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2讲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2讲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①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一定相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计算。例如:1 mol·L-1 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
知识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托盘天平:精确度为 0.1 g,称量前先 调零 ,称量时左盘放 物品 ,右盘放 砝码 。
(2)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 细颈 、 梨形 、 平底 玻璃瓶,配有 磨口玻璃 塞。容量瓶上标有 刻度线 、 温度 和 容量 ,常见的容量瓶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选择容量瓶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查漏操作: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 胶头滴管 、 玻璃棒 、药匙等。
2.溶液的配制步骤
(1)配制500 mL 1.0 mol·L-1 NaOH溶液为例
一、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
(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Na2O、Na2O2NaOH;SO3H2SO4;NO2HNO3。
(2)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
(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c=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计算。
二、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越浓,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2)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3.误差分析
(1)方法:
根据c==,弄清误差是由m还是V引起的,进而分析所配溶液误差。
(2)常见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操作 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称量 称量物与砝码放反并使用游码 偏小 
砝码生锈 偏大 
用滤纸称量NaOH 偏小 
量取 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 偏小 
量取药品后,将量筒洗涤数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 偏大 
转移 未等溶液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且溶解放热 偏大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偏小 
玻璃棒下端位置在刻度线以上 偏小 
洗涤 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 偏小 
定容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偏大 
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用滴管取出至刻度线处 偏小 
摇匀 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又加水 偏小 
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 无影响 
1.配制5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天平、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
A.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B.将1mol 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
C.将0.5mo1·L-1的NaNO3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的溶液
D.标况下,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一、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在100克水中溶解了22.4LHCl(标准状况下)气体后形成的溶液,对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L
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mol·L 1
C.根据题中数据,无法求得该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2.下列溶液中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溶液 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2.4LHCl溶于水制得1L盐酸时,其浓度为1 mol L-1
B.1L0.3mol L-1的CuCl2溶液中含有Cu2+和Cl-的总物质的量为0.9mol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c(Na+)=c(SO42-),则c(K+)=c(Cl-)
D.10℃时,100mL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它仍为饱和溶液
4.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中正确的是( )
A.0.3 mol/L NaCl溶液中含有Na+和Cl-总物质的量为0.6 mol
B.当1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只有当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mol/L
C.10℃时0.35mol/L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浓度仍为0.35 mol/L
D.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二、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将V L浓度为0.3mol/L的盐酸浓度扩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
B.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
C.加入3mol/L的盐酸0.2V L,再稀释至1.5V L
D.加入等体积0.9mol/L的盐酸,混合均匀
6.已知某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为VmL,密度为,质量分数为w%,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氯化钠溶液 B.75 mL 1 mol/L氯化铵溶液
C.50 mL 3mol/L氯化铝溶液 D.75 mL 1 mol/L氯化铁溶液
8.一定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50 g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恰好增大1倍,溶液体积变为62.5 mL。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 mol·L-1 B.4 mol·L-1
C.5 mol·L-1 D.6.25 mol·L-1
9.在的溶液中,含有浓度都为的、、、和X离子,则X可能是
A. B. C. D.
10.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已知2a=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氨水密度小于水)(  )
A.2w1=w2 B.w1=2w2 C.2w111.把500 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 )
A.( - ) mol/L B.(2b-a) mol/L
C.(5b- ) mol/L D.(10b-5a) mol/L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配制浓度为0.25mol·L-1的NaOH溶液480mL,应称量4.8g NaOH在250mL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洗涤、转移、定容
B.配制NaOH溶液,在烧杯中溶解NaOH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偏低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浓度偏高
D.配制20g密度为ρg·cm-3的Ca(NO3)2溶液中含有2g Ca(NO3)2,则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ρ/41mol·L-1
13.下列实验误差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及操作 误差分析
A 用pH 试纸测某稀酸溶液的pH 时,先润湿试纸 无影响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偏低
C 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偏低
D 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 无影响
A.A B.B C.C D.D
1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及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称量后放入烧杯中溶解,待冷却后注入容量瓶中
B.将量取的18.4mol·L-1浓硫酸10mL,注入已盛有30 mL水的100 mL容量瓶中,待冷却后再定容至刻度线即可配得1.84mol·L-1的稀硫酸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D.用右图装置将浓溶液和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1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及操作 误差分析
A 用pH 试纸测某稀酸溶液的pH 时,先润湿试纸 无影响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偏低
C 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偏低
D 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 偏高
A.A B.B C.C D.D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2讲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①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一定相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计算。例如:1 mol·L-1 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
知识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托盘天平:精确度为 0.1 g,称量前先 调零 ,称量时左盘放 物品 ,右盘放 砝码 。
(2)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 细颈 、 梨形 、 平底 玻璃瓶,配有 磨口玻璃 塞。容量瓶上标有 刻度线 、 温度 和 容量 ,常见的容量瓶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选择容量瓶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查漏操作: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 胶头滴管 、 玻璃棒 、药匙等。
2.溶液的配制步骤
(1)配制500 mL 1.0 mol·L-1 NaOH溶液为例
一、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
(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Na2O、Na2O2NaOH;SO3H2SO4;NO2HNO3。
(2)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
(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c=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计算。
二、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越浓,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2)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3.误差分析
(1)方法:
根据c==,弄清误差是由m还是V引起的,进而分析所配溶液误差。
(2)常见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操作 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称量 称量物与砝码放反并使用游码 偏小 
砝码生锈 偏大 
用滤纸称量NaOH 偏小 
量取 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 偏小 
量取药品后,将量筒洗涤数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 偏大 
转移 未等溶液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且溶解放热 偏大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偏小 
玻璃棒下端位置在刻度线以上 偏小 
洗涤 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 偏小 
定容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偏大 
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用滴管取出至刻度线处 偏小 
摇匀 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又加水 偏小 
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 无影响 
1.配制5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天平、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D
【解析】
A.配制500 mL 0.100 mol·L-1 NaCl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A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B错误;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干燥,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加蒸馏水偏多,溶液的体积V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D正确。
故选D。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
A.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B.将1mol 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
C.将0.5mo1·L-1的NaNO3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的溶液
D.标况下,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答案】C
【解析】
A.10g NaOH的物质的量n==0.25mol,将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故A项不选;
B.SO3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SO3+H2O=H2SO4,1mol SO3反应生成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溶液中c(H2SO4)===1mol/L,故B项不选;
C.100mL 0.5mo1·L-1的NaNO3溶液中n(NaNO3)=0.1L×0.5mol/L=0.05mol,将该溶液加热蒸发掉50g水后,无法确定剩余溶液体积,故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故C项选;
D.标况下,22.4L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HCl)==1mol,将1mol H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c===1mol/L,故D项不选;
综上所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C项,故答案为C。
一、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在100克水中溶解了22.4LHCl(标准状况下)气体后形成的溶液,对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L
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mol·L 1
C.根据题中数据,无法求得该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答案】C
【解析】
A. 溶剂的体积和气体溶质体积不能加和,故A错误;
B. 22.4LHCl(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为,溶液体积不是0.1L,因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法计算,故B错误;
C. 根据B选项分析,无法求得该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故C正确;
D.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两者都能算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下列溶液中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溶液 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①200mL2mol L-1MgCl2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 L-1×2=4.0mol L-1,②1000mL2.5mol L-1NaC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 L-1,③30mL5mol·L-1KClO3溶液中存在钾离子和次氯酸离子,不存在氯离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0mL1mol L-1FeCl3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 L-1×3=3mol L-1,则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C。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2.4LHCl溶于水制得1L盐酸时,其浓度为1 mol L-1
B.1L0.3mol L-1的CuCl2溶液中含有Cu2+和Cl-的总物质的量为0.9mol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c(Na+)=c(SO42-),则c(K+)=c(Cl-)
D.10℃时,100mL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它仍为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 未说明温度和压强,故无法确定22.4LHCl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浓度,A错误;
B. 由于铜离子在水溶液中会水解,故1L0.3mol L-1的CuCl2溶液中含有Cu2+的物质的量小于0.3mol,Cu2+和Cl-的总物质的量小于0.9mol,B错误;
C. 根据电荷守恒,K2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溶液呈中性,则,所以,若c(Na+)=c(SO42-),则,C错误;
D. 10℃时,100mL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正确;
故答案选D。
4.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中正确的是( )
A.0.3 mol/L NaCl溶液中含有Na+和Cl-总物质的量为0.6 mol
B.当1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只有当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mol/L
C.10℃时0.35mol/L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浓度仍为0.35 mol/L
D.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A.没有告诉NaCl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故A错误;
B.不是标况下,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则无法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B错误;
C.10℃时0.35 mol 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 mL,但是此时仍然为饱和溶液,则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 L-1,故C正确;
D.硫酸钾中,钾离子浓度是硫酸根浓度的2倍,NaCl中钠离子等于氯离子浓度,由于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K+是Cl-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故D错误;
答案选C。
二、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将V L浓度为0.3mol/L的盐酸浓度扩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
B.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
C.加入3mol/L的盐酸0.2V L,再稀释至1.5V L
D.加入等体积0.9mol/L的盐酸,混合均匀
【答案】C
【解析】
A.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时,由于HCl的挥发,不能使其浓度扩大一倍,A不合理;
B.标准状况下6.72LH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但向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时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所以浓度不能扩大一倍,B不合理;
C.V L浓度为0.3mol/L的盐酸中有0.3VmolHCl,3mol/L的盐酸0.2V L含HCl的物质的量为0.6Vmol,稀释至1.5V L,浓度为=0.6mol/L,C合理;
D.两种盐酸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能直接加和,所以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原来的2倍,D不合理;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已知某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为VmL,密度为,质量分数为w%,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 n(NaCl)= ,ρV表示的是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故A错误;
B. 溶液的质量为:ρg cm-3×VmL=ρVg,则质量分数ω%= ,故B错误;
C.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Cl)= =10ρω/58.5,故C正确;
D. 不是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氯化钠溶液 B.75 mL 1 mol/L氯化铵溶液
C.50 mL 3mol/L氯化铝溶液 D.75 mL 1 mol/L氯化铁溶液
【答案】D
【解析】
A. 1 mol L 1氯化钠溶液中的c(Cl )为1mol/L,故A不选;
B. 2 mol L 1氯化铵溶液中的c(Cl )为2mol/L,故B不选;
C. 1 mol L 1氯化钾溶液中的c(Cl )为1mol/L,故C不选;
D. 1 mol L 1氯化铝溶液中的c(Cl )为1mol/L×3=3mol/L,故D选;
故选D。
8.一定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50 g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恰好增大1倍,溶液体积变为62.5 mL。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 mol·L-1 B.4 mol·L-1
C.5 mol·L-1 D.6.25 mol·L-1
【答案】B
【解析】
 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 g,所含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 g。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可以列①式:=14%,其蒸发掉50 g水后,溶液的质量为(x-50)g;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可以列②式:=28%。联立①②两式解得x=100,y=14,故n(KOH)=0.25 mol。c(KOH)=2.25mol/0.0625L=4 mol·L-1。
9.在的溶液中,含有浓度都为的、、、和X离子,则X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由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则X不可能为银离子,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则X不可能为亚铁离子;阴离子的电荷总数为0.1mol/L×1+0.1mol/L×2+0.1mol/L×1=0.4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0.1mol/LX的电荷数为0.4mol/L—0.1mol/L×1—0.1mol/L×1=0.2mol/L,则X为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故选B。
10.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已知2a=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氨水密度小于水)(  )
A.2w1=w2 B.w1=2w2 C.2w1【答案】C
【解析】
设质量分数w1的氨水密度为ρ1g/mL,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为ρ2g/mL,质量分数w1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a=mol/L,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b=mol/L,由于2a=b,所以2×mol/L=mol/L,故2ρ1w1=ρ2w2,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ρ2<ρ1,故2w1<2w2,故答案为C。
11.把500 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 )
A.( - ) mol/L B.(2b-a) mol/L
C.(5b- ) mol/L D.(10b-5a) mol/L
【答案】D
【解析】
500 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每份100 mL,设100 mL溶液中含有NH4HCO3 x mol,Na2CO3 y mol,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加入NaOH,反应为NH4HCO3+2NaOH=NH3 H2O+Na2CO3+H2O,则100 mL溶液中含NH4HCO3为0.5a mol,100 mL溶液中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的反应为NH4HCO3+HCl=NH4Cl+CO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则其中Na2CO3的物质的量n(Na2CO3)=×(b-0.5a) mol,根据Na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含有Na+的物质的量n(Na+)=2n(Na2CO3)=(b-0.5a) mol,由于溶液的体积是100 mL,所以离子浓度c(Na+)=(b-0.5a) mol÷0.1 L=(10b-5a) mol/L;
答案选D。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配制浓度为0.25mol·L-1的NaOH溶液480mL,应称量4.8g NaOH在250mL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洗涤、转移、定容
B.配制NaOH溶液,在烧杯中溶解NaOH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偏低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浓度偏高
D.配制20g密度为ρg·cm-3的Ca(NO3)2溶液中含有2g Ca(NO3)2,则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ρ/41mol·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要配制浓度为0.25mol·L-1的NaOH溶液480mL,因选择的容量瓶为500mL,应称量5.0g NaOH在250mL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洗涤、转移、定容,故A错误;B. 配制NaOH溶液,在烧杯中溶解NaOH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偏高,故B错误;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导致所配浓度偏高,故C正确;D. 该硝酸钙溶液的体积为V="m/" =20g/ρg·cm-3=20/ρcm3,2g硝酸钙的物质的量为2g/164g/mol="1/82" mol,则该硝酸钙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82 mol×2=1/41mol,则该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O3-)=n/V=50ρ/41mol·L-1,故D错误;答案为C。
13.下列实验误差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及操作 误差分析
A 用pH 试纸测某稀酸溶液的pH 时,先润湿试纸 无影响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偏低
C 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偏低
D 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 无影响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若润湿pH试纸,用pH 试纸测得的是稀酸溶液稀释后的pH,溶液pH会偏大,故A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若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
C.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若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会导致标准液消耗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C错误;
D.测定中和热时,若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会导致热量散失,所测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1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及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称量后放入烧杯中溶解,待冷却后注入容量瓶中
B.将量取的18.4mol·L-1浓硫酸10mL,注入已盛有30 mL水的100 mL容量瓶中,待冷却后再定容至刻度线即可配得1.84mol·L-1的稀硫酸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D.用右图装置将浓溶液和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答案】C
【解析】
A. NaOH具有腐蚀性,称量NaOH固体时,不能直接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
B. 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容量瓶属于定量仪器,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故B错误;
C.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体积会偏大,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
D. 将浓溶液和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时,玻璃棒应靠在刻度线以下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及操作 误差分析
A 用pH 试纸测某稀酸溶液的pH 时,先润湿试纸 无影响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偏低
C 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偏低
D 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 偏高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时,再滴加待测液会使溶液酸性减弱,酸溶液PH增大,故A错误;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C、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D、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导致热量散失,结果偏低,故D错误;故选B。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