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5.1透镜教 材 分 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1节透镜经历、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理解、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正确操作实验掌握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重 点引导组织学生逐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 点由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处于身体、智力和个性发展关键时期。说学情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指导。学生对如何完成完整的探究活动缺乏经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法目标导学法情景激学法演绎推理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理论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学法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观察放大镜成像,引出课题探究1:什么情况下能使凸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成像规律推出焦点、焦距探究3:如何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探究2:怎样能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像呢?课堂小结课外探究同学们都认识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东西吗?提问1提问2它真的只有放大的作用吗?同学们都认识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东西吗?提问1提问2它真的只有放大的作用吗?引入课题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器材想一想?当物体处于凸透镜一侧什么位置时,能够被放大呢?学生猜想物体离凸透镜很近时,才能起放大镜的作用。猜想依据1.当放大镜离物体很近时会被放大。2. 靠近水杯的物体会放大。3.凸面的直尺能把刻度放大。2.在光具座上标明其位置的变化范围。3.注意观察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探究一1.观察物体能够被清晰放大时的物距。1.问题:2.猜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手实验。4.实验数据:5.分析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 大小 像的正倒12345范围实验操作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像的 大小 像的正倒1 0 放大 正立2 7.4 放大 正立3 8.4 放大 正立4 9.4 放大 正立5 10 无像 /范围 0< u<10 放大 正立结论:当物体在离凸透镜很近的某段距离内,于物体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超过某个值,就看不到清晰的放大的像AO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多远时,能够看到缩小的像呢 学生猜想物体离凸透镜很远时会成缩小的像。探究二1.观察物体被缩小时,物距的大小2.用光屏呈现最清晰的像3.记录物距和像距的范围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 大小 像的正倒1 47 13.8 缩小 倒立2 32.2 15.1 缩小 倒立3 23.9 16.1 缩小 倒立4 20 20 等大 倒立5 18 22 放大 倒立范围 u>20 10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会在光屏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但超过某一位置时,像又会变大。BCDAO教师提问学生猜想教师布置任务实验操作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什么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物体离凸透镜较近时。观察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时,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并记录。学生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离凸透镜某段距离内,于另一侧成放大的倒立的像BCDAO课后小结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 大小 像的 正倒 像的虚实u>2f f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f2f 放大 倒立 实像u=f 不成像 / / /u课外探究如果用纸板从上、下、左、右或中心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所成的像又如何呢?板书设计实验探究1. 什么情况下能使凸透镜将物体放大?结论:当物体在离凸透镜很近的某段距离内,于物体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 怎样能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像呢?结论: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会在光屏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但超过某一位置时,像又会变大。3. 如何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结论:当物体处于离凸透镜的某段距离之内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清晰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理论推理:焦点,一倍焦距,两倍焦距5.1透镜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1.wmv 002.wmv 003.wmv 5.1透镜说课课件.pptx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