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5分)用行楷将以下句子抄写在格子里,做到正确、美观、流畅。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5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近一年来,中国航天事业jiàn shù    颇丰。“嫦娥”和“玉兔”的月球探测zhèng shí    了一个又一个猜想:“天问”和“祝融”开始zhí xíng    探测火星的任务:“天舟”和“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kě kào    家园;神舟十三号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顺利返回地球……每一项成就都令中华儿女热血fèi téng    ,民族自豪感在胸腔中激荡。
3.(2分)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埋头(mán)栅栏(zhà)头涔涔(cén)
B.依偎(wēi)徘徊(huí)赤裸裸(luǒ)
C.间断(jiàn)圈养(quān)追悼会(diào)
D.弓缴(zhuó)剔除(tī)含情脉脉(mò)
4.(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拔弄 占据 书籍 万象更新
B.避免 肿胀 惊惶 不可思议
C.褐色 空虚 轻脆 焉知非福
D.通宵 惟恐 寄托 死得其索
5.(2分)在下列诗句或成语中,“日”字的意义相同的是(  )
①锄禾日当午
②日久见人心
③千里江陵一日还
④夜以继日
⑤日出江花红胜火
A.①⑤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6.(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夏日酷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B.“把《诗经》还给我,你又看不懂。”他的眼里露出了鄙夷不屑的目光。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许多人必须将车子停在远处,步行好一段路才能抵达会场,活动盛况可见一斑。
7.(2分)下列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2分)按照下列例句加点词的规律,照样子选择正确的一项(  )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校园里,师生互相问好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好风气,地铁上,人们尊老爱幼的行为也是 ;公共场所,大家不喧哗吵闹的行为慢慢变得 。
A.不足为奇 绝无仅有 B.屡见不鲜 前所未有
C.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D.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9.(2分)下列关于课文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都用了寓情于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B.《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他还着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茶馆》。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
D.《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以未来人的视角回顾现在,对我们进“考古”。
10.(2分)热爱国学的心明想在毕业之际写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上联是“传道授业茹苦含辛”,恰当的下联是(  )。
A.宽厚弘毅桃李天下 B.树人培才鞠躬尽瘁
C.前程似锦日进斗金 D.呕心沥血蜡炬成灰
11.(2分)同学们在“悦读悦美”共读活动中,撰写了读后感,请选择书名补充到读后感的标题中。
A.《童年》B.《鲁滨逊漂流记》C.《尼尔斯骑鹅旅行记》D.《汤姆 索亚历险记》
(1)祸福相依,冷静面对——读    有感。
(2)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读    有感。
(3)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读   有感。
(4)我和高尔基比一比——读   有感。
12.(1分)根据情境,用恰当的方法描写出人物的心情。
在学校举办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脱颖而出,夺得了冠军。
   
13.(6分)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我们不禁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那样扪心自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回想六年的成长历程,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就如《长歌行》所说:“   ,   !”也懂得了“   ,一字值千金”的道理;面对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时,我谨记“   ,   。”
14.(8分)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食品安全的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即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    。这些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敲响人们的警钟,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
2001年发表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既是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总的目标。
国务院新闻办2019年10月14日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算起,中国粮食总产量先后跨过5.5亿吨、6亿吨、6.5亿吨三大台阶,2015年开始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也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局部战争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这充分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
然而,从吃饱到吃好,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短语。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2021年我国就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B.我国一直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所以没有出现过任何食品安全问题。
C.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D.近十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情况?   
(4)爸爸说,现在全球疫情严重,还有局部战争,粮食危机即将来临,他要囤积大量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姐姐说,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不需要像改革开放前那样节衣缩食,可以尽情享受各类美食,是否“光盘”不重要。
你认同爸爸和姐姐的观点吗?选择其中一人,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观点。    
15.(12分)
杭州亚运会
【材料一】
2022年杭州亚运会,即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亚运会原设比赛项目40项,其中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项目,杭州亚运会增设电子竞技和霹雳舞两个比赛项目。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曾于2010年举办第16届亚运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按照“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定位以及“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坚持“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以杭州为主办城市,辐射省内部分城市。除杭州赛区外,还有宁波赛区,温州赛区,金华赛区,绍兴赛区和德清赛区。
【材料二】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征,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材料三】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在我们的城市里,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亚运的气息了:为打造浙江“一小时”交通圈,杭绍台铁路、湖杭铁路等交通配套正在兴建;电子竞技入亚,杭州北景园电竞生态公园正加快建设……亚运会的举行,有望给我们带来什么?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2022亚运会,提出了不少建议。下面是其中一名代表的采访记录:
两会代表闵云希望浙江抓住亚运契机,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打造一个健康活力之省,让更多人把运动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亡羊补牢式的“朋克养生”——一边大口吃着高热量零食,一边勤奋地往健身房跑。他说:“我有两个心愿,一是浙江营造全方位的运动氛围,助力品质生活,二是浙江真正实现‘体教融合’,走出一条浙江特色的体育教育之路。”其中,“体教融合”,一句话概括,既有利于选拔适应竞技体育赛事的人才,又能让青少年人均掌握至少一门运动项目并终身受益。
“我们湖州正在尝试办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当孩子从小掌握一项他喜欢又有天赋的运动后,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就多了一份选择,无论将来选择竞技体有,还是形成终身爱好,都是百利无一害的。”闵云说。
(来源:都市快报《杭州亚运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节选)
(1)在已经举办的亚运会中,中国总共承办几次?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2022年杭州将举办第19届亚运会,共设置有    个赛区,它的会徽最大元素地展现了浙江特色,其核心的图形是    ,向大众展现了浙江的精神气质,即    。
(3)下列关于杭州亚运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杭州亚运会共设42个比赛项目,其中包括31个是奥运项目。
B.杭州亚运会的目标是举办“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国际体育盛会。
C.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各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惜一切代价,为举办豪华亚运作准备。
D.“朋克养生”是两会代表闵云的两个心愿之一。
(4)下列对于本届亚运会会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徽既彰显了杭州城市特色,又融入了体育元素和人文意蕴。
B.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C.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D.会徽图形的青山绿水展示了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色,体现“绿色”办会理念。
(5)材料三里,闵云介绍“湖州尝试办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的目的是什么?   
16.(15分)
枇杷酸 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凌老汉出门的时候还是红彤彤的太阳,当他在集上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凌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蹬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凌老汉。凌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凌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架,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一一女人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老汉留下枇杷,千恩万谢地走了。
⑩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鸟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方框里填写合适的小标题。
   →借伞送衣→   →回赠枇杷→   
(2)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不爱吃枇杷,也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3)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联系短文,完成题目。
①第⑤自然段中出现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可能分别在想什么?
   
②结合人物的言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   的凌师傅。
(4)有人认为:小说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没有必要用大量笔墨去描写他的妻子。你同意这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5)文章最后一句话改为“妻子瞬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也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与原文结尾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三、习作表达
17.(30分)题目:《等待》
有人说,等待如药苦涩,有人说,等特如蜜甘甜;有人说,等待如狼丑恶,有人说,等待如蝶美丽;有人说,等待如水单调,有人说,等待如虹缤纷……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等待:等人、等车、等开始、等结束……等待的过程百感交集,等待的结果有笑有泪。
打开记忆的大门,选择亲身经历过的一次“等待”与大家分享,请用本学期学到的抒情方法写出等待过程中的心情的变化,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5分)用行楷将以下句子抄写在格子里,做到正确、美观、流畅。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的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5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近一年来,中国航天事业jiàn shù  建树 颇丰。“嫦娥”和“玉兔”的月球探测zhèng shí  证实 了一个又一个猜想:“天问”和“祝融”开始zhí xíng  执行 探测火星的任务:“天舟”和“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kě kào  可靠 家园;神舟十三号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顺利返回地球……每一项成就都令中华儿女热血fèi téng  沸腾 ,民族自豪感在胸腔中激荡。
【分析】看拼音写词语是小学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答案为:
建树 证实 执行 可靠 沸腾
3.(2分)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埋头(mán)栅栏(zhà)头涔涔(cén)
B.依偎(wēi)徘徊(huí)赤裸裸(luǒ)
C.间断(jiàn)圈养(quān)追悼会(diào)
D.弓缴(zhuó)剔除(tī)含情脉脉(mò)
【分析】本题考查了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埋头”的“埋”应读“mái”,读“mán”时,指抱怨;责备。
B.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
C.有误,“圈养”的“圈”应读“juàn”,指饲养牲畜;读“quān”时,意思是范围;周,周遭;环形的东西。“追悼会”的“悼”应读“dào”;
D.正确。
故选:D。
4.(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拔弄 占据 书籍 万象更新
B.避免 肿胀 惊惶 不可思议
C.褐色 空虚 轻脆 焉知非福
D.通宵 惟恐 寄托 死得其索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拨弄:来回地拨动。因此,“拔弄”应是“拨弄”。
B.正确。
C.有误,清脆:(声音)清楚悦耳。因此,“轻脆”应是“清脆”。
D.有误,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因此,“死得其索”应是“死得其所”。
故选:B。
5.(2分)在下列诗句或成语中,“日”字的意义相同的是(  )
①锄禾日当午
②日久见人心
③千里江陵一日还
④夜以继日
⑤日出江花红胜火
A.①⑤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解答】①“日”的意思是太阳;②“日”的意思是时间;③“日”的意思是一天;④“日”的意思是白天;⑤“日”的意思是太阳。意思相同的①和⑤。
故选:A。
6.(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夏日酷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B.“把《诗经》还给我,你又看不懂。”他的眼里露出了鄙夷不屑的目光。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许多人必须将车子停在远处,步行好一段路才能抵达会场,活动盛况可见一斑。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解答】A、B、D三项使用正确。
C.使用错误,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是贬义词,用在语境“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表示赞成”中不合适。
故选:C。
7.(2分)下列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写作方法的辨析与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解答】“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A、B、D三项也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C.属于说理性诗句,不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C。
8.(2分)按照下列例句加点词的规律,照样子选择正确的一项(  )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校园里,师生互相问好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好风气,地铁上,人们尊老爱幼的行为也是 ;公共场所,大家不喧哗吵闹的行为慢慢变得 。
A.不足为奇 绝无仅有 B.屡见不鲜 前所未有
C.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D.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分析】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解答】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结合本题语境,其近义词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故选:D。
9.(2分)下列关于课文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都用了寓情于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B.《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他还着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茶馆》。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
D.《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以未来人的视角回顾现在,对我们进“考古”。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A.有误,朱自清的《匆匆》一连串的问句占了全文很大篇幅,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
B、C、D正确。
故选A。
10.(2分)热爱国学的心明想在毕业之际写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上联是“传道授业茹苦含辛”,恰当的下联是(  )。
A.宽厚弘毅桃李天下 B.树人培才鞠躬尽瘁
C.前程似锦日进斗金 D.呕心沥血蜡炬成灰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结合对联对仗工整的特点可知,下列选项中和“传道授业茹苦含辛”对仗最工整的是“树人培才鞠躬尽瘁”。“传道授业”对“树人培才”,“茹苦含辛”对“鞠躬尽瘁”。
故选:B。
11.(2分)同学们在“悦读悦美”共读活动中,撰写了读后感,请选择书名补充到读后感的标题中。
A.《童年》B.《鲁滨逊漂流记》C.《尼尔斯骑鹅旅行记》D.《汤姆 索亚历险记》
(1)祸福相依,冷静面对——读  B 有感。
(2)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读  C 有感。
(3)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读 D 有感。
(4)我和高尔基比一比——读 A 有感。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解答】A.《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B.《鲁滨逊漂流记》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因为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非常有趣的书,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要勇敢和乐观地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C.《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 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D.《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故(1)(2)(3)(4)应填:B、C、D、A。
故答案为:
(1)B;
(2)C;
(3)D;
(4)A。
12.(1分)根据情境,用恰当的方法描写出人物的心情。
在学校举办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脱颖而出,夺得了冠军。
 同学们高兴极了,有的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有的高兴地跳起了舞蹈,有的高兴地唱起了歌。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注意结合题目所给出的内容,按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
【解答】结合所给情景,用恰当的方法描写出人物的心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同学们高兴极了,有的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有的高兴地跳起了舞蹈,有的高兴地唱起了歌。
13.(6分)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我们不禁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那样扪心自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回想六年的成长历程,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就如《长歌行》所说:“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也懂得了“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的道理;面对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时,我谨记“ 谦受益 , 满招损 。”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名言警句和诗歌默写。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解答】分别出自《匆匆》《长歌行》《增广贤文》《大禹谟》。
故答案为: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读书须用意 谦受益 满招损
14.(8分)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食品安全的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即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  现状不容乐观 。这些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敲响人们的警钟,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
2001年发表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既是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总的目标。
国务院新闻办2019年10月14日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算起,中国粮食总产量先后跨过5.5亿吨、6亿吨、6.5亿吨三大台阶,2015年开始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也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局部战争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这充分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
然而,从吃饱到吃好,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短语。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2021年我国就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B.我国一直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所以没有出现过任何食品安全问题。
C.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D.近十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情况? 列数字。说明了我国占有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之少,和养活的人口之多,表明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4)爸爸说,现在全球疫情严重,还有局部战争,粮食危机即将来临,他要囤积大量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姐姐说,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不需要像改革开放前那样节衣缩食,可以尽情享受各类美食,是否“光盘”不重要。
你认同爸爸和姐姐的观点吗?选择其中一人,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观点。  我不认同爸爸的观点。虽然现在全球疫情严重,还有局部战争,但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这充分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不用囤积大量的粮食。 
【分析】本文开篇提出“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接着对我国近年来的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但居安思危,从吃饱到吃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解答】(1)本题考查补写短语。由前文句子“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等等”可知,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可补写的短语为“现状不容乐观”。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2001年发表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可知,A项错误。由句子“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等等”可知,B项错误。C项“不用担心粮食问题”说法错误。由句子“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局部战争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可知,D项正确。故选D。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也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这个句子列举了三个数字,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说明了我国占有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之少,和养活的人口之多,表明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4)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爸爸和姐姐的观点都是不对的,任选一人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注意结合文中的相关信息来说明。
故答案为:
(1)现状不容乐观;
(2)D;
(3)列数字。说明了我国占有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之少,和养活的人口之多,表明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4)我不认同爸爸的观点。虽然现在全球疫情严重,还有局部战争,但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这充分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不用囤积大量的粮食。
15.(12分)
杭州亚运会
【材料一】
2022年杭州亚运会,即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亚运会原设比赛项目40项,其中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项目,杭州亚运会增设电子竞技和霹雳舞两个比赛项目。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曾于2010年举办第16届亚运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按照“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定位以及“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坚持“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以杭州为主办城市,辐射省内部分城市。除杭州赛区外,还有宁波赛区,温州赛区,金华赛区,绍兴赛区和德清赛区。
【材料二】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征,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材料三】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在我们的城市里,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亚运的气息了:为打造浙江“一小时”交通圈,杭绍台铁路、湖杭铁路等交通配套正在兴建;电子竞技入亚,杭州北景园电竞生态公园正加快建设……亚运会的举行,有望给我们带来什么?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2022亚运会,提出了不少建议。下面是其中一名代表的采访记录:
两会代表闵云希望浙江抓住亚运契机,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打造一个健康活力之省,让更多人把运动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亡羊补牢式的“朋克养生”——一边大口吃着高热量零食,一边勤奋地往健身房跑。他说:“我有两个心愿,一是浙江营造全方位的运动氛围,助力品质生活,二是浙江真正实现‘体教融合’,走出一条浙江特色的体育教育之路。”其中,“体教融合”,一句话概括,既有利于选拔适应竞技体育赛事的人才,又能让青少年人均掌握至少一门运动项目并终身受益。
“我们湖州正在尝试办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当孩子从小掌握一项他喜欢又有天赋的运动后,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就多了一份选择,无论将来选择竞技体有,还是形成终身爱好,都是百利无一害的。”闵云说。
(来源:都市快报《杭州亚运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节选)
(1)在已经举办的亚运会中,中国总共承办几次? B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2022年杭州将举办第19届亚运会,共设置有  六 个赛区,它的会徽最大元素地展现了浙江特色,其核心的图形是  钱塘江和钱江潮头 ,向大众展现了浙江的精神气质,即  勇立潮头 。
(3)下列关于杭州亚运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杭州亚运会共设42个比赛项目,其中包括31个是奥运项目。
B.杭州亚运会的目标是举办“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国际体育盛会。
C.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各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惜一切代价,为举办豪华亚运作准备。
D.“朋克养生”是两会代表闵云的两个心愿之一。
(4)下列对于本届亚运会会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会徽既彰显了杭州城市特色,又融入了体育元素和人文意蕴。
B.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C.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D.会徽图形的青山绿水展示了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色,体现“绿色”办会理念。
(5)材料三里,闵云介绍“湖州尝试办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的目的是什么? 当孩子从小掌握一项他喜欢又有天赋的运动后,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就多了一份选择,无论将来选择竞技体有,还是形成终身爱好,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分析】本文属于非文本性阅读理解。选取了三个方面对杭州亚运会进行介绍。材料一介绍杭州亚运会的项目、定位、办会理念、办赛原则;材料二介绍了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材料三在杭举办亚运会带来的变化。
【解答】(1)考查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曾于2010年举办第16届亚运会”可知,在已经举办的亚运会中,中国总共承办了两次。故选B。
(2)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根据材料一“除杭州赛区外,还有宁波赛区,温州赛区,金华赛区,绍兴赛区和德清赛区”可知,2022年杭州将举办第19届亚运会,共设置有六个赛区。根据材料二“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征,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可知,其核心的图形是钱塘江和钱江潮头,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
(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正确。B.有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杭州亚运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C.有误,“不惜一切代价,为举办豪华亚运作准备”说法不正确。D.有误,根据材料三中“而不是亡羊补牢式的‘朋克养生’”可知,题干说法错误。故选A。
(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由“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可知,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故选B。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由“当孩子从小掌握一项他喜欢又有天赋的运动后,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就多了一份选择,无论将来选择竞技体有,还是形成终身爱好,都是百利无一害的”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B;
(2)六 钱塘江和钱江潮头 勇立潮头;
(3)A;
(4)B;
(5)当孩子从小掌握一项他喜欢又有天赋的运动后,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就多了一份选择,无论将来选择竞技体有,还是形成终身爱好,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16.(15分)
枇杷酸 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凌老汉出门的时候还是红彤彤的太阳,当他在集上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凌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蹬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凌老汉。凌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凌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架,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一一女人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老汉留下枇杷,千恩万谢地走了。
⑩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鸟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方框里填写合适的小标题。
 怯怯借伞 →借伞送衣→ 妻子数落 →回赠枇杷→ 夸枇杷甜 
(2)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不爱吃枇杷,也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3)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联系短文,完成题目。
①第⑤自然段中出现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可能分别在想什么?
 凌师傅:一把伞值多少钱?这么大的雨,老人家淋病了,可怎么办?妻子:你傻呀?人家会为了这把伞特地送回来?绝对不能借。 
②结合人物的言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心地善良 、 乐于助人 的凌师傅。
(4)有人认为:小说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没有必要用大量笔墨去描写他的妻子。你同意这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不同意。本文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凌师傅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大形象;同时,妻子的出现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跌宕起伏。 
(5)文章最后一句话改为“妻子瞬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也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与原文结尾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我更喜欢原文结尾。“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写凌师傅的妻子没有动过老汉送来的枇杷,实际上暗示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觉得愧疚或出于面子而没有表露出来而已,这样结尾更能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分析】本文主要写了凌老汉卖枇杷遇上大暴雨,凌师傅借给了凌老汉一把伞还给了他一件衣服,这让妻子很是不满,后来凌老汉归还伞和衣服,还送了一袋枇杷给凌师傅。文章主要赞美了凌师傅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②③段写的是老汉借伞,由句子“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可拟写标题为“怯怯借伞”。⑦段写的是凌师傅遭到妻子数落,由句子“老汉走后,妻子群里啪啦一顿数落”可拟写标题为“妻子数落”。⑩段写的是凌师傅和妻子对枇杷的评价,由句子“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鸟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可拟写标题为“夸枇杷甜”。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C、D三项正确。由句子“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知,B项理解错误。故选B。
(3)本题考查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由句子“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可知,妻子觉得老汉不会还伞,不想借伞。由句子“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可知,凌师傅想的是伞没有人重要。据此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的安排。本文用大量笔墨去描写凌师傅的妻子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凌师傅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大形象;同时,妻子的出现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跌宕起伏。因此,“没有必要用大量笔墨去描写他的妻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5)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你喜欢的故事结尾及原因即可。
故答案为:
(1)怯怯借伞 妻子数落 夸枇杷甜;
(2)B;
(3)凌师傅:一把伞值多少钱?这么大的雨,老人家淋病了,可怎么办?妻子:你傻呀?人家会为了这把伞特地送回来?绝对不能借。
(4)不同意。本文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凌师傅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大形象;同时,妻子的出现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跌宕起伏。
(5)我更喜欢原文结尾。“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写凌师傅的妻子没有动过老汉送来的枇杷,实际上暗示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觉得愧疚或出于面子而没有表露出来而已,这样结尾更能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三、习作表达
17.(30分)题目:《等待》
有人说,等待如药苦涩,有人说,等特如蜜甘甜;有人说,等待如狼丑恶,有人说,等待如蝶美丽;有人说,等待如水单调,有人说,等待如虹缤纷……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等待:等人、等车、等开始、等结束……等待的过程百感交集,等待的结果有笑有泪。
打开记忆的大门,选择亲身经历过的一次“等待”与大家分享,请用本学期学到的抒情方法写出等待过程中的心情的变化,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等待”是一个内涵丰富,极具张力的词语,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等待,如:等待亲人的归来,等待朋友的问候,等待表天的到来,等待赞许的目光,等待花儿的绽放……但无论怎样,等待是人生不能忽略的过程,我们只有抓住它并学会创造它,才会有足够的心智去体会人生百味,才会慢慢走向成熟。所以,应该把等待的过程
等待的心情、等待的意义详细描述出来。
【解答】范文:
等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把母亲每次吃饭前的等待当做了理所当然。
又是一个早晨,丝丝阳光从窗户透过来。在我身边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卧室墙壁那边又隐约传来了碗筷的撞击声,一切都如往常一样。我也像往常一样穿衣,洗脸,刷牙,准备吃饭。等这一切都做宗了,走到饭桌前,果不其然,母亲正在饭桌前等我一起吃饭。米汤入口,温度正好,不自觉地想起昨天在学校的一幕。
刚走进教室,我便看到她的嘴唇上一片红肿。确认了老师不在,我便一手拍着她的胳膊一边问:“你的嘴是被蚊子咬了吗?那么富有情趣。”说完还不忘再笑几声。“我倒希望被蚊子咬了,今儿早上吃饭的时候被烫着了,谁知道那汤那么热……“汤热?吃饭还会烫到嘴?我不可思议地摇摇头,我怎么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回想到这里,我不自觉地望向母亲,好像从我记事以来,每次吃饭时,那些饭的温度都是正好的。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母亲做完饭后究竟等待了多久,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能将我吃饭的时间摸透。米汤一口一口咽入腹中,温暖着我的心房,就像是母亲耐心的等待,一点一点滋润着我不懂事的心灵。又想到母亲因为我的挑食和不吃早饭而变着花样为我做的饭,我却没有体谅母亲,只是一味地我行我素,转眼,我胃疼时母亲因焦虑而流下的泪水和那句“这疼我恨不得替你受”又回荡在耳边,各种记忆像电影般一幕幕闪现,也深深地冲击着我的心房。
每当我不想吃早饭,挑食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一次次在饭前等待我的经历。这些等待的经历,就好像是在我身旁灿烂的缕缕阳光,慢慢照亮了我无知的心,也在慢慢改变着我,让我一步步成长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