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讲 地球、地图及地形图-讲义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知识检测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 、 赤道略鼓 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万 千米。3.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1) 麦哲伦 环球航行。 (2)卫星拍摄。 (3)月食。(4)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 船帆 ,再看到 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5)站得越高看得越 远 ,说明大地也是曲面。4.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 地壳 、 地幔 、 地核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壳 和 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典型例题例1-1. 【解答】解: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后来又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A。例1-2. 【解答】解:③是赤道半径,长度是6378千米,A错误;④是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⑤的长度是6357千米,B错误;在①赤道上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C正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错误。故选:C。例1-3. 【解答】解:(1)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图中各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2)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3)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4)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平约3470千米,温度约3000℃到5000℃;(5)图中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外核,岩石圈包括A的全部和B顶部。故答案为:(1)地壳;地幔;地核;(2)地幔;(3)B;(4)A<B<C;(5)A;B。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B。变2. 【解答】解:地球内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图中大圆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圆代表岩石圈,小圆代表地壳。故选:D。变3. 【解答】解:(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越远越小,始终能看到全貌;(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渐远渐小,最后不见.(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原理一样,及与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球面.故答案为:(1)渐远渐小,始终能见全貌;(2)渐远渐小,最后不见;(3)②;球面.2.地球仪知识检测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2.纬度的划分: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0° ~30° 30° ~60° 60° ~90°3.经度和纬度: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 半圆 圆位置关系 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相互平行长短 等长 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 180° 90°0°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 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 向西向东各180°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 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从两极看的形状 辐射状 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 20°W、160 °E 赤道(0°纬线)4. 半球划分(1)南北半球南半球:赤道以南,北半球:赤道以北。(2)东西半球东半球包括: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西半球包括:东经160°以东到西经20°。5.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2)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典型例题例2-1. 【解答】解: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故A正确。地球仪是正球体,而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B错误。所有的经纬线都是在地球仪上画出来的,地球上并不存在;故C正确。地球仪上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来表示地理事物;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例2-2. 【解答】解: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0°纬线是赤道,故A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B错误。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故C正确,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例2-3. 【解答】解: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故符合题意。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故不符合题意。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到南北极点时纬度为90°.故不符合题意。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到南北极点时纬度为90°.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2-4. 【解答】解: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是西经度;180°经线以东是西经度,以西是东经度;故A错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故B错误。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故C正确。23.5°N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例2-5. 【解答】解:读图可知:(1)0°经线是经线的起始线,被称为本初子午线。所有经线连接南北两级,指示南北方向。(2)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B点的纬度为40°N,经度为60°E。(3)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40°S,0°)位于南半球、中纬度。A点位于赤道,处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D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C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点和B点对比,B点位置靠东,日出时间早。(5)由于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线,一直向北走,只能到达北极点,不能回到原点。故答案为:(1)本初子午线;南北方向;(2)40°N;60°E;(3)C;A;正东;西南;(4)B;(5)不能。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地球仪绕着一根旋转轴在运动,是人们假想的,地轴不是真实存在的轴;故A错误。地球仪上通常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故B正确。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故C正确。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的真实形状不完全相同,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变2. 【解答】解: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故A错误,B正确。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经线,赤道是一条纬线;故C错误。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表面具有的一条经线;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变3. 【解答】解:赤道以北的纬度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故A正确,C错误。180°经线以西是东经,用符号E,以东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变4. 【解答】解: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判定图示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在B的东北方,A正确。依据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B点经纬度是40°N,120°E,B错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A(140°E)、B(120°E)都在东半球,C错误。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A(60°N)、B(40°N)都在北半球,D错误。故选:A。变5. 【解答】解:读图可知:(1)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A点的经纬度是20°S,15°W;B点的经纬度是40°S,0°。(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D点在B点的东北方,B点属于中纬度,A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南半球。故答案为:(1)20°S;15°W;40°S;0°;(2)东北;中;东;南。3.地图知识检测1.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 图上 距离÷ 实际 距离。(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 越小 ,但表示的内容越 详细 ,精确度越高。②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 越大 ,内容越 粗略 ,精确度越低。(2)规律:①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②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3)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和注记用不同的图例符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还有许多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文字称为注记。典型例题例3-1. 【解答】解:比例尺大小比较时,比例尺不是数字式的应先化成数字式再比较大小。四个比例尺为:A是1/5000000,B是1/50000,C是1/500000,D是1/50000000,数字式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得知,1/50000000比例尺最小,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例3-2. 【解答】解:依据计算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550000000厘米×1/50000000=11厘米,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5500千米,若按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绘制地图,那么图上的距离应是11厘米。故选:B。例3-3. 【解答】解:从两幅图的比例尺比较中知道,1/270000<1/18000,甲图的比例尺小,A正确。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从两幅图的比例尺比较中知道,乙图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B错误;甲图的比例尺小,表示的内容简略,C错误。甲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动物园在北京城区的西北方向,D错误。故选:A。例3-4. 【解答】解: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故A正确。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B错误,D正确。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判断方向;故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例3-5. 【解答】解:读图可知,(1)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中,通常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判断方向。(2)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学校在水电站的东南方向,A村在医院的西北方向。(3)根据指向标判断,一辆汽车沿公路从B村驶向农机站,其行驶方向应是先向西再向西南。(4)图中比例尺1:40000是数字式,化成文字式是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米;A村到B村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2.2厘米×40000厘米=880米。故答案为:(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2)东南;西北;(3)正西;西北;(4)数字;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米;880。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从选项中比例尺的形式得知,C是文字式,A、B属于数字式,D属于线段式。故选:C。变2. 【解答】解:选项A表示山峰和沙漠,正确;选项B表示首都和其他城市,正确;选项C表示国界和洲界,错误;选项D表示长途汽车站和飞机场,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变3. 【解答】解: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两地实地距离是120千米(1200000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3厘米:12000000厘米=1:4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故选:D。变4. 【解答】解:甲、乙两图图幅是相同的,但是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更大,甲图的比例尺小,甲图表示的内容更加简略;乙图的实地范围小,其比例尺比较大;从乙图得知,没有指向标,也不是经纬网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清河位于香山东北方向。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变5.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采用指向标定向法;(2)面对此图,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是:西北、东南、西南、东北;(3)把指向标平移到小河上,可知小河的流向是从北往南流;(4)汽车从村庄向小河方向驶过公路桥,其行驶的方向是先从西向东;再从西南向东北.故答案为:(1)指向标;(2)西北;东南;西南;东北;(3)北;南;(4)西;东;西南;东北.4.地形和地形图知识检测1.地形和地形图(1)地形的类型丘陵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平原 ——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山地 ——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高原 ——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盆地 ——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①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②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山峰(洼地)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3)地形的变化①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风的侵蚀作用:风蚀城堡;沉积作用:沙丘;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溶洞;沉积作用:江河的中下游和河口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冰川作用:角峰和冰斗谷)②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流水,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③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典型例题例4-1. 【解答】解:地面广阔平坦的有平原和高原,A错误;地面连绵起伏的有山地和丘陵,B错误;山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较大,丘陵和山地比,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较小,C错误;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D正确。故选:D。例4-2. 【解答】解:依据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平原,B图所示的是丘陵,C图所示的是山地,D图所示的是高原。故选:C。例4-3. 【解答】解:由图可知,登山路线①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登山路线②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A说法正确。②处等高线由低向高凸,为山谷处,易发育成河流,B说法正确。③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C说法正确。④处的海拔为300~400米,D说法错误。故选:D。例4-4. 【解答】解: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从图可以看出,②线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处延伸,是小乐正确的逃生路线。故选:B。例4-5.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可判定,A点的海拔是400米,B点的海拔为2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0-200=200米。(2)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小清河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3)依据位置,图中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为:C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4)E、F两村之间准备修一条村级公路,甲、乙两条路线较为合理的是乙线,原因在于乙线于等高线平行,坡陡缓和,易于施工。故答案为:(1)400;200;(2)自东北向西南;(3)山脊;山顶;(4)乙。变式训练变1. 【解答】解: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题干描述的地形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应该是山地。故选:C。变2. 【解答】解: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故选:C。变3.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a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b为分水线山脊,c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为集水线山谷,图中缺少陡崖。依据题意。故选:A。变4. 【解答】解:A、a图的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为山脊,古寺藏不住,不符合题意。B、图示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为山顶,古寺位于山顶藏不住,不符合题意。C、图示位于等高线重合部位的陡崖,藏不住古寺,不符合题意。D、该图的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为山谷,能藏古寺,故正确。故选:D。变5. 【解答】解:(1)在图中标有数字③④的地方,可能有小溪流出的是③地,该地是山谷部位。(2)适合攀岩活动的是②地,该地是陡崖。(3)根据指向标,⑧地位于⑦地的东南方向(4)图中甲、乙、丙三地中适合修梯田种水稻的是乙,该地坡度缓;若在A处修水坝,在防洪减灾方面对B、C两地更有利的是B,B地位于A的下游。故答案为:(1)③;(2)②;(3)东南;(4)乙;B。第9讲 地球、地图及地形图-课后练习1. 【解答】解: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A。2. 【解答】解: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读图可知,图中含有方向、比例尺和注记,但缺少图例。故选:C。3.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判断方向,公路AB段的走向是西南--东北走向,故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4. 【解答】解:据此读图分析可知,选项A中P点的经纬度是(30°W,20°S);选项B中P点的经纬度是(0°,0°);选项C中P点的经纬度是(30°E,20°N);选项D中P点的经纬度是(10°W,10°S)。由此可知,同时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的是C选项中的P点。依据题意。故选:C。5. 【解答】解: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稍长,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6. 【答案】B【详解】A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组成,上地慢顶部是指地慢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即软流层位于地中,故A错误B正确。C.地球内部结构中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故C错误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大,故D错误故选B7. 【解答】解: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故选:C。8. 【解答】解: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变短;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形状都是圆;经线的范围是0°-180°,故③④错,①②对;A符合题意。故选:A。9. 【解答】解:根据线段式比例尺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量得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25cm,则实地距离为:50×25=1250米。故选:C。10. 【解答】解:依据地形图特点可以看出:①海拔较高,边缘陡峻,地面起伏小,应为高原;②海拔较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应为山地;③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应为丘陵;④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辽,为平原。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1. 【解答】解: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三种表示方式;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内容简略,比例尺大的地图内容详细、精确;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的范围有关,比例尺小范围大,比例尺大范围小。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2. 【解答】解: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①和②中的虚线处的等高线都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图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图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几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根据题意。故选:B。13. 【解答】解: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指向一般为北方;(1)图中河流流向由西南向东北,然后折向正东方向流;(2)公路的方向从C沿南北方向到D,然后从D折向东南方向到E;(3)村庄A在村庄B的东北方向,村庄B在桥梁的西北方向.故答案为:(1)西南;东北;正北;(2)南北;东南;(3)东北;西北.14.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A为山脊,B为山谷,C为鞍部。(2)图中B为山谷,易形成河流,适合漂流;D为陡崖,适合攀岩。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可判定,B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500=1500米。(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图中山坡E和山坡F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山坡F。故答案为:(1)山脊;山谷;鞍部;(2)B;D;自东北向西南;(3)1500;(4)F;F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15. 【解答】解:读图可知:(1)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A点的经纬度是40°W,40°N。(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可判定,A、B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B点(40°E);A、D两点位于热带的是南纬D点(20°S),A点位于北温带。(3)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判定,B点是位于A点的正东方向。(4)纬度越低、纬线越长,图中三个区域中,纬度最低的甲区域实际面积最大。(5)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B、D两个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赤道以南的D点,B点位于北半球。(6)依据经度的判读,图中C是0°经线。故答案为:(1)40°N;(2)B;D;(3)正东;(4)甲;(5)D;(6)0°。第第9讲 地球、地图与地形图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了解并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了解经纬网及其作用;了解地图的三要素,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解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流浪地球-电影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领航员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长大,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疑惑猜忌,一度引发人类之间的战火,但在太阳最后死亡的瞬间,战火暂时平息下来,人类开始了满怀着希望踏上了新的旅程......“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这个时代人类临终前最后的遗言。他代表了人类最深处的呐喊:我们一定要活下去......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3.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1) 环球航行。 (2)卫星拍摄。 (3)月食。(4)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 ,再看到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5)站得越高看得越 ,说明大地也是曲面。4.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 、 、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和 (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例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由西向东自转C.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海平面上升例2根据“地球的大小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②是赤道半径,③的长度是6378千米B.④是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⑤的长度是6371千米C.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例3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______。(3)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____层中。(填字母)(4)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______。(5)岩石圈包括字母______所示的圈层和字母______所示圈层顶部。练1如图表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练2如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可以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练3如图为观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示意图,请回答:(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______(填①或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______.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也叫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 、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是最长的纬线。2.纬度的划分: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0° ~30° 30° ~60° 60° ~90°3.经度和纬度: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 半圆 圆位置关系 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相互平行长短 等长指示的方向最大度数值 180° 90°0°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 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 向西向东各180°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 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从两极看的形状 辐射状 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4.半球划分(1)南北半球南半球: 以南,北半球:赤道以北。(2)东西半球东半球包括:西经 以东到东经 ;西半球包括:东经 以东到西经 。5.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2)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例1下列关于地球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B.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是完全一致的C.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在地球上并不存在D.地球仪上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来表示地理事物例2下列有关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就是0°纬线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D.纬线长度都相等例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到南北极点时纬度为180°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到南北极点时纬度为0°例4下列关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赤道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23.5°N的纬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例5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1)图中通过A、C两点,连接南北两极的0°经线又叫______,该线指示的方向为______。(2)图中B点的纬度是______,经度是______。(3)图中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点是______。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是______。D点位于B点的______方向,C点位于B点的______方向。(4)A点和B点哪点先迎来日出?______。(5)从A点出发,沿通过A点的经线一直向北前进,能否到达图中的C点?______。练1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绕着一根旋转轴在运动,说明地轴是真实存在的轴B.地球仪上通常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各个地理事物C.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D.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的真实形状不完全相同练2下列关于本初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180°经线 B.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C.本初子午线是赤道 D.本初子午线是地球表面具有的线练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赤道开始,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B.180°经线以西是西经,以东为东经C.北纬用“S”表示,南纬用“N表示”D.东经用“W”表示,西经用“E”表示练4在经纬网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在B的东北方B.B点经纬度是40°S,120°EC.A、B都在西半球D.A、B都在南半球练5读图的经纬网,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点的纬度是______,经度是______。B点的纬度是______,经度是______。(2)D点在B点的______方,B点属于纬度带中的______(低\中\高)纬度,A点位于______(东/西)半球,B点位于______(南/北)半球。1.地图的三要素: 、 、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 距离÷ 距离。(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 ,但表示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高。②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 ,内容越 ,精确度越低。(2)规律:①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②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3)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 ,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 。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3.图例和注记用不同的图例符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还有许多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文字称为注记。例1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小的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B.五万分之一C.1:500000D.例2我国最北端到最南端的距离是5500千米,若按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绘制地图,那么图上的距离应是( )A.5厘米 B.11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例3黎明在北京动物园游览时,看到两幅图幅相同的地图,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小B.乙图表示的范围大C.甲图表示的内容详细D.动物园在北京城区的东北方向例4下列确定方向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不论什么样的地图,均用经纬网确定C.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指向标判读D.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例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中,通常遵循“______,______”的原则确定方向。如图中的地图有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指向______方。(2)学校在水电站的______方向,A村在医院的______方向。(3)一辆汽车沿公路从B村驶向农机站,其行驶方向应是先向______再向______。(4)图中的比例尺属于______式;用文字式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如果A村到B村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米。练1下列比例尺属于文字式的是( )A.B.1:100 000 000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D.练2地理,常常要用“图”说话。以下常用图例的符号和它所表示的意义搭配错误的是( )A.▲山峰沙漠B.首都〇其他城市C.洲界国界D.长途汽车站飞机场练3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北京至天津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实地距离是1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4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千米C.四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练4如图为图幅相等的甲、乙两幅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表达的内容比乙图复杂B.甲图比例尺比乙图比例尺大C.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更大D.清河位于香山西北方向练5读某村平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采用的是哪一种定向方法______.(2)面对此图,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是:上:______下:______左:______右:______(3)图中小河的流向是从______往______流.(4)一辆汽车从村庄向小河方向驶过公路桥,其行驶方向应是:先从______向______;再从______向______.1.地形和地形图(1)地形的类型——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①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②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山峰(洼地)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3)地形的变化①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风的侵蚀作用:风蚀城堡;沉积作用:沙丘;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溶洞;沉积作用:江河的中下游和河口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冰川作用:角峰和冰斗谷)②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使地表趋于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③地球表面的形态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例1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只有平原B.地面连绵起伏的只有山地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小,但海拔差异大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例2下列四幅基本地形类型图中,表示山地地形的是( )A. B. C. D.例3关于图中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说法错误的是( )A.登山路线①比登山路线②坡度更缓B.②处可能发育河流C.③处适合攀岩运动D.④海拔高于400米例4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m),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将要经过的路线及方向。则位于O点的小乐应( )A.沿路线①逃生B.沿路线②逃生C.沿路线③逃生D.原地等待救援例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A点的海拔是______米,A、B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2)小清河的流向为______。(3)图中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C______、D______。(4)E、F两村之间准备修一条村级公路,有甲、乙两条路线可选,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______线。练1某同学在一篇旅游日记中写到:“此处海拔1277米;放眼四顾,只见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到处植被茂盛,景色秀美”。该同学描述的地形类型是(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高原练2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的高度是指相对高度 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一定是山顶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 D.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缓练3图中所示的山体各部位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a--山峰B.b--山谷C.c--陡崖D.d--山脊练4深山藏古寺,幽林听梵音,这是何等的清幽境界,让人闻之无不心向往之。山谷地形往往更隐蔽。如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练5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有数字③④的地方,可能有小溪流出的是______地。(填数字序号)(2)适合攀岩活动的是______地。(填数字序号)(3)⑧地位于⑦地的______方向(4)图中甲、乙、丙三地中适合修梯田种水稻的是______;若在A处修水坝,在防洪减灾方面对B、C两地更有利的是______。课后练习练1人类历史上,最先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D.中国人较早提出“盖天说”与“浑天说”练2如图是“某地平面图”,严格来说,一幅地图应该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本图缺少( )A.方向B.比例尺C.图例D.注记练3如图中,公路AB段的走向是( )A.西北--东南走向B.西南--东北走向C.南北走向D.东西走向练4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A. B. C. D.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半径任何地方都是6378千米 B.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C.从中国上海市出发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练6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C.地球内部结构中从内到外依次是地幔、地核、地壳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由固体物质构成练7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练8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变短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形状都是半圆④经线和纬线的度数范围都是0°到90°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练9某地图比例尺为,图中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25cm,则实地距离为( )A.2km B.200m C.1250m D.7.5km练10读图,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形名称排列正确的是( )A.①山地 ②高原 ③平原 ④丘陵B.①高原 ②山地 ③丘陵 ④平原C.①高原 ②山地 ③丘陵 ④盆地D.①山地 ②高原 ③盆地 ④丘陵练11关于地图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是实地距离与图上距离之比B.比例尺可以用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三种方式表示C.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小的地图更精确D.绘制地图选用比例尺,与所表示地区的范围大小无关练12如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练13读有指向标的地图,回答:(1)河流流向由______向______,然后折向______方向流;(2)公路的方向从C沿______方向到D,然后从D折向______方向到E;(3)村庄A在村庄B的______方向,村庄B在桥梁的______方向.练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B处、C处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_(2)图中B、D两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__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处,B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______(3)量一量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计算其实地距离是约为______米。(4)图中山坡E和山坡F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山坡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练15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点的纬度:______。(2)A、B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A、D两地位于热带的是______。(3)B点位于A点的______方。(4)图中阴影部分甲、乙、丙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5)B、D两地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6)写出C点的经度: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9讲-地球、地图及地形图(讲义+课后练习).docx 第9讲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