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讲 细胞与显微镜的使用1.生物与非生物知识检测1.生物(1)有应激性(遇到刺激会做出反应); (2)能生长(由小变大);(3)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4)能繁殖(生小宝宝);(5)能呼吸(需要氧气);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龙生九子,子子不同);(7)能进化。2.观察蜗牛借助 放大镜 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3.蜗牛有 视觉 、嗅觉 、 味觉,、 触觉 但无 听觉 。典型例题例1-1. 【解答】解:A、克隆羊、丹顶鹤、珊瑚虫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A正确;B、恐龙蛋化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不是生物;禽流感病毒、试管婴儿属于生物;B错误;C、转基因大豆和大肠杆菌属于生物;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不是生物,C错误;D、珊瑚、智能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生物,D错误。故选:A。例1-2. 【解答】解:(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红杏可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红杏可以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够生长;(5)红杏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答案为:(1)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营养;(3)繁殖;(4)生长;(5)生物例1-3. 【解答】解:(1)图中A是眼,B是触角,C是口,D是足,E是贝壳。(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D腹足,能分泌黏液,因此蜗牛爬过的地方会有黏液的痕迹。(3)E是贝壳,有保护作用。(4)观察蜗牛要用到放大镜,应手拿放大镜正对蜗牛并前后移动直到看到大而清晰的像。(5)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嗅觉。(6)蜗牛没有耳朵,对拍手声没有反应。故答案为:(1)眼 口;(2)D 运动;(3)E;(4)C;(5)D;(6)A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说的是春天来了,红豆又发了几新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故选:B。变2. 【解答】解: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时,当用书本遮在爬行的蜗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时,蜗牛会往阴影处移动。该实验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故选:C。变3. 【解答】解:机器人Kengoro既不能繁殖后代,也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构成机器人Kengoro的基本单位不是细胞,虽然机器人Kengoro有些行为动作类似于人类但它仍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非生物。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细胞知识检测1. 罗伯特.胡克 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 微米 。2.细胞学说内容: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的结构:植物 细胞 细胞壁 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动物 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 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液泡 内有细胞液4.甲为植物细胞 乙为动物细胞;A细胞壁 B 细胞膜 C 叶绿体 D细胞核 E液泡 F细胞质 。典型例题例2-1. 【解答】解: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A正确;B、布朗发现了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B正确;C、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所有生物。C错误;D、德国病理学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著名论断,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生命自然发生说的观点。D正确。故选:C。例2-2. 【解答】解: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苹果的果肉细胞、D菠菜的叶片细胞都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不符合题意;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C符合题意。故选:C。例2-3. 【解答】解: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2-4. 【解答】解:(1)由细胞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细胞壁、[⑤]细胞膜、[⑥]叶绿体、[⑦]细胞核、[⑧]液泡、[⑨]细胞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A图为动物细胞结构图,B图为植物细胞结构图。(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④细胞壁、⑥叶绿体和⑧液泡。(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有机物。(4)⑦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主要决定于细胞核。(5)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给农作物喷洒农药可以杀死害虫,但不会杀死农作物的细胞,主要是细胞膜的作用,细胞膜可以将农药阻挡在细胞外。故答案为:(1)A B; (2)④细胞壁 ⑥叶绿体 ⑧液泡; (3)⑥叶绿体; (4)⑦; (5)细胞膜。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A、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B、细胞学说指出,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C、细胞学说的发展指出,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C正确;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变2. 【解答】解: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酵母菌细胞属于单细胞的真菌,果蝇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和④细胞核,故C符合题意。故选:C。变3. 【解答】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符合题意。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D、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4. 【解答】解:A.①细胞壁的作用是支持保护作用,正确;B.②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正确;C.⑤液泡内含细胞液,西瓜甜甜的物质就在液泡中,正确;D.细胞的控制中心是④细胞核,不是⑥细胞质,错误;故选:D。3.显微镜的使用知识检测1.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 ; (2)镜筒; (3) 物镜 ; (4) 载物台; (5)遮光器;(6)通光孔; (7)反光镜; (8)镜座 ; (9)镜臂; (10)压片夹 ;(11) 细准焦螺旋 ; (12)物镜转化器; (13) 粗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1)安放:左手托 镜座 ,右手握 镜臂 ,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 偏左 方;(2)对光:转动 物镜转换器 ,使 低倍 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遮光器 ,让较大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 反光镜 (光线亮时用 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 凹面镜 ),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 载玻片 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 通光孔 ;(4)调焦:①眼睛盯住 物镜 ,向 前 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 后调节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观察。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 物镜倍数 。4.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 倒像 (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①要想移到视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动。②细胞液流动方向,观察到是怎样的,实际就是怎样的。5.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6.目镜与物镜的区别:(1)物镜带有螺纹(2)物镜越长,倍数越 大 ;目镜越长,倍数越小 。7.视野中有小黑点的解决办法:黑点只可能出现在物镜、目镜、和载玻片上,移动哪个结构,黑点动了,就在哪个结构上;没动就不在。8.低倍与高倍的区别 低倍 高倍细胞 小 ,数目 多 ,视野 亮 ,范围 大 细胞 大 ,数目 少 ,视野 暗 ,范围 小典型例题例3-1. 【解答】解:A、镜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A错误;B、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B错误;C、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C正确;D、镜壁:握镜的部位,D错误。故选:C。例3-2. 【解答】解:A、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位置上,有利于在右侧用右手记录绘图;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一定要睁开,便于同时观察画图。A错误;B、对光时调节光圈和反光镜,B错误;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装片,C错误;D、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较暗,此时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D正确。故选:D。例3-3. 【解答】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qdbp”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qpb”。所以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母“qdb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状是“dqpb”。故选:A。例3-4.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③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而图④中的细胞体积最大,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故验过程中所观察到图象的视野由亮到暗的顺序是③②①④。故选:A。例3-5. 【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在玻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故选:C。例3-6. 【解答】解:(1)由图可知,A镜筒;C物镜;E反光镜;F粗准焦螺旋.(2)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因此若光线很强,应选用较③小的光圈和②平面镜.(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某同学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一定在目镜上.(5)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使用左眼观察目镜,右眼睁开;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故观察“b”是看到的像是“q”.(6)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左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右移动的.图甲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要使观察到最大的倍数组合是10X的目镜和40X的物镜,放大倍数是400倍;显微镜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视野变亮.故答案为:(1)镜筒;物镜;反光镜;粗准焦螺旋; (2)对光;调焦; (3)②③; (4)目镜; (5)q;(6)C; (7)400;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不符合题意;B、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不符合题意;C、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物像大小。故符合题意;D、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2.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在观察的时,低倍物镜距离玻片就远,远了视野就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多,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⑥。故选:A。变3. 【解答】解:通过分析知道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小数目越多。王鑫同学在用10X目镜和15X的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150倍,为了进一步观察细胞内的结构,他将物镜换成了45X的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50倍,为原来的三倍,所以能够观察到的范围应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原来的能够看到的视野的直径是9个细胞,现在只能看到其三分之一,即3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直径是3个细胞的范围中就有5个细胞。故选:B。变4. 【解答】解: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很明显的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故A错误。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然后在更换高倍物镜。故B正确。C、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暗,所以应该换用大光圈。故C错误。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得物像清晰。故D错误。故选:B。变5. 【解答】解:(1)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防止物镜触及装片.(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低倍镜待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物镜时不能将镜筒升高.(3)低倍镜下调节粗准焦螺旋,即镜筒下降和上升时要使用粗准焦螺旋,换上高倍物镜后要使用细准焦螺旋.(4)①用显微镜观察图象时,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图象视野越暗,四个图中③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由于图象太暗则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大光圈,使视野明亮。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若选择组合(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100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故答案为:(1)物镜;(2)低倍镜 视野中央 镜筒;(3)细;(4)①③反光镜 光圈 ②100 长度4.观察细胞知识检测1.临时装片的制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1)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①取载玻片滴一滴清水;②用解剖刀在洋葱表皮上切一块边长为1厘米左右的小方块;③用镊子撕下表皮后,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展平;④用镊子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气泡产生,然后慢慢放平;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到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2)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①取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②用清水漱口后,用牙签轻刮口腔内壁;③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几下;④用镊子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气泡产生,然后慢慢放平;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3)分别把制作好的装片放显微镜下观察,画出对应的细胞结构图。2.注意事项:①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重叠现象,可能是因为 撕太厚 或 没展平 ,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或把洋葱表皮展平;②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 气泡 ,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③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有点地方稀少,有的地方堆叠,可能是因为 没有涂抹均匀 。典型例题例4-1. 【解答】解:A: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A错误;B、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B错误;C、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C错误;D、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缓盖上,避免产生气泡,D正确。故选:D。例4-2. 【解答】解: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故选:A。例4-3. 【解答】解: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所以要把制成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最准确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故选:C。例4-4. 【解答】解: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滴的是清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A正确;B、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B错误;C、染色时,都选择碘液染色,C错误;D、让染色液浸润整个标本的方法相同,D错误。故选:A。例4-5. 【解答】解:A、视野①出现细胞重叠的现象是实验者未将标本展平导致的,正确;B、视野②出现气泡,为避免出现视野②现象,在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正确;C、将视野③变成视野④,需要调节的是细准焦螺旋,正确。D、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物象将会变大,视野变暗,D错误。故选:D。例4-6. 【解答】解:(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在视野的右下方有一气泡,若需将气泡移至视野正中央进一步观察,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之位于视野的中央。出现气泡的原因是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盖盖玻片的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乙图中细胞未标注的结构是细胞核。(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洋葱细胞内有一种“催泪因子”,该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液泡中。(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了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染液就会浸润整个标本,使之染色。故答案为:(1)右下方 盖盖玻片; (2)细胞核; (3)液泡; (4)染色。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可见B的顺序是正确的。故选:B。变2. 【解答】解: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1洁净玻片;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上撕取一块薄膜;4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就会发现水滴会沿着盖玻片的边缘向两边散开,这时慢慢地把盖玻片放平,水就会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容易产生气泡;6染色:因为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为了观察细胞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故选:D。变3. 【解答】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一侧要滴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蓝是一种活体染色剂,是碱性染料而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内的核酸可以被碱性染液染成蓝色。故选:B。变4. 【解答】解: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图甲中,①刮、②滴、③涂、④盖,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A错误;B、图甲操作②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B错误;C、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很高,若未经染色处理,则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便于观察,C正确;D、显微镜下成倒像,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乙中的细胞a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要将细胞a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故选:C。变5.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甲图中目镜是5×,物镜是40×的,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40=200(倍)(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碘液给细胞染色,需要清水保持细胞原形,不需要图乙中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才用到。(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4)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镜、物镜和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动,说明污点只能在物镜上了。故选:C。故答案为:(1)200; (2)生理盐水; (3)右上; (4)C。第5讲 细胞与显微镜的使用1. 【解答】解:A、橡皮的大黄鸭没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B、生石花属于植物,具备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大熊猫属于动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都属于生物。D、蘑菇属于真菌,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故选:A。2.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答案】B。3. 【解答】图中精子细胞,平滑肌细胞都属于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选C4. 【解答】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隔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的水城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故选B。5. 【解答】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⑦→③→①。故选:D。6. 【解答】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故选:B。7. 【解答】解: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故选:D。8. 【解答】解:A、换用其它目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到的视野中有重叠细胞的倍数放大或缩小,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不宜采取。不符合题意;B、换用其它物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到的视野中有重叠细胞的倍数放大或缩小,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不宜采取。不符合题意;C、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寻找物象,但不能解决重叠的细胞,此方法也不宜采取。不符合题意D、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效果就好了。符合题意。故选:D。9. 【解答】解:图①表示在盖盖玻片时应缓慢放下,过快时会形成大量气泡。如果有气泡,应用镊子轻轻按压盖玻片,将气泡排出,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图②表示用碘液染色,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图③撕或刮,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取口腔上皮细胞,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图④表示滴,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所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与此实验不同的步骤是③④。故选:B。10. 【解答】解:A、使用显微镜,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④对光、①视野不理想、②③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②换高倍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A正确。B、③到⑤,细胞变大,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③时用的物镜长,B错误;C、显微镜呈倒像,观察到视野①后,该同学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③,C错误;D、要使视野②的亮度增加,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错误;故选:A。11.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A正确;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B正确;C、图乙看上去像一个个长方形的格子,具有细胞壁,是洋葱内表皮细胞结构图,C错误;D、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内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D正确。故选:C。12. 【解答】(1)蜗牛的身体分成头、腹、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触角上有眼睛。(2)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触角最敏感,外壳有保护作用。它的摄食器官是口。(3)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蜗牛爬行时,用它的足紧贴在别的物体上,由腹部肌肉做波状蠕动,它就能缓慢地向前爬行了。蜗牛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闪亮的足迹。(4)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害虫。野生蜗牛会啃食农作物,对农业收入造成破坏。(5)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但是没有听觉。故答案为:(1)(1)A 眼 ,B 触角 ,C 口 ,D 足 ,E 壳 (2)触角;外壳;口。(3)腹足;蜗牛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闪亮的足迹。(4)害虫。(5)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13. 【解答】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为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其功能分别为: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1)甲、乙两图中,甲图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乙图有,所以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图甲;(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决定,所以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有关;(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细胞核内;(4)植物的汁液一般是液泡中流出来.植物细胞还特有图中的叶绿体和细胞壁.故答案为:(1)甲;(2)A细胞核;(3)A细胞核;(4)C液泡;B叶绿体;E.14. 【解答】解:(1)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便于观察,撕取得材料一定要薄,并且一定要展平;如果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很可能的原因是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展平;(2)小科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甲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从图甲到图乙,图象变大,所以应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如不清晰,在调节细准焦螺旋,故正确生物顺序是②③①;(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之积,A镜头组合放大50倍,B镜头组合放大400倍,C镜头组合放大500倍,A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答案为:(1)②;(2)细准焦螺旋;(3)②③①;(4)A。第5讲 细胞及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目标)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初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能正确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显微镜第一台显微镜是由荷兰密得尔堡一个眼镜店的老板詹森和他的父亲罕斯发明的。1590年,一个早晨,詹森在楼顶上闲玩。他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用这个管子去看街上的建筑物,意外发现教堂高塔上的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几倍,他们抓住这个偶然的发现,认真思索,反复实践,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当然,这台显微镜只能称为显微镜家族中的“始祖”,无论是放大倍数,还是分辨能力都是相当低的。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模块一:生物与非生物) (知识讲解兴趣广场)(知识检测)1.生物(1)有 (遇到刺激会做出反应)(2)能 (由小变大)(3)能进行 (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4)能 (生小宝宝)(5)能 (需要氧气)(6)有 的特性(龙生九子,子子不同)(7)能 (人是由猿猴变的)。2.观察蜗牛借助 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 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3.蜗牛有 、 、 ,、 但无 。(典型例题)例1生物具有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请仔细判断并选出以下全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A.克隆羊 丹顶鹤 珊瑚虫B.试管婴儿 流感病毒 恐龙蛋化石C.转基因大豆 钟乳石 大肠杆菌D.珊瑚 智能机器人 大肠杆菌例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著名诗句,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_____________.(2)“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3)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4)能够出墙的红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再长成大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特征.(5)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杏树属于______.(选填“生物”或“非生物”).例3如图所示为蜗牛的形状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A.______;C.______。(2)能分泌黏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它是蜗牛的______器官。(3)对蜗牛的身体起保护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4)为了不惊动蜗牛,以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触角上的双眼,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A.前后移动蜗牛B.放大镜靠在蜗牛上C.同时移动头部和放大镜D.将蜗牛放在放大镜上(5)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______。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嗅觉(6)通过“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的活动,知道蜗牛对______刺激不产生反应。A.拍手声 B.触觉 C.强光 D.糖水(变式训练)练1读唐代诗人王维的优美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有遗传的特性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练2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时,当用书本遮在爬行的蜗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时,蜗牛会往阴影处移动。该实验说明蜗牛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能运动 B.有视觉 C.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D.能生长练3Kengoro是截止2019年为止人类所制造出的最先进机器人,它可以完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多种复杂运动。下列关于机器人Kengoro说法正确的是( )A.Kengoro能够繁殖后代B.Kengoro是由细胞构成的C.Kengoro能进行新陈代谢D.Kengoro是非生物(模块二:细胞) (知识讲解)(知识检测)1. 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 。2.细胞学说内容: ; ;。3.细胞的结构:植物 细胞 细胞壁动物 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2)甲为 细胞 乙为 细胞;A B 细胞膜 C D E F细胞质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科学发展史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布朗虽然没有提出细胞学说,但他发现了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C.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D.魏儿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完善了细胞学说例2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叶片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菠菜的叶片细胞例3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含量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 )A.细胞壁的作用 B.细胞膜的作用C.细胞质的作用 D.细胞壁与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例4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______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______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结构[______]______(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图中的______填字母代号)。(5)给农作物喷洒农药可以杀死害虫,但是不会杀死农作物的细胞,这是因为细胞中的______可以将农药阻挡在细胞外。(变式训练)练1下列哪一项说法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练22019年1月,我国科研人员将棉花,拟南芥,酵母菌、果蝇等六种生物通过“嫦娥四号”带上月球。经过九天的努力,棉花发出了第一片嫩芽。如图A、B分别代表棉花叶肉细胞、、果蝇细胞,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之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液泡A.①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练3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蜗牛”的动物具有保存并不损害这种细胞器的非凡才能。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液泡B.叶绿体C.细胞膜D.细胞壁练4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B.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较多的糖分(模块三:显微镜的使用)D.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知识讲解)(知识检测)1.显微镜的构造:(1) (2) 镜筒 (3) (4) (5)遮光器(6) 通光孔 (7) (8) 镜座 (9)镜臂(10)压片夹(11) (12)物镜转化器 (13)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1)安放:左手托 ,右手握 ,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 方;(2)对光:转动 物镜转换器 ,使 低倍 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让较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 (光线亮时用 ,光线暗时用 ),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 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 ;(4)调焦:①眼睛盯住 ,向 前 转动 ,使镜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 调节 ,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 ,使物像更加清晰;(5)观察。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X 。4.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 。(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①要想移到视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动。②细胞液流动方向,观察到是怎样的,实际就是怎样的。5.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6.目镜与物镜的区别:(1)物镜带有螺纹(2)物镜越长,倍数 ;目镜越长,倍数 。7.视野中有小黑点的解决办法:黑点只可能出现在物镜、目镜、和载玻片上,移动哪个结构,黑点动了,就在哪个结构上;没动就不在。8.低倍与高倍的区别 低倍 高倍细胞 ,数目 ,视野 ,范围 细胞 ,数目 ,视野 ,范围(典型例题)例1下列有关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座--用手握镜的部位 B.载物台--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C.转换器--调换物镜 D.镜臂--稳定镜身例2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必备的观察技能,下列显微镜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安放时,放在身体左侧,便于用右眼观察B.对光时,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对光更精准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目镜,以免压坏装片D.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较暗,此时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例3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母“qdb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状是( )A.dqpb B.pbdq C.bpqd D.qdbp例4若用同一台显微镜同等条件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图,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视野由亮到暗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例5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图原理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A.物镜、装片B.装片、目镜C.装片、物镜D.目镜、物镜例6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图1为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填写.(1)各标号所示部位名称.A______C______,E______,F______(2)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______→放片→______→观察.(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__.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4)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某同学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______上.(5)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看到的是图象是______(画出图象)(6)如图2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______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7)此显微镜目镜有5×和10×,物镜有10×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倍.(变式训练)练1下表是显微镜使用中的目的及对应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目的 操作A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B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细准焦螺旋C 调节物像大小 转动遮光器D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A.A B.B C.C D.D练2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其中的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⑤⑥为观察到的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练3如图所示为王鑫同学在用10×目镜和15×的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为了进一步观察细胞内的结构,他将物镜换成了45×的,在不动玻片的情况下,他将会看到几个细胞( )A.3个B.5个C.6个D.54个练4如果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C.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亮,所以应该换用小光圈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练5根据你对显微镜使用和观察结果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1)低倍镜调节焦距前要先下降镜筒,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______,以防止物镜触及装片。(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______,待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______。千万注意换高倍物镜时不能将______升高。(3)换上高倍物镜后要使用______准焦螺旋。(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视野最暗的图象是______(填序号),由于图象太暗则应调节______和______。②若选择组合(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模块四:观察细胞) (知识讲解)(知识检测)1.临时装片的制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1)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①取载玻片滴一滴 ;②用解剖刀在洋葱表皮上切一块边长为1厘米左右的小方块;③用镊子撕下表皮后,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展平;④用镊子取盖玻片, ,小心 产生,然后慢慢放平;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到2滴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2)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①取载玻片滴一滴 ;②用清水漱口后,用牙签轻刮口腔内壁;③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几下;④用镊子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气泡产生,然后慢慢放平;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滴 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3)分别把制作好的装片放显微镜下观察,画出对应的细胞结构图。2.注意事项:①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重叠现象,可能是因为 或 ,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或把洋葱表皮展平;②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 ,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③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有点地方稀少,有的地方堆叠,可能是因为 。(典型例题)例1下列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B.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C.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D.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缓盖上例2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C. C.B. D.例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A.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鳞片上表皮上B.先滴上碘液,再盖上盖玻片C.先盖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D.先在载玻片上滴碘液,再将洋葱表皮展平在其中例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比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不同B.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的处理方法不同C.制片时滴加的染色液体不相同D.让染色液浸润整个标本的方法不相同例5如图是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4个视野,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视野①出现的现象是未将标本展平导致的B.视野②出现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C.视野③变成视野④,需调节细准焦螺旋D.切换高倍物镜观察同一部位,视野④的细胞数目将变多例6如图甲表示小丽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乙是她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的图形,请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发现在视野的右下方有气泡,若需将气泡移至视野中央进一步观察,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分析气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临时装片制作时______(填图甲中的步骤)操作不符合要求。(2)图乙中细胞的结构没有标注完整,未标注的结构名称是______。(3)切洋葱往往会使人流泪,这主要是由于洋葱细胞内有一种“催泪因子”,该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_____中。(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了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其作用是______。(变式训练)练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 )①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平②盖上盖玻片③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④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⑤撕取实验材料⑥滴加碘液染色⑦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①②⑥⑦ C.③⑥⑤①②④⑦ D.④③⑦⑤①②⑥练2某同学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图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手拿载玻片B.用镊子夹取盖玻片C.先滴加水滴再放标本D.盖玻片左侧未接触水滴练3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一侧要滴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目的是A.让细胞变大,以便观察B.让细胞核和其他部分染上颜色,以便观察C.防止产生气泡D.消毒杀菌练4图甲为小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图乙为使用显微镜观察该装片所看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部分操作,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B.图甲操作②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清水C.若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则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D.欲将图乙中的细胞a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练5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______倍。(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选用乙图中的______试剂。(3)丙图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象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______方向移动。(4)小明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污点,于是,他移动玻片标本,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______。A.玻片标本上B.目镜C.物镜上D.材料上课后练习练1下列物体不属于生物的是( )A. B. C. D.练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排出废物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练3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A.都来自于同种生物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C.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D.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练4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 )A.细胞壁的保护作 B.细胞核的保护作用C.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D.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练5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⑤向下方移动装片⑥向上方移动装片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A.⑤→⑦→③→②→① B.⑦→⑤→③→②→① C.⑥→⑦→③→① D.⑤→⑦→③→①练6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A.碘液、生理盐水、清水 B.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C.碘液、清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清水、碘液练7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向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A.杀死细胞 B.清洁玻片 C.染色 D.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练8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出现重叠的细胞,不易观察,可采取的方法是( )A.换其他目镜 B.换其他物镜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移动装片寻找适合观察的细胞练9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与此实验不同的步骤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①练10图是某同学观察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同学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④①③②⑤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③时用的物镜短C.观察到视野①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③D.要使视野②的亮度增加,只需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练11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C.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D.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练12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蜗牛各部分的名称:壳、足、眼、口、触角A ,B ,C ,D ,E 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最敏感,______有保护作用。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3)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4)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____。(填“害虫”或“益虫”)(5)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练13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中填字母,横线填文字)(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______;(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_有关(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_.(4)植物的汁液一般是从结构[______]______中流出来.植物细胞还特有图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细胞壁.练14洋葱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小科同学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1.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写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科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填名称)(3)解决上述问题后,若其显微镜的视野图3中由图甲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需进行下列操作: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将装片向左方适当移动;③转动物镜转换器。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填序号)。(4)用下列表格中的镜头组合观察,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______(填序号)。目镜 物镜A 5× 10×B 10× 40×C 12.5× 4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5讲-细胞与显微镜的使用(讲义+课后练习).docx 第5讲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