m,由W总=Fs得,拉力:F===500 N。(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N h/m F/N s/m W有/J W总/J η123F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G/N h/m F/N s/m W有/J W总/J η12实验2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结论: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FF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摩擦、绳重(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物重(物重增加,机械效率提高)动滑轮重(动滑轮重减小,机械效率提高)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观看视频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个。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1 2 10 0.8 402 5 5 1.5 203262.5%大于思考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怎样提高机械效率.swf 第五节 机械效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