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明确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培养学生收集、阅读、分析资料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调查本地民族状况感悟我国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通过案例对比体会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原因进一步说明贯彻落实民族原则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并不断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弘扬民族精神;认同拥护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应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能根据自身、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落实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贡献一份力量。二、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如何把这一原则落实到学生行动上。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归纳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探究性学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国家》视频资料,教师设问:歌中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国情? 从而引出本课内容。2、讲授新课:PPT显示图片:猜一猜,图片分别代表的是哪个民族?PPT视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如今,逢年过节,不同民族的子女们都会回家团聚,围在老人身边……从这个家庭中你能感受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大家谈)(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总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各民族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平等的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和习惯的自由。(2)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教师用PPT显示:苏联解体的原因(ppt显示)前苏联在斯大林执政后期开始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否认民族差别和特点,人为地实施民族同化,不仅加剧了大俄罗斯主义的膨胀,而且促使了地方民族主义的高涨,由此引发了民族分离主义的迅速泛滥,仅从1987到1988近两年中,就发生了大约300次民族骚动,所以,当维护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苏共被削弱和瓦解时,民族分离主义就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历史的他国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俄罗斯车臣事件教师设问: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吸取什么教训?为什么?学生应该可以回答出民族团结的原则及其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教师再问:我们国内有这样的困扰吗?你如何看待此事?在学生稍作议论后教师播放拉萨一些藏独分子的打砸抢烧暴行。教师继续设问:那么我们国家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吗?我们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3)各民族共同繁荣让学生阅读教材109页、110页。结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学生探究)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3、本课小结:结合板书设计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我们要珍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4、板书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能做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