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礼记》虽有嘉肴复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理解重点字词含义。3、翻译文中重点句子4、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 ,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准则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学记》,是《礼记》49篇之一,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经验。嘉肴 弗食 旨自强 兑命 学学半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jiāyáofúzhǐqiǎngyuèxiào第一个“学”,通“敩”(xiào),教导jiāojiàozhǎng一、重点注音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动词,品尝表否定:不代:它的甘美好处最好的道理二、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以教人自我勉励强,勉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困惑自我反思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故曰:教 学 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所以说教导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推动 促进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学学半 第一个学通 ,意思是2.古今异义(1)故曰:教学相长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弗食 名词用作动词原意:食物在句中的意思是:4.成语 教学相长:“敩”教导教和学指教书;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品尝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四、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故曰:教 学 相长 也。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五、脉络梳理 78页虽有嘉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 教后知困不足能自反,知困能自强——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学习的重要性→对举学和教产生的两种情形,得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六、精析课文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论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课文中“教学相长”是针对老师而言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现代教学中,“教学相长”是针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和“学”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老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七、回顾本文主题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提醒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应注意实践。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深入理解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写作特色:1.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气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2.类比手法八、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陋室铭》《虽有嘉肴》《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手法:类比类比手法1.《陋室铭》2.《虽有嘉肴》3.《鱼我所欲也》4.《邹忌讽齐王纳谏》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为赞颂陋室埋下伏笔。开头用“嘉肴”类比“至道”,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 全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邹忌用自身经历与“王之蔽甚也”进行类比,由小到大,由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类比进谏,启发了齐王,使齐国大治。理解性默写:1.《虽有嘉肴》用美味类比不去学最好的道理,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进而指出学习的重要性.2.《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3.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 缺乏。《虽有嘉肴》中相关的表述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考点全练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虽有嘉肴”以“有美食不品尝就不能知其美味”,类比推理出“有至道不去学就不能知道它的好处”,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下文对教学相长的论述,使道理浅显易懂。B.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C.文章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B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弗食 丰衣足食B.不知其旨也; 辞微旨远C.教然后知困 扶危济困D.教学相长 相得益彰D品尝食物味美旨意困惑困难互相互相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背诵全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