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 6页,答题卷共 4页。要求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卷上认真填写姓名、考号、县(市)、学校和座位号。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迸.溅(bènɡ) 殷.红(yīn) 迥.乎不同(jiǒnɡ) 酣.然入梦(hān)B.污秽.(huì) 震悚.(shǒnɡ) 诲.人不倦(huì) 屏.息凝神(bǐnɡ)C.愧怍.(zuò)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ànɡ) 慷慨.淋漓(ɡǎi)D.挚.痛(zhì) 可汗.(hán) 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朦胧 咀嚼 斑斓 迥乎不同B.妥帖 谰语 闲瑕 家喻户晓C.深宵 屏障 污秽 锋芒必露D.矜持 凛冽 愧怍 微不足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B.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C.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D.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一名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都是抗疫的主力军,都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功臣。B.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C.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华为能否突破某些国家无底线的技术封锁。D.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事件,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梦想。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1页 共 6 页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B.《爱莲说》一文中作者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C.《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是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D.《登飞来峰》一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二、名著阅读(共1小题,共4分)但当 A 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A 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6.以上文段选自《_____》,该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_____(人名)。A 处的人物是_____(人名),选段中“这次战斗”是指_____(事件)。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6 分)(一)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7.古诗文默写。(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2)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3)《望岳》中表现杜甫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木兰诗》中既写出了征途之遥,又体现了花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爱莲说》中表现莲花不受环境影响,卓尔不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阅读理解(共 1小题,3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2页 共 6 页8.下列选项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三)文言文阅读(共 5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 9~13 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 分)(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乙]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①近斫②便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③此。”后阳④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注释】①妄近:随便靠近。②斫(zhuó):砍。③慎:小心。④阳:假装。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眠中不可妄近/近斫便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B.我眠中不可/妄近近斫/便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C.我眠中不可/妄近/近斫便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D.我眠中/不可妄近/近斫便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13.这个故事说明魏武帝是一个 的人。(2 分)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3页 共 6 页四、现代文阅读。(共 8 小题,3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6 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 )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 ),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1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坚持 商酌 一如既往 B.坚持 咨询 一以贯之C.坚决 咨询 一如既往 D.坚决 商酌 一以贯之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分)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16.选文末尾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17.你怎么看待文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14 分)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4页 共 6 页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 37 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 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 20 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1938 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1941 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 300 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1998 年 12 月 19 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5页 共 6 页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 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 年出版 3 卷《钱钟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2011 年出版 20 卷《钱钟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现在,还有 100 多册外文笔记等待整理出版。一位 103 岁的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18.仔细阅读全文填空。(4 分)文章以一个“隐”字统领全文:杨绛先生既能隐于环境,适于环境,又能坚持自 己 的 气 节 与 操 守 ; 既 能 隐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又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年闭门谢客,孑然一身,隐于翻译、整理丈夫遗作,用最难的学问,忘记最深的痛。19.杨绛先生解决晕船的办法是什么?(3 分)20.采访记者说:“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杨绛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美好品质?(3分)21.作者称杨绛先生为“隐士”,在文中为何专门写到杨绛先生的“不隐”---- 一场引发关注的官司?这“隐”与“不隐”是否矛盾?(4 分)五、写作。(共 30 分)22.读提示语,按要求作文。世界上什么是最美的 有些人认为最美的是纯真的眼瞳,也有些人认为,最美的是甜美的笑容。请以“最美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 500 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6页 共 6 页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D殷红(yīn)--yān震悚(shǒnɡ)——sǒnɡ慷慨淋漓(ɡǎi)——kǎi。2.AB.闲瑕——闲暇C.锋芒必露——锋芒毕露D.微不足到——微不足道3.CA.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正确;B.引经据典:意思是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正确;C.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望文生义,错误;D.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正确;4.B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被盗”后加“的问题”。5.C梁启超是近代人6.《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尼摩船长 与章鱼搏斗7.(1)吟鞭东指即天涯(2)丰年留客足鸡豚(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写符合题意的句子。做到准确书写,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8.D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9.(1)出名,有名(2)博学的人(3)不加装饰的琴10.(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11.A12.D13.多疑(或阴险狡诈)14.D15.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16.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揭示了前文叙事的意义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17.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18.丈夫的身后,甘做“灶下婢”;又能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19.不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20.淡泊,贤惠,智慧,责任;专心做学问;追求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21.不矛盾。先生的隐,并非就是不问世事;隐是低调,是对自己内心平静的坚守;与拍卖公司的叫板则是不容对丈夫钱钟书的冒犯,是对假与恶的抗争。22.(30分)写作略,参考标准:一类卷(30—24):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500字以上。二类卷(23—17):基本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500字左右。三类卷(16—10);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不足5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四类卷(10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字数相差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疆喀什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 新疆喀什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