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4】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名师原创独到评析 理综试题(三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14】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名师原创独到评析 理综试题(三科)

资源简介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评析
?
201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通过对化学学科中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的考查,全面测试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试卷结构稳中有新
201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继续保持以往风格,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保持了相对稳定,难度梯度设计合理,契合考生特点,有较好的区分度。Ⅰ卷相对难度较小,梯度设计层次合理。Ⅱ卷突出能力考查,重点放在对考生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答)这些问题能力的考查上。试题难易搭配合理,难度设计遵循先易后难、难点分散的原则,贴近考生答题习惯。此外,三个选做模块的试题在知识点数量、能力层级要求、作答文字量等可控难度参数上基本相当,充分体现公平性。
今年试题更加强调对考生思维深度的考查,不求全而求精、求透。如第10题,以莽草酸的结构为载体,考查考生对乙烯、乙醇、乙酸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质的迁移应用,进一步考查了考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往年相比,许多试题信息量、思维容量都有所增大。如第11题中考查了四个基础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要求考生对每一个实验的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及典型仪器均有全面了解。试题考查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际上是在间接考查考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实验题的设计必然对那些真正动手做过实验的考生更加有利。
二、试题内容突出主干
试题必做题部分尽管只有10道题,但却集中体现了对高中化学主干与核心知识的考查,涉及内容包括化学与技术、社会及环境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热化学、电化学、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化学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三、试题情境立足实践
试题对情境的选择巧妙,从实验室制备到工业合成,从无机制备到有机合成,从生活中的化学到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利用”、环境保护,从传统的金属的冶炼到现代科技的前沿问题……,这些试题情境充分体现了化学的时代性和应用性,使考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有用的化学”。
这些试题情境的选择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所取素材都是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有的是传统的工业生产,有的则是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这些情境对考生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考查的重点仍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充分体现出试题“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
四、试题立意突出能力
试题在设计上很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要求。以第9题为例,体现对考生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莽草酸这种化合物对考生来讲是相对陌生的,考生需认真分析题中所给莽草酸结构简式,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常见有机物乙烯、乙醇和乙酸的性质,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此外,28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中“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信息,结合所学电解原理的有关知识,才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这些试题均很好地体现了对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而对“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第29题上有着很好的体现,该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示意模型,结合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方解决温度T1和T2大小的问题,而对于循环物质的判断更是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试题对三种能力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项能力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其它能力,这一点在Ⅱ卷的填空简答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总体来看,201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秉承了多年来“重视基础、立足实践、突出能力、不断创新”的特点,试题准确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难度适中,同时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很好地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
2013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切合高中物理教学,贴近考生的实际,注重基础,突出能力,适度展现科技新发展。试题对考生的思维起点要求适当,思维跨度设置合理,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物理思维品质。试题语言表达科学严谨,情景叙述简明扼要,问题设置独具匠心。
一、注重基础,科学设计体现公平性
试题内容注重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性,注重考查物理核心思维方法。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景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考生,保证了试题的公平、公正。
试题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合理设置问题难度和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拾级而上,又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所收获,保证了试题有较高的区分度。
试题选考部分注重考查三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基本等值,彰显了考试的公平性。
二、突出能力,体现素质教育新理念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层级恰当,覆盖全面,比例合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22、23题按物体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别设置了2个和3个问题。问题的设置层级分明、难度梯度合理。前面的设问设置较为基础的问题,既使考生能很快入题,也使考生紧张的心理得到些许缓解;后面的问题体现出对不同能力水平考生的不同要求,关注不同层次考生个体差异,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21(2)题以教材上涉及到的霍尔元件为背景素材,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以此为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考查,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既凸显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迁移能力和拓展能力的考查。
三、立意新颖,紧密联系科技新发展
试题既注重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适度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的要求,也注意在考生所熟悉的经典情景上不断创新,设计出新颖的设问方式,体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第21(2)题以霍尔元件为素材,设计实验测定霍尔系数,看上去离平常电学实验很远,但考查的又都是平时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这正是题目立意新颖之处,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近期我国科学家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突破性进展,被誉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在此背景下,该题更体现了试题关注科技发展前沿的理念。
第36题以蛟龙号再创载人深潜新纪录为背景,考查气体的性质和内能的变化。背景素材新颖,模型传统经典,凸显物理试题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中提炼情境的特点。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重视实验,突出方案设计和操作
实验题在重视原理的基础上,从基本仪器,实验操作入手,以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为考查重点,突出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考查,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既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又全方位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
第21(2)题以霍尔效应这一电磁基本现象为情景,围绕测量霍尔系数的实验展开一系列设问,这些设问包括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对实验方案的反思和优化。题目中关于霍尔效应的示意图直接取自教材,使考生有一种熟悉和亲近感。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并进一步根据图像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有关物理规律,问题融入实验操作之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题目通过提供“使电流反向能减小测量误差”这一信息,要求考生在给定电路中找到实现电流反向的方法,进而要求考生发现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这些设问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既考查了考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优化和反思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在平时实验教学中有待加强的。
五、覆盖合理,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
纵观全部物理试题,既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达到了较广的覆盖面。试卷整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求新。试题内容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设计科学,完全符合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对中学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能保证考试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生物试题评析
?
2013年高考山东卷生物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难度适宜、题目平和,不偏不怪,设计新颖精巧,综合性强。
一、点多面广,重基础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在高中学段所学习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均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试题内容注重考查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同时兼顾知识覆盖面和模块之间的平衡,特别是侧重考查了属于II级要求的重点内容。试题点多面广,考查双基,能够全面检验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试题与中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立意均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而作答又回归教材。
二、题目新颖,巧综合
试题文字简洁,语言规范,设计巧妙,形式新颖,着眼于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构建,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立足学科主干,落实综合应用,注重学科内综合的考查。如第4题通过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盐酸为纽带,巧妙地把“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四个实验综合在一起考查,既综合又新颖。有些题目的题干只有简短的一、两句话,但通过图示给出信息,综合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三、联系实际,考能力
试题注重将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情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如第3题以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免疫调节为情境,以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图示为信息,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征、特异性免疫机理以及细胞器的功能等为考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免疫调节、分子与细胞等基础知识解释机体对病原体的处理过程和原理。该题需要学生对免疫调节有准确理解,而不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记忆,需经思考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第5题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猫体色遗传为载体,考查考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相关知识,通过比较和分析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第25(4)题通过生产实际中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理论知识进行结合,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能力。第27(4)题以推测宽叶红花突变体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情境,通过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宽叶红花突变体的基因组成,考查考生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等主干知识以及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等相关能力。
4.?关注时代,提素养
试题以当代科技成果为载体,以生物主干知识为考查点,凸显对考生获取信息与理解能力的考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形成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26题用近几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态新模式--稻鸭共育和稻田中有害生物防治的利益和代价模型为情境,涉及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重要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2013年高考山东卷生物试题,以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主体,以能力为考查重点,以提升科学素养为目标,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对“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的三维目标要求,反映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创造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等显著特征,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对中学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