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唱歌课《龙里格龙》教学方案设计课题名称 《龙里格龙》课 型 唱歌课 年级 四年级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有一定基础,刚刚尝试体验合唱学习,在二声部的演唱配合上各个方面都需老师逐步引领,在声部配合的基础上,更不能忽略节奏掌握和声音控制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老师需有方法的即时引导、强化,既要注重歌唱音乐本身的学习,又要设计利于孩子年龄特征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有对京剧歌曲的全新体验,有进一步了解京剧歌曲的愿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观看、模仿、对比、表演等活动逐步感受和体验京剧歌曲独特的风格,体会二声部合唱歌曲独有的和声美感。三、知识与技能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龙里格龙》2.能初步感受和体验京剧歌曲独特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感受、学习能够初步感受京剧歌曲独特的风格。3.二声部能够基本掌握和配合,能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教学资源 PPT、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师:请听音乐,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龙里格龙(京歌) 生:聆听、思考、回答(唱戏,表演) 1、揭示课题2、了解京歌。教学环节2、感受情绪,观察乐谱 1、师:听听这首京歌《龙里格龙》,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 生:欢快,充满活力的。 感受情绪,进一步学习歌曲。2.师:聆听歌曲并观察乐谱,这首歌曲是一首单声部or二声部歌曲? 生:1、聆听并观看PPT观察乐谱2、边看边听《龙里格龙》音乐 观察乐谱,养成识读乐谱的好习惯;利用音乐的弥漫性加深孩子对《龙里格龙》旋律的熟悉。教学环节3、主题乐句学习 主题乐句A学习:①师出示主题乐句卡片A,生用唱名模唱。②填词唱。③带有四四拍强弱规律的演唱。④师敲锣为生伴奏,反复演唱主题乐句。(要求:富有强弱变化和京剧中精气神韵味的演唱)主题乐句B学习:师:同学们,请你听听主题乐句A在音区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师:旋律相似,但音区却变高了高低声部过渡句A1和B1学习:(图形谱展示分声部过渡句)①观察过渡句图形谱:师:分声部演唱的开头,高低声部节奏一致,旋律行进的方向也一样,只是在音区上一高一低相互衬托,好像是在为后续的合作吹响统一的号角。 ②利用图形谱学唱过渡句。并二声部试唱过渡句。 生:学唱主题乐句A。生:变高了学唱变化主题乐句观察对比图谱。并利用图谱直观学唱。 主题乐句的学习,为二声部演唱打下基础,且在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歌曲的京剧韵味。通过教师演奏锣,激发学生体验学习京剧歌曲的欲望。通过图谱在视觉上快速建立高低声部在音区上的差别,以及旋律线条一致的认知。教学环节4:分声部学习 1.高声部视唱乐谱:(A,B,B1三句组合构成)。①视唱高声部,纠正音准节奏,提示最后两小节的反复记号,需反复一次。2低声部视唱乐谱:(A,A1两句组合构成)。①视唱低声部,着重处理过渡句后的两个空拍,与高声部保持一前一后。②特别提醒倒数第二小节第一个音要起连接作用,承上启下一气呵成,用覆盖乐谱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要连续演唱。3.高、低声部分别与音乐配合,视唱自己的声部。师纠正音准、节奏等。 生完整识读自己所在声部的乐谱并演唱。对自己的声部旋律逐步加深印象。 为培养完整识读各声部乐谱这一合唱必备技能做铺垫。为二声部配合演唱做铺垫。教学环节5、二声部演唱歌曲 1、二声部配合训练:①. 主题乐句A与B一前一后二声部配合。方法:师敲两件打击乐器分别为高低声部伴奏。 ②最后两小节A、B主题句二声部配合:2.尝试二声部配合,师手势指挥提示高、低声部。3.解决配合的不好的地方,反复练习几次。4.再次二声部演唱歌曲。 1、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层层递进的学习歌曲。 由单音到多音,由多音到乐句,由浅入深,逐步攻克二声部配合的难关,让生乐意和同学配合演唱不同旋律,对二声部演唱产生兴趣。教学环节6、提升、展示表演 1.提示声音的处理:对比两种声音哪种更有精气神?(1.绵绵无力拖拖拉拉。2.活泼轻松富有弹性。)2.力度处理:MP,MF,渐强渐弱,渐慢。①游戏:老师敲鼓,你来吹泡泡,根据鼓声的力度变化手中泡泡的大小,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泡泡变化与鼓声力度变化一致。②把你刚才感受到的强弱变化,用声音表现出来。③贴出力度记号,提示按照歌谱中力度记号处理歌曲演唱。 生聆听、模仿力度变化。识读乐谱中的力度记号。。 1.通过对比感受两种声音,选择更为合适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游戏的方式边玩边聆听感受力度变化,通过模仿来表现力度变化。3.力度记号的巩固认识。教学环节7、拓展 1.拓展浏览:A.欣赏京剧表演短视频: B.图片展示经典京剧表演动作。4.为歌曲设计京剧身段表演。 生聆听、观看视频。编创动作并表演,通过更多的方式体验京剧歌曲的独特魅力。 增加对京剧的认识,提升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兴趣。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