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①宏观上,物质由 元素 组成。
②微观上,物质由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构成。
2.同素异形体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2-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2-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2-1.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点二 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
用单一分类法分类后,对分出的同类事物按一定标准再分类,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2)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如:
知识点三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2-10+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2-10+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2-10+1.TIF" \* MERGEFORMATINET
3.Fe(OH)3胶体的制备
①过程: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②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二、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 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 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 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三、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1.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钠盐 ⑤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
【答案】D
【解析】
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且均含有Na元素,属于钠的化合物,故①正确;
②Na2SO4、NaCl与硫酸不反应,故②错误;
③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均可溶于水,故③正确;
④Na2O为氧化物,NaOH为碱,故④错误;
⑤Na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故⑤错误;
答案为D。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用激光笔照射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卤水点豆腐与胶体的聚沉相关
【答案】A
【解析】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颗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A错误;
B.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会产生光亮的通路,而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无此现象,故可用激光笔照射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B正确;
C.制取Fe(OH)3胶体方法是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C正确;
D.卤水中含电解质,会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胶体聚沉,D正确;
故选A。
3.A、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中的没有标注),其中A、X、Y、Z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为碳单质,则Z为碳酸
B.若A为,Z为硫酸,则X可与A反应生成单质S
C.若A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Z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D.若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则A、X、Y、Z中含有的同一种元素一定呈现四种化合价
【答案】D
【解析】
A.若A为碳单质,X为CO,Y为CO2,Z为H2CO3,A正确;
B.若A为H2S,Z为H2SO4,则X为SO2,Y为SO3,H2S与SO2能生成S,B正确;
C.若A为S,X为SO2,Y为SO3,Z为H2SO4,硫酸与铜不能生成SO3;若A为NH3,X为NO,Y为NO2,Z为HNO3,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综上Z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C正确;
D.若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A为Na,X为Na2O,Y为Na2O2,Z为NaOH,A、X、Y、Z中含有的同一种元素Na只有1价和+1价,D错误;
故选D。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类别 举例
A 氧化物 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 胶体 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CuSO4溶液
C 电解质 NH3、纯碱、H2SO4
D 混合物 漂白粉、矿泉水、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氢氧化物,A错误;
B.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B错误;
C.NH3是非电解质,C错误;
D.漂白粉、矿泉水、盐酸均为混合物,D正确;
故选D。
2.关于物质的分类,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纯净物 电解质 氧化物 正盐
A 冰水混合物 Cu
B 洁净的空气 NaCl
C 干冰
D 氮气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
B.洁净的空气为混合物,为酸式盐,B项错误;
C.干冰为二氧化碳,为纯净物,氧化铝为电解质,二氧化锰为氧化物,硫酸亚铁为正盐,C项正确;
D.不是氧化物,D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e、CO2、H3PO4 B.H2、H2O、洁厕灵
C.O2、NaOH、CuSO4·5H2O D.C、CaO、NaHSO4
【答案】B
【解析】
A.Fe属于金属单质,CO2属于氧化物,H3PO4属于酸、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A项不符合题意;
B.H2属于非金属单质,H2O属于氧化物,洁厕灵是主要成分为盐酸的混合物,B项符合题意;
C.O2属于非金属单质,NaOH属于碱、不属于氧化物,CuSO4 5H2O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C项不符合题意;
D.C属于非金属单质,CaO属于氧化物,NaHSO4属于酸式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液氯
B.化合物:CaCl2、NaOH、HCl、O2
C.同素异形体:C60、干冰、金刚石、石墨
D.化学变化:硫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氢气与氯气混合气光照下爆炸
【答案】D
【解析】
A.液氯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O2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干冰是CO2, C6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C60、干冰、金刚石、石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氯气混合气光照下爆炸,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答案选D。
二、胶体、分散系
5.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溶液 B.胶体 C.蛋白质溶液 D.有色玻璃
【答案】A
【解析】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只有胶体分散系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A.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选;
B.Al(OH)3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不选;
C.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不选;
D.有色玻璃为固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6.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泥浆 B.酒精溶液 C.蛋白质溶液 D.氢氧化铁固体
【答案】C
【解析】
A.泥浆属于悬浊液,A错误;
B.酒精溶液属于溶液,B错误;
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C正确;
D.氢氧化铁固体属于化合物,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新型热电转换材料Sn-Te(Ag、Cd、Se掺杂),属于合金
B.雾是胶体,大雾可看作是一种分散剂为水的分散系
C.Ca(OH)2的电子式:
D.四氯化碳的球棍模型:
【答案】B
【解析】
A.新型热电转换材料Sn-Te(Ag、Cd、Se掺杂)是热、电的量导体,具有金属的形状,属于合金材料,A正确;
B.雾是胶体,大雾可看作是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主要是水的分散系,B错误;
C.Ca(OH)2是离子化合物,Ca2+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阴离子OH-中H与O原子之间以共价单键结合,故Ca(OH)2的电子式:,C正确;
D.四氯化碳是由CCl4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分子呈四面体结构,由于原子半径:Cl>C,所以该图示可以表示CCl4的空间结构的球棍模型,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8.“飘尘”是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飘浮物,其颗粒很小(一般直径在100 nm以下),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会使部分SO2转化为SO3,从而提高空气酸度,这时“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分散剂 D.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飘尘”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会使部分SO2转化为SO3,则“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剂,故选D。
9.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Fe(OH)3胶粒能吸附正离子,从而使Fe(OH)3胶体带有一定电荷
D.将稀硫酸逐滴加入Fe(OH)3胶体中,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答案】D
【解析】
A.制备Fe(OH)3胶体不能写“↓”,A项错误;
B.热煮沸时间过长,胶体会发生聚沉无法得到Fe(OH)3胶体,B项错误;
C.Fe(OH)3胶粒能吸附正离子,但Fe(OH)3胶体不带电,C项错误;
D.稀硫酸为电解质,先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继续滴加稀硫酸再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又溶解,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三、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
10.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碱
B.溶液与淀粉溶液不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C.能电离出,所以属于酸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A.烧碱是NaOH,属于碱,纯碱是属于盐,A项错误;
B.淀粉溶液是胶体,Na2CO3溶液是溶液,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者,B项错误;
C.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盐,C项错误;
D.该反应是铁置换铜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1.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金属的化学性质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选项A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纯净物与化合物是包含关系,选项B正确;
C.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为氧、硅、铝、铁等,选项C正确;
D.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选项D错误。
故答案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宏观上的物质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都是电中性的原子和分子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原子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质分子中,显正价的是正离子,显负价的是负离子
【答案】C
【解析】
A.组成物质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原子或分子,也可以是离子,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故C正确;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质分子中不存在离子,如HCl是电解质,其中H显正价,Cl显负价,但HCl气体中只存在HCl分子,不存在正、负离子,故D错误;
答案为C。
13.化学与生活、工业、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主要是其具有漂白性,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B.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因为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硬度大
C.工业上经常将橡胶进行硫化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橡胶硫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
D.“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太阳能电池使用的透光电极材料——石墨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硫可以漂白某些有机色素,可以防腐,具有抗氧化性,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A正确;
B.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作光导纤维,是因为其具有导光性,B错误;
C.橡胶硫化是使橡胶线性高分子链之间通过硫原子形成化学键,产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发生了化学变化,C错误;
D.石墨烯可看作单层石墨,属于单质,D错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属于酸性氧化物 B.CuO可溶于水转化为Cu(OH)2
C.NaCl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D.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
B.CuO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与水转化为Cu(OH)2,B错误;
C.NaCl是化合物,其溶于水后会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能够导电,故NaCl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C错误;
D.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化学与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生活中的“卤水点豆腐”体现出的胶体性质是
A.丁达尔现象 B.聚沉 C.电泳 D.吸附性
【答案】B
【解析】
卤水学名为盐卤,又叫苦卤、卤碱,是将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含有大量的盐类,是浓度较大的电解质溶液,而豆浆是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后会发生聚沉;
故选B。
答案选A。
四、物质间的转化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aq)Cl2(g)FeCl2(s)
B.S(s)SO3(g)H2SO4(aq)
C.N2(g)NH3(g)Na2CO3(s)
D.MgCl2(aq)Mg(OH)2(s)MgO(s)
【答案】D
【解析】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Cl2,而Cl2与F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A项错误;
B.S与氧气点燃下反应生成SO2,而不是SO3,B项错误;
C.N2(g)NH3(g)可以实现,而NH3与CO2、NaCl反应得到的是NH4Cl和NaHCO3,而不是Na2CO3,C项错误;
D.MgCl2与石灰乳反应得到Mg(OH)2和CaCl2,在高温下煅烧Mg(OH)2得到MgO和水,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二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答案】A
【解析】
A.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断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A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是氧化物,故B错误;
C.反应前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两种物质的分子,即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的微观图,该反应是化合物反应产生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8.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各反应如下:①CaO+H2O=Ca(OH)2;②可以是Ca(OH)2与碳酸盐反应,也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③CaCO3CaO+CO2↑;X可以与CaCO3相互转化,故X可能是CO2也可能是CaCl2,同时X可以与Ca(OH)2反应,故X应为CO2,则反应④Ca(OH)2+CO2=CaCO3↓+H2O;⑤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⑥Ca(OH)2+CO2=CaCO3↓+H2O。
A.物质X是C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
B.②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B项错误;
C.若Ca(OH)2溶液饱和,加入CaO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为酸、碱、盐、酸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不可能存在置换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19.下列有关物质的转化或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X、Y、Z分别为Si、SiO2、H2SiO3,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B.若X、Y、Z分别为C、CO、CO2,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C.若X、Y、Z分别为Fe、FeCl2、FeCl3,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D.若X、Y、Z分别为AlCl3、Al(OH)3、NaAlO2,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答案】A
【解析】
A.若X、Y、Z分别为Si、SiO2、H2SiO3,因为SiO2与水不反应,所以SiO2→H2SiO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A不正确;
B.若X、Y、Z分别为C、CO、CO2,则C与O2或SiO2反应可一步生成CO,CO与O2反应可一步生成CO2,CO2与Mg反应可一步生成C,B正确;
C.若X、Y、Z分别为Fe、FeCl2、FeCl3,则FeFeCl2FeCl3,C正确;
D.若X、Y、Z分别为AlCl3、Al(OH)3、NaAlO2,则AlCl3Al(OH)3NaAlO2,D正确;
故选A。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①宏观上,物质由 元素 组成。
②微观上,物质由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构成。
2.同素异形体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2-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2-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2-1.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点二 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
用单一分类法分类后,对分出的同类事物按一定标准再分类,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2)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如:
知识点三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2-10+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2-10+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2-10+1.TIF" \* MERGEFORMATINET
3.Fe(OH)3胶体的制备
①过程: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②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二、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 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 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 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三、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1.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钠盐 ⑤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用激光笔照射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卤水点豆腐与胶体的聚沉相关
3.A、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中的没有标注),其中A、X、Y、Z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为碳单质,则Z为碳酸
B.若A为,Z为硫酸,则X可与A反应生成单质S
C.若A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Z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D.若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则A、X、Y、Z中含有的同一种元素一定呈现四种化合价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类别 举例
A 氧化物 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 胶体 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CuSO4溶液
C 电解质 NH3、纯碱、H2SO4
D 混合物 漂白粉、矿泉水、盐酸
A.A B.B C.C D.D
2.关于物质的分类,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纯净物 电解质 氧化物 正盐
A 冰水混合物 Cu
B 洁净的空气 NaCl
C 干冰
D 氮气
A.A B.B C.C D.D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e、CO2、H3PO4 B.H2、H2O、洁厕灵
C.O2、NaOH、CuSO4·5H2O D.C、CaO、NaHSO4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液氯
B.化合物:CaCl2、NaOH、HCl、O2
C.同素异形体:C60、干冰、金刚石、石墨
D.化学变化:硫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氢气与氯气混合气光照下爆炸
二、胶体、分散系
5.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溶液 B.胶体 C.蛋白质溶液 D.有色玻璃
6.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泥浆 B.酒精溶液 C.蛋白质溶液 D.氢氧化铁固体
7.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新型热电转换材料Sn-Te(Ag、Cd、Se掺杂),属于合金
B.雾是胶体,大雾可看作是一种分散剂为水的分散系
C.Ca(OH)2的电子式:
D.四氯化碳的球棍模型:
8.“飘尘”是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飘浮物,其颗粒很小(一般直径在100 nm以下),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会使部分SO2转化为SO3,从而提高空气酸度,这时“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分散剂 D.催化剂
9.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Fe(OH)3胶粒能吸附正离子,从而使Fe(OH)3胶体带有一定电荷
D.将稀硫酸逐滴加入Fe(OH)3胶体中,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三、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
10.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碱
B.溶液与淀粉溶液不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C.能电离出,所以属于酸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11.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金属的化学性质
A.A B.B C.C 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宏观上的物质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都是电中性的原子和分子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原子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质分子中,显正价的是正离子,显负价的是负离子
13.化学与生活、工业、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主要是其具有漂白性,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B.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因为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硬度大
C.工业上经常将橡胶进行硫化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橡胶硫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
D.“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太阳能电池使用的透光电极材料——石墨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属于酸性氧化物 B.CuO可溶于水转化为Cu(OH)2
C.NaCl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D.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15.化学与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生活中的“卤水点豆腐”体现出的胶体性质是
A.丁达尔现象 B.聚沉 C.电泳 D.吸附性
四、物质间的转化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aq)Cl2(g)FeCl2(s)
B.S(s)SO3(g)H2SO4(aq)
C.N2(g)NH3(g)Na2CO3(s)
D.MgCl2(aq)Mg(OH)2(s)MgO(s)
1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二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8.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19.下列有关物质的转化或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X、Y、Z分别为Si、SiO2、H2SiO3,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B.若X、Y、Z分别为C、CO、CO2,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C.若X、Y、Z分别为Fe、FeCl2、FeCl3,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D.若X、Y、Z分别为AlCl3、Al(OH)3、NaAlO2,则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