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打麦号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唱《打麦号子》2、歌表演《打麦号子》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打麦号子》。2、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号子。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会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和前后十六分节奏的掌握、2/4拍和3/4拍的衔接。一、了解“一领众和”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去听听看,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有力、高亢、豪迈、激烈、节奏感强等)2、你知道这首曲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吗?3、理解“一领众和”视频中大家是一起唱还是有人领着唱啊?几个人领 对啊,一个人领着大家一起唱这就叫做一领众和。4、“一领众和”是号子的一种基本演唱形式,那么什么是号子?号子又有什么独特的韵味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号子的世界感受号子那不同凡响的韵味。二、导入1、欣赏一段劳动人民打麦的画面。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说一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2、学生模仿打麦动作。农民打麦的工具叫连枷,看着颗颗饱满的麦粒、他们可开心了!你能来模仿一下打麦子吗?3、教师示范,老师打麦子和他有什么区别?(生:教师的动作更有节奏感,而且喊着号子。师:号子,是人们劳动的时候直接发出来的,所以节奏感非常强。)4、介绍号子(课件出示)5、加入号子对比师生合作,师领学生和。同学们,大家一起劳动时,那场面是静悄悄的、还是热热闹闹的?让我们试着,边劳动边喊号子好吗?起立模仿老师的动作6、介绍号子种类。号子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种类也特别多比如:炒菜要用油,我们有榨油号子,下水打渔有打渔号子,上山伐木有伐木号子,买新房子要搬家了有搬运号子,装卸号子等等。三、新授1、初听歌曲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打麦的乐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江苏的靖江,一起来感受那里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听范唱)听一听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复听歌曲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数板部分、演唱部分)3、学习数板部分同学们,朴素的农民,正是在这一声声高亢的号子声中劳动着。让我们先来加加油、鼓鼓劲吧!(1)师示范(2)指名学生说,对比(重音)(3)师领,学生和。(4)处理数板部分。觉得自己说的怎样?好像不怎么鼓舞人心啊!怎样读才能起到一种鼓舞人心的作用呢?(可以用拍手拍肩的方法巩固节奏,要有力的,有气势的,整齐的!合的部分加入打麦动作)(5)学生领,师和4、学唱演唱部分(1)再听演唱部分演唱部分一共可以分为四个乐句,边听歌曲边观察歌谱,哪找一找些乐句是相似的?可以轻声地跟着旋律哼唱。(一三句、二四句相似)哪里不同呢?跟着老师说一说歌词(2)师范唱演唱部分第一段,生轻声唱(3)教学第一段(师一 句生一句)(4)生生合作,女生领男生提示:3/4拍和下滑音的演唱(5)再演唱一次,男生领女生齐5、歌曲处理(1)有的同学唱的时候拖拉,教师对比演唱。指导学生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想象颗颗饱满的麦粒。(2)将第二段歌词带入旋律(3)完整演唱全曲师领生唱6、情感升华(1)方言是民歌的一大特色想不想听一听方言版本的《打麦号子》,听的懂吗?想不想学一学?我们用射阳方言唱一唱怎么样?(学习数板)(2)听过了原汁原味的靖江方言的打麦号子,同学们应该更加有干劲了,让我们充满劳动热情地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指名学生领)四、 总结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