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潍坊市潍城区等六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22.6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试题自己保存,只上交答题卡。
3.第I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Ⅱ卷试题答案,用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
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科举制度实行了约1300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它
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有关科举制,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①隋文帝时,科举制正式创立
②唐朝时科举制得到了完善
③宋朝重视文教事业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④元朝时期的八股取士埋没了很多人才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
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4.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
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C.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5.右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曲辕犁,有关曲辕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了农耕效率提高
B.推动了农田面积扩大
C.开启了铁犁牛耕时代
D.可知壁画发源于敦煌
6.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杜甫《垂老别》 ②关汉卿《窦娥冤》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④吴承恩《西游记》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7.自汉朝以来,中国充分利用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往,对世界产生极大
影响。下列体现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的史实是
A.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B.戚继光抗倭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
8.“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
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9.北朱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
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A.无为而治 B.重文轻武
C.君弱臣强 D.外重内轻
1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11.“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椎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
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二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12.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工洋时作诗《过零丁洋》。作此诗时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朱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朱都城临安
1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14.史料研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以下内容可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较为可靠信息的是
A.《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性格的描述
B.《资治通鉴》中有关唐朝灭亡的记载
C.《窦娥兔》中对黑暗势力的鞭挞
D.《西游记》中对孙悟空人物的刻画
1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承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A.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6.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17.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 B.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 D.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18.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发展海外贸易
C.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进行殖民扩张
19.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B.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
C.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 D.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
20.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吾侪本蒙古商,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A.努尔哈赤 B.噶尔丹 C.五世达赖 D.渥巴锡
22.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李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23.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
A.皇帝独掌朝政 B.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
C.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 D.军机处高于皇权
24,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人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A.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25.下图邮票展示了中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它是
A.秦腔 B.汉调
C.京剧 D.昆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16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建造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开通后,“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寒。”“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运河沿岸逐渐形成了名城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对外贸易港口扬州、江都等重要城市。
——《隋唐大运河》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并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影响。(6分)
材料二 明代长城沿线的防御,以不断加固的长城城墙为外,以派人戍守边防为内,内外结合,有利阻止了游牧民族因其机动性、灵活性而对汉民族王朝的伤害。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封蒙古游牧民族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且在长城沿线开设明蒙互市,改善了明蒙之间紧张的民族关系。
——《明代长城意义研究》
(2)据材料二,指出明长城的主要功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修建长城的作用。(6分)
材料三 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汉)萧何说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唐)骆宾王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为南北长的矩形,四面各开一门,以南门为正门,中轴线穿过南北之门。紫禁城内有不下百所院落,每所院落中建筑都有主有从,以配殿衬托主殿。就全宫来说,无数不同规模的次要院落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共同拱卫外朝内廷的主院落和中轴线上的主殿。整座宫城正是以其建筑形象体现古代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和这种关系最顶端的君权、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3)据材料三,概括紫禁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并说明其设计意图。(4分)
27.(18分)宋朝是一个令许多历史学家所向往的朝代。无论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4分)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都市生活发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在文学上的反映。(6分
材料四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领引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四中“领引着全世界”的一项宋代科技成果,并概括这项成果对欧洲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
28.(16分)加强对边疆管辖,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朝代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矗立在西藏拉萨市大昭寺前面的唐蕃会盟碑,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上刻汉、藏两体对照文字,盟辞反映了汉藏两族“欢好之念永未断绝”“立碑以更续新好”的誓愿。会盟以后,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密切,为13世纪西藏正式划入祖国版图打下了基础。
—史金波《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丰富内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蕃会盟碑“盟词”的内涵,并列举一例说明唐朝时期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往来。(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 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6分
材料三清廷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同外部侵略势力和内部分裂割据势力进行一系列重大斗争,终于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在统一西北过程中,既用军事征伐,也利用同信喇嘛教进行招抚,取得了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在政治上的优势,为战胜西北部多次叛乱和最后完成统一创造重要条件。
——朱汉国《简明中国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雍乾三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试举两例说明清朝前期同外部侵略势力和内部分裂割据势力进行的重大斗争。(6分)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22.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CCBA 6—10 DACBD 11—15 CDABD 16—20 BBADC 21-25 DBAC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16分)参考答案: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影响: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满足洛阳粮食供应;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带动运河沿岸工商业城市发展;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耗费民力,激化阶级矛盾。(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4分)
(2)功能:军事防御。(2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保证了明王朝北部的边防安全;改善紧张的民族关系;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4分)
(3)美:壮丽(宏大、庄严、气势恢宏);对称;秩序(秩序井然,主从有序)。(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设计意图: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体现封建伦理纲常。(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27.(18分)参考答案:
(1)措施:设官分职,相互维系、相互牵制;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经常换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上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选答二条。共4分)
(2)表现:新兴农作物进入市场;市场类型多样;海外贸易规模扩大;海外贸易发达;纸币(交子)的出现与使用;政府设置机构管理。(选答二条。共4分)
(3)新变化:市民阶层正式产生;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文化高度繁荣(答二条,共2分)。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反映:宋词的繁荣。(2分)
(4)成果: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发明活字印刷术。(选答一条,2分)。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要求对应回答,2分)
28.(16分)参考答案:
(1)内涵: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交往,密切往来。(2分)文成公主入藏或者金城公主入藏。(一点2分)
(2)朝代:A:元朝;(1分)B:清朝;(1分)机构:a:澎湖巡检司;(2分)b:伊犁将军。(2分)
(3)贡献: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为近代中国奠定了疆域基础。(2分,答出一点即可)
斗争: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平定准噶尔蒙古势力;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4分,答出两点即可)
【评分说明】非选择题的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